数字治理评论(第2辑)

数字治理评论(第2辑)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编辑推荐

推动数字治理深入研究。

内容简介

《数字治理评论》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和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创办,是一本致力于推动数字治理研究的学术性集刊。本刊力图追踪数字治理理论前沿,回应数字治理实践中面临的问题,倡导规范严谨的学术研究,提升数字治理的研究质量。

作者简介

作者郑跃平,2015年获美国罗格斯大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助理教授,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及国家治理研究院研究员,《公共行政评论》、《电子政务》、《智慧城市》等刊物编委,研究领域包括数字治理、大数据与公共治理、移动政务、智慧城市等。在Public Management Review, 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 Administration & Society, Public Performance & Management Review,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dministrative Science,《公共管理学报》、《公共行政评论》、《复旦公共行政评论》等SSCI和CSSCI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编委会

大数据背景下政府数据开放政策的文献量化研究

一 引言

二 相关研究述评与分析框架

三 样本选择与研究方法

四 研究结果与分析

五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面向分级诊疗的健康信息共享政策研究:以四川省为例

一 引言

二 研究述评

三 研究设计

四 案例分析

五 政策启示与建议

六 结论

参考文献

找回国家:互联网治理的现实挑战及制度选择

一 互联网治理是一个世界级治理难题

二 互联网治理面临的五大严峻挑战

三 互联网治理的不同制度诉求

四 结语

参考文献

城市政务服务中心多维多层质量测量模型研究

一 引言

二 模型构建的理论基础

三 基于社会公众感知的政务服务中心质量测量模型

四 模型检验

五 结语

参考文献

我国网络实名制的实施困境及其对策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文献综述

三 研究设计

四 研究发现

五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六 结语

参考文献

关键词共现的政府数据治理热点主题和前沿趋势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设计

三 大数据政府治理的研究分析

四 结论

参考文献

如何从需求端提升电子政务的建设水平

一 基于公民需求的电子政务发展困境

二 将“以公民为中心”的原则贯穿电子政务建设的全过程

三 供给与需求:如何调和?

四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数字治理评论(第2辑)是2018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郑跃平。

得书感谢您对《数字治理评论(第2辑)》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西南知识产权评论(第9辑) 电子书
本书设置了数字网络空间知识产权治理、新时代知识产权司法革新、科技与专利、自贸区知识产权制度创新、域外学术译介共五个专题,收录10篇优秀论文,研讨主题、视角各有千秋,既有对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个人数据保护、人工智能)的学术洞察,也有对知识产权司法实践的有益探索。
亚太国家研究(第2辑) 电子书
本书是一部论文集,内容涉及俄罗斯(包括沙俄、苏联时期等)、澳大利亚、日本、尼泊尔、夏威夷、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外交、民族、国家认同、历史记忆等问题,对我们了解亚太国家历史的各个层面,尤其是近现代亚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的道路选择、转型等重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辑主要研究俄罗斯文化、俄国社会思想和社会运动、俄国发展道路与社会变迁、俄国革命等。
国家战略研究(第2辑) 电子书
本书为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学术年刊,精选国内国家发展问题一流专家学者未公开发表之学术成果,聚焦于本年度国家发展战略前沿,深入探讨相关的现实与理论问题,为国家发展战略提供新的视角与思辩。作为学术年刊,本书更注重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通过对当前现实问题、焦点问题的深入研究,努力探索其发展大势,进而为国家的发展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应用法学评论(2019年第1辑/总第3辑) 电子书
本书为集刊《应用法学评论》第3辑,由西南政法大学人工智能法学院(应用法学院、中国仲裁学院)、最高人民法院应用法学研究基地、龙图合规研究中心共同主办。该书设置专题策划、实务前沿、理论争鸣、学科建设、合规研究等几个栏目,展示应用法学理论创新和法律应用实践创新的最新成果。关注我国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应用法律的科学原理,
廉政学研究(2018年第2辑) 电子书
本集刊探讨廉政学的基本原理,对廉政、失范行为、腐败、不正之风、道德滑坡、反腐败等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理论探讨,研究腐败与不正之风产生的根源及其规律,对反腐败策略、廉政建设体制机制进行评估,对历史上的廉政建设制度和措施进行比较分析,对各个地区廉政建设及其相应制度进行研究,对社会文化、经济发展水平与腐败的关系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