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以晚清至“五四”时期文学批评中的人性话语为研究对象。这一对象不是静态的实体,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内容简介
作者藉以追溯的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以“人性”为批评话语的现象是如何形成的,不仅为晚清至“五四”人性话语的演变勾勒出一个清晰而微妙的内在脉络,而且将新文学的发生源头往历史的纵深处追溯和挖掘。
作者简介
作者邓瑗,女,2006-2016年就读于南京大学文学院,获博士学位。现为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社科文库》编委会
总序
序
绪论
第一章 晚清人性话语的嬗变
第一节 新旧杂陈:晚清人性话语的理论资源
第二节 “凡人之性”与文学批评的重构
第三节 有限的嬗变与未完成的转型
第二章 民初人性话语的回溯与背反
第一节 作为“人性之代表”的“情”
第二节 性情论与民初人性话语的回溯
第三节 情感设想与叙事实践的背反
第三章 “五四”时期人性话语的现代转型
第一节 作为文化旨归的人性
第二节 “人的文学”:新范式的建构与变形
第三节 何谓“现代”如何转型?
第四章 “五四”后人性话语的分化
第一节 人性话语的消极化:以革命文学的倡导和论争为核心
第二节 “普遍固定之人性”的坚守:以梁实秋为核心
第三节 文学阵营的分化与人性话语的重新整合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评阅意见
晚清至“五四”文学批评的人性话语研究是2018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邓瑗。
得书感谢您对《晚清至“五四”文学批评的人性话语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