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总第23期。
内容简介
半个世纪以来,发端于海外的中国研究已从社会科学的边缘走向这一知识体系的中心,由西方学人独步的学术论域成为包括中国学者在内的全球学人共享的研究旨趣,同时也成了世界学术界了解中国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窗口。
《中国研究》的创刊意在推动中国研究领域的经验积累和知识增进,更在于使日益成为显学的中国研究领域能够听到中国的声音。
本期焦点:乡村治理。
作者简介
编者周晓虹,现为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并兼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教育部社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市人民政府咨询委员。自1977年起先后考入南京医学院医学系、南开大学社会系和南京大学历史学系,并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9年4月至2000年5月在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从事访问研究。先后出版《西方社会学历史与体系》、《传统与变迁:江浙农民的社会心理及其近代 以来的嬗变》、《现代社会心理学》、《现代社会心理学史》等著译作10余部,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40余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编委会
发刊词
主题研讨 后集体时代的乡村治理
后集体土地产权制度下的小农经济模式及其全球化境遇 ——以安徽园村为个案
一 研究背景:农业经济模式及农民经济状况的演变
二 研究视角:后集体土地产权、小农经济、消费方式变迁
三 园村概况及土地使用模式
四 近十年园村的经济收入与消费
五 商品化的劳动力及作为世界经济链条上的农民工
六 结论与余思
项目制重塑国家与农民关系的机制分析 ——基于浙西北Z乡的调查
一 文献回顾与问题提出
二 项目制中国家与农民关系:理论基础与解释框架
三 Z乡的项目资源分配
四 项目制的实践逻辑
五 “疏远”与“认同”:项目下乡对农民的国家形象塑造
六 嵌入式国家自主性的实现
七 结语与讨论
弱竞争性选举、权力结构固化与村治失效 ——以W村村委会换届选举为例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相关的基本概念
三 从弱竞争性选举到权力结构固化——以W村村委会换届选举为例
四 结论与讨论:打破僵局的办法
城镇化中农民行动策略及其逻辑
一 引言:农民理性与城镇化行动
二 不同社会情境下的农民行动及其走向
三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的几个行动策略
四 农民行动背后的城镇化逻辑
五 小结与说明:再识农民城镇化行动
草场资源的管理与集体行动的达成 ——以青海省藏区Q县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的发展为例
一 研究的缘起与研究背景
二 集体行动的达成:生态畜牧业合作社成立的始末
三 草场资源管理中集体行动达成的可能解释
四 结论和讨论
学术论文
从“国家化”到“去国家化”:我国城镇住房制度的演变进路与机制 ——基于1949~1998年《人民日报》的文本分析
一 市场转型与路径依赖:两种理论视角的回溯
二 保护城市住房的私有产权(1949~1951年)
三 国家化:从公有住房建设到对私房的社会主义改造(1951~1978年)
四 去国家化:转型中的住房体制改革(1978~1998年)
五 讨论:从“国家化”到“去国家化”
当代中国人际关系变迁:从重情感到讲理性? ——以同学关系“变质论”为切入点
导言:人际关系“变质论”:一种日常观点
一 人际关系现代化:一种僵化的分析范式
二 纯粹同学关系:真实存在抑或话语幻觉?
三 理性与浪漫:双线分化下的人际关系变迁图景
结语:从单线进化到双线分化:当代中国人际关系变迁的研究转换
另一种信任格局:互联网消费中的信任构建
一 问题的提出:互联网消费中的信任构建
二 信任构建的符号性:声望系统
三 信任构建的方向:排他而非内卷
四 信任格局:另一种差序
五 总结和讨论
解构食品安全话语:中国主流媒体视野中的“有机农业”研究
一 文献综述及研究框架的提出
二 研究发现及讨论
三 讨论
四 结论
“有闲阶级”女性的身体资本建构
一 问题意识:关注“活生生”的身体(lived body)
二 日常生活中“有闲阶级”女性的身体资本建构
三 结语
书评与随笔
追忆论坛内外的京都
坐而论道
馆中乾坤
魅力之城
斯人斯事
挥洒青春
深情厚谊
结语
《中国研究》稿约
Table of Contents & Abstracts
中国研究(总第23期)是2019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周晓虹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研究(总第23期)》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