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自明清以来湖南数百年的人口史就是湖南数百年的社会史。
内容简介
近几百年湖南历史灿烂于世,耀世人物层出不穷。这一切灿烂与耀世的原因都应该从湖南数百年人口的演变这个最基本最原始的元素中去寻找最基本的答案。
湖南人口从明季的200万左右发展到民国的3000万,数百年增长了15倍,与此相伴的经济文化也同步增长。湖南人孜孜好学以这几百年为范,湖南历经磨难以这几百年为甚,湖南人心忧天下以这几百年为多。面对千年变局他们在湖南立业、成势,成为驰聘宇内的风云人物,成就享誉世界的湖湘文化,构建了一个足以彪炳史册的湖南人口社会史。
作者简介
作者彭先国,男,1962年生,湖南桃源县人,博士,教授,湘潭大学碧泉书院社会学系教师,硕士生导师(现就职于南昌职业大学)。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1979年考入湖南师范学院历史系,获学士学位。1995年考入南京大学历史系,师从蔡少卿教授,从事近现代社会史研究,获博士学位。2001年调入湘潭大学任教,2003年晋升教授。历年来,主持省部级重点与一般课题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4部,获得省级奖项3项,产生了一定的学术影响。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碧泉文库
历史与社会系列
基金
序
第一章 明清时期湖南人口的迁徙问题
第一节 学术前沿及本书叙事方法
一 问题的提出以及研究现状
二 研究对象及叙事方法
第二节 以“江西填湖广”为主的人口迁入
一 明清时期湖南人口的数量与地理分布
二 江西人口向外迁徙的原因
三 湖南内迁的条件
四 迁徙路线及迁徙结果
五 人口迁徙引起的湖南社会变迁
第三节 以“湖广填四川”为主要流向的向外迁徙
一 湖南人口向四川迁徙的内外条件
二 迁徙过程及结果分析
三 湖南人口向四川迁徙的影响
第四节 湖南向其他省份的人口迁徙
一 迁往陕西
二 迁往贵州
三 迁往云南
四 迁往广西
五 迁往苏、皖地区
第五节 湖南人口迁徙规律
一 移民迁徙动机
二 多向性与持续性
第二章 清代湖南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 导语
一 本章问题的学术意义
二 提出本问题的学术背景
第二节 清代湖南人地关系
一 清代湖南人口数量与分布
二 人口压力下的土地开发
第三节 清代湖南人口与经济增长
一 “湖南熟、天下足”
二 清代湖南的多种经营
三 湖南开发带来的影响
第四节 清代人口与社会分层
一 人口与清代湖南士绅
二 人口转换后湘吏为官的政治品德
第五节 清代湖南人口与自然生态
一 人口压力的表现及其对策
二 人口压力下自然生态环境的变化
三 清代自然灾害对湖南人口社会的回应性伤害
四 清代湘吏对环境的认识与应对措施
第三章 清代湖南人口结构研究
第一节 人口数量
一 建省前湖南人口
二 清代前、中期,湖南人口快速增长
三 清代后期湖南人口的缓慢增长
四 人口年增长率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分布及性别结构
一 历史上湖南人口区域分布变迁简况
二 清代湖南人口空间分布结构的变化
三 清代湖南人口性别结构
四 影响湖南人口空间与性别结构的主要因素
第三节 家庭结构及婚姻状况
一 传统社会的家庭和婚姻简溯
二 清代湖南家庭结构
三 清代湖南婚姻
第四节 民族结构及空间分布
一 历史上湖南各族群的形成及其变迁简述
二 回族、维吾尔族、壮族、白族等先民在湖南简况
第四章 近代湖南熟人社会的分解与再构
第一节 近代湖南地区熟人社会
一 熟人社会的基本要素
二 近代湖南熟人社会
第二节 太平天国对近代湖南“熟人社会”的分解
一 太平军入湖南及对湖南熟人社会结构的分解
二 太平军对湖南熟人社会功能设置的冲击
三 太平军对湖南熟人社会的其他打击
第三节 湘军对近代湖南熟人社会的再构
一 湘军:以熟人关系构建的武装集团
二 湘军士绅再构湖南熟人社会
第四节 会党社会
一 会党内部对熟人社会组织的模仿性再构
二 会党活动对熟人社会结构及秩序的影响
第五章 民国湖南人口中的流民、娼妓社会问题
第一节 民国湖南人口
一 民国湖南人口统计情况
二 民国湖南人口静态考察
三 民国湖南人口动态考察
第二节 民国湖南人口与社会问题
一 民国湖南人口与流民问题
二 民国湖南人口与娼妓问题
第六章 人口与民国湖南土匪问题
第一节 民国湖南土匪的承前与再发育
一 民国湖南土匪的承前
二 民国湖南土匪发生条件的再发育
第二节 湖南土匪内部系统
一 土匪的分布
二 民国湖南土匪的成分
三 土匪内部组织系统
第三节 土匪反社会行为分析
一 土匪的劫财行为
二 吊羊绑票:捉人勒赎
三 与政府对抗
四 民国湖南土匪的分化
第四节 民国政府对土匪的“围剿”
一 官绅对土匪的基本态度
二 民国政府对土匪的围剿
主要征引文献
作者简介
湖南人口社会史研究(明清—民国)是2023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彭先国。
得书感谢您对《湖南人口社会史研究(明清—民国)》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