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音学报(第9辑)

中国语音学报(第9辑)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中国语音学会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主办,展示了中国语音学领域的最新成果。

内容简介

本书由社科院语言所承办,是中国语音学界最重要的发表平台,标志着语音学的最新成果。本期有大量实验语音学成果,包括对吴、粤等汉语方言的语音学分析。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中国语音学报》编辑委员会

研究性论文

母语特征、双语经历与音乐节奏感知

1.引言

2.研究材料及方法

3.讨论

4.参考文献

5.附录

北京现代歌谣押韵的定量分析

1.引言

2.研究方法

3.结果与分析

4.结论和总讨论

5.致谢

6.参考文献

汉语帕金森症患者的语音声学特征分析

1.引言

2.实验材料与过程

3.PD语音的韵律特征分析

4.PD语音的调音特征

5.声学参数与生理病理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6.讨论

7.总结

8.致谢

9.参考文献

不同性取向男性发音人的普通话语音特征

1.引言

2.语音采集

3.声学参数分析

4.主成分分析与判别分析

5.讨论与总结

6.致谢

7.参考文献

北京普通话四级元音的统计分析

1.引言

2.实验说明

3.语音样本的统计分析

4.结语

5.致谢

6.参考文献

7.附录

信息结构研究综述

1.引言

2.焦点(Focus)

3.信息的已知性(Giveness)

4.话题(Topic)

5.信息结构标注体系

6.国内信息结构与语音接口研究最新进展

7.对我国信息结构研究的思考

8.致谢

9.参考文献

对外汉语初学者对普通话擦音和塞擦音的感知

1.引言

2.实验设计

3.实验结果与讨论

4.结语

5.致谢

6.参考文献

7.附录

朝鲜语舌叶齿龈擦音的EPG和声学分析

1.引言

2.方法

3.结果

4.讨论和结论

5.致谢

6.参考文献

广州普通话强调焦点句停延率分析

1.引言

2.实验说明

3.自然焦点句语调的停延率统计分析

4.强调焦点句语调停延率的统计分析

5.结论

6.参考文献

韩国学习者普通话疑问句语调的韵律特征分析

1.引言

2.实验说明

3.韩国学习者汉语疑问句语调音高、音长和音强的统计分析

4.讨论与结论

5.结语

6.参考文献

7.附录

话语标记的语用、心理和交际功能的交互性研究

1.引言

2.研究概述

3.话语功能分析

4.情绪信息分析

5.认知信息分析

6.交际功能分析

7.交互关系分析

8.结论

9.参考文献

中国学习者的日语长音、拨音、促音之间的知觉混同

1.引言

2.实验一

3.实验二

4.讨论

5.参考文献

WHERE F0 DIVERGES IN THE INTONATION OF STATEMENTS AND QUESTIONS IN AMERICAN ENGLISH

2.EXPERIMENT DESIGN

3.RESULTS

4.DISCUSSION

5.CONCLUSION

6.REFERENCES

书刊评价

《临床语言学与语音学研究方法:使用指导》述介

1.引言

2.主要内容

3.简评

4.致谢

5.参考文献

中国语音学报(第9辑)是2018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主办。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语音学报(第9辑)》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国社会研究(第2辑) 电子书
技术应用是技术进入大众应用时代才出现的社会现象,已然成为影响社会变迁的重要力量。
中国女性文化(第21辑) 电子书
本书聚焦学术性、前沿性问题,文学与文化交汇。
中国第三部门研究(第9卷) 电子书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本册是第9卷。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第15辑) 电子书
本辑共收入九篇文章。《久违的实践研究:创造社会工作学的路向》是介绍社会工作实践研究的专文,对国际社会工作研究领域的一个新趋势(实践研究)进行了系统介绍;《国际社会工作实践研究会议系列宣言》则可以看作对上文的补充和背景说明。讨论“助人自助”和“发展性社会工作”的理论文章比较系统和深入;关于社会工作本土实践的文章,是对在新领域进行的专业实践探索和尝试的经验总结;介绍国际社会工作(社会政策、专业督导)的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第13辑) 电子书
本辑共收入十一篇文章,作者系长期从事社会工作教学、研究与实践的学者和专家,他们对贫困单亲妇女就业阻碍的产生机制,会所模式在精神障碍者社区康复中的应用,社会救助的国际经验、困境与出路,专业社会工作之于社区服务的解读,残疾人社会工作实践模式,老年亲子关系与抑郁症状,国际移民、家庭分离与留守儿童,美国临终关怀社会工作者专业角色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