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中国语音学会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主办,展示了中国语音学领域的最新成果。
内容简介
本书为第15辑,主要文章包括《末点音高对广州话低调域调类感知边界的影响》《基于听辨实验的武安话阴平与阳平合流研究》《汉语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对塞音送气和声调的范畴感知》《蒙古语陈述句语调合成实验》等。
本书为中国语音学的最新研究成果的发布提供平台。本书在中国语音学界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力。本书作者有中国作者,也有不少国外的作者,有中英两种文字,追踪语音学界最新动态。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中国语音学报》编辑委员会
中国语言学会语音学分会委员会
人类语音起源和演化研究综述
1. 引言
2. 喉头下降理论
3. 哺乳动物的喉头下降
4. 非人类灵长类的发音
5. 声道模型研究
6. 元音涌现时间的推论
7. 结语
8. 致谢
参考文献
语音感知的特点及其解剖生理机制
1. 概说
2. 外耳道、中耳道的解剖生理结构及在语音传导中所起的作用
3. 低频敏感度与语言的元音格局
4. 基频丢失与音高感知
5. 掩蔽效应与频率的选择特点
6. 听神经放电特点与语流分段
7. 肌动理论与语音感知
8. 结语
9. 致谢
参考文献
基于汉语方言字音系统实验研究工具的合肥话与北京话声母系统对比分析
1. 引言
2. 字表数据
3. 合肥话声母系统
4. 从字音对应关系看声母系统差异
5. 从古今对应关系看声母系统差异
6. 从声母推导规则看声母系统差异
7. 结论
参考文献
AGE-RELATED VARIATION OF PLOSIVE VOICE ONSET TIME IN STANDARD CHINESE
1. INTRODUCTION
2. METHODS
3. RESULTS
4. DISCUSSION
5. CONCLUSION
6. ACKNOWLEDGEMENTS
REFERENCES
言语香蕉图国内外研究回顾、评述及前瞻
1. 引言
2. 言语香蕉图的简介
3. 国内外言语香蕉图研究述评
4. 结语
参考文献
由感知维度看西胪方言阴去调与阳去调的演变
1. 引言
2. 实验设计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总结
6. 致谢
参考文献
山东桓台方言入声调今读变异的声学与感知研究
1. 引言
2. 声学实验
3. 感知实验
4. 讨论
5. 结论
6.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基于听辨实验的武安话阴平与阳平合流研究
1. 引言
2. 实验说明
3. 实验结果及分析
4. 连续式音变的实际过程:从相似趋同到“跳船效应”
5. 致谢
参考文献
音段与声调:听觉记忆的发音延长效应探究
1. 引言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语
6. 致谢
参考文献
末点音高对广州话低调域调类感知边界的影响
1. 引言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6. 致谢
参考文献
汉语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对塞音送气和声调的范畴感知
1. 引言
2. 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致谢
参考文献
EFFECTS OF SYLLABLE STRUCTURES ON THE PERCEPTION OF L2 ENGLISH LEXICAL STRESS AMONG TEENAGE MANDARIN LISTENERS
1. INTRODUCTION
2. FOCUS OF THE STUDY
3. METHODS
4. RESULTS
5. DISCUSSION
6. ACKNOWLEDGEMENTS
REFERENCES
Appendix
SYLLABLE-BASED ACOUSTIC SIMULATION PROCESS IN SECOND LANGUAGE PRODUCTION
1. INTRODUCTION
2. EXPERIMENTAL DATA
3. THE PROPOSED MODEL
4. CONCLUSION
5. ACKNOWLEDGEMENT
REFERENCES
基于PENTA模型的蒙古语陈述句语调合成实验
1. 引言
2. 方法
3. 声学实验
4. 合成实验
5. 听辨实验
6. 讨论与总结
7. 致谢
参考文献
INCORPERATING ARTICULATORY VELOCITY INFORMATION IN ACOUSTIC-TO-ARTICULATORY INVERSION
1. INTRODUCTION
2. METHOD
3. EXPERIMENT
4. RESULT
5. CONCLUSION
cknowledgement
Referencesh
中国语音学报(第15辑)是2021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主办。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语音学报(第15辑)》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