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与文艺新说

艺术教育与文艺新说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一本关于艺术教育与文学理论的论著。

内容简介

《艺术教育与文艺新说》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论述美国会通式艺术教育,它基于多学科综合贯通的方法,结合艺术制作、艺术史、艺术批评和美学这四门学科的相关特点与优势,旨在激活教学双方的互动机能,优化课堂艺术教育的效度,促进艺术教育理论的创新,提升国民素质及其艺术修养,对改善国内艺术教育的理路与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第二、第三部分所集诗教开端与文艺美学,涉及轴心时期的教育理念、寓教于乐的认知途径、审美教育的社会效能、中华美学精神的绵延机制、文学研究的实用方法、艺术哲学的鉴赏心理、绘画艺术的构成要素、理性诗学的基本特征以及反文化运动的意识倾向等,其中诸多观点给人以有益启示。

作者简介

作者王柯平,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理想国的诗学研究》《流变与会通:中西诗乐美学释论》等,译有《美学理论》(阿多诺著)、《牛津西方哲学史》(卷)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上篇 艺术教育

一 人文学科诠释中的艺术教育(代绪论)

1 艺术美(excellence in art)

2 审美灵视(aesthetic vision)

3 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

4 文化的多样选择(cultural alternatives)

5 结语

二 会通式艺术教育概观

1 称谓与起源

2 逻辑依据

3 互补性学科群

4 学科建构及其基本特征

三 百年流变与会通模式

1 滥觞时期的功利主义观念

2 发展时期的多重目的

3 成熟阶段与综合模式的勃兴

4 会通式艺术教育的形成与推广

四 意义与策略

1 《走向文明》的现实语境

2 艺术教育的深层意义

3 学科群的会通方法

4 课程设置的原则构想

五 美学与艺术教育

1 美,艺术,艺术教育

2 美学对艺术教育的深化作用

3 艺术与审美对象

4 艺术及其再现的世界

5 艺术家与艺术表现

6 艺术与观众

7 课堂里的美学

8 审美感知及其发展阶段

六 教学实践中的案例分析

1 悲凉与苦闷的《尖叫》

2 “剩水残山”的启示

3 《艾达的灵魂来到世界》

4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中篇 诗教开端

七 轴心时期与对话意识

1 三大精神辐射中心

2 隐含的独断论调

3 激活历史的对话意识

4 历史的遗教

八 孔子与柏拉图

1 孔子其人其事

2 孔子的基本思想宗旨

3 孔子谈艺论美的立场

4 柏拉图其人其事

5 柏拉图思想的主要来源

6 柏拉图的理论框架

7 柏拉图的诗学理念

8 孔子与柏拉图的目的性追求

九 “六艺”与“七科”教育

1 古代中国的“六艺”教育

2 孔门推行的“六经”教育

3 柏拉图倡导的“七科”教育

十 诗教的致知功能

1 篇名中的鸟兽草木

2 诗歌中的鸟兽草木

3 《关雎》里的品类与情挚之鸟

下篇 文艺美学

十一 王国维的美育效能说

1 时代的迫切需求

2 艺术即避难所

3 历史性的反思

十二 活力因相说

1 中华美学精神要旨

2 活力因的三相组合

3 师天地的画境文心

4 绵延中的因革创化

十三 赫德森的文学方法论

1 文学的一般问题

2 文学的本质与职责

3 文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十四 杜卡斯的艺术哲学观

1 艺术并非一项旨在创造美的活动

2 艺术即情感语言

3 审美观照的基本特征

4 审美心理的三种形态

5 美学的自由主义

十五 里德的绘画艺术论

1 艺术与美的关系

2 美感的基本特征

3 艺术品的要素分析

4 艺术的价值与表现

十六 沃尔佩的理性诗学观

1 诗歌的社会学本质

2 语义辩证法的要旨

3 诗歌的倾向性与可译性

十七 沃尔海姆的开放话题

1 悖论与二难抉择

2 分野与同一性

3 态度与历史性

4 相对性与互补性

十八 反文化的乌托邦与后遗症

1 现代诗人的告诫与启示

2 反文化与零点结构的梦想

3 性革命的误区与护界之神

附录 如何走出人生的困境?

1 基督教的人生思想

2 内在观念论体系

3 自然主义体系

4 社会主义人生哲学

5 审美个体主义体系

6 走出人生困境的可能途径

7 精神生活的内在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艺术教育与文艺新说是2021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王柯平。

得书感谢您对《艺术教育与文艺新说》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安部公房:都市中的文艺先锋 电子书
判断所有的事物都不具有价值时,事物才真正开始产生了价值。正是在这个时候,太阳才开始发射光芒。
宋金元文艺思想史(下卷) 电子书
本书由著名学者李春青、张海鸥、赵维江担任主编,国内近二十位专家学者参与撰写而成,分上中下三册,共11编40章,总字数近200万。本书内容包括宋金元的诗学思想、文章学思想、词曲学思想、书画艺术思想、政治与文艺思想、佛教道教与文学思想、儒学与文艺思想等,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宋金元时期的文艺思想,是国内第一部宋金元贯通的文艺思想史。本书体例独特、视角新颖、结构完整、论述严密,有不少新的学术创见,具有很高的学
两汉文艺思想史(下) 电子书
本书上中下三册,侧重于历史的论述,从西汉初中期文艺思想、西汉后期文艺思想、东汉前期的文艺思想、东汉中后期文艺思想四个主要时段阐释论述两汉时期的文艺思想。全书从纵横两个维度梳理两汉的文艺思想,既有历史的时间线索,又有专题的内容研究,两者结合,将两汉文艺思想的研究推向了深入。
唐宋诗词艺术研究 电子书
本书分为上篇和下篇。上篇主要是关于唐宋诗词综合性研究,就晋至唐诗人表现自然美的方法、唐代绝句秒回任务的艺术、宋代山水诗的会话意趣、宋诗的荒寒意境、唐宋词的戏剧性、宋词绘影绘声的艺术等进行了研究,如《传神肖貌诗画交融——论唐诗对唐代人物画的借鉴吸收》等。下篇就孟浩然、杜甫、李白、陆游等诗人词人的诗词艺术特色进行了专题研究,如《论孟浩然的诗歌美学观》《论李贺诗歌的色彩表现艺术》《苏轼山水诗的谐趣、奇趣
魏晋南北朝文艺思想史 下册 电子书
本书探讨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艺创作和文艺思想的发展情况,从历史语境入手,探讨人们文艺观的社会成因和思想、学术背景,剖析本时期所产生的文艺范畴的观念内涵,并绎理文艺思想发展的历史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