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重点梳理了中国古今艺术教育与现代美国艺术教育的主要理论学说和相关实践原理。
内容简介
本书从“艺术哲学与国民素养”的现实问题出发,基于本体论、价值论、认识论、文化研究、现代设计与人文教育等不同学术立场,批判性或建设性地反思了艺术的存在形态与发展流变,分析了艺术与文化、道德、宗教、政治、科学、设计的相互关系,并从中外艺术教育历史以及跨文化研究的角度出发,深入论述了艺术教育与人文价值的深层关系,重点梳理了中国古今艺术教育与现代美国艺术教育的主要理论学说和相关实践原理,其最终目的在于借助艺术价值来提高中国国民的人文素质及其审美福利。
作者简介
作者聂振斌,浙江理工大学中国美学与艺术理论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著有《王国维美学思想述评》《蔡元培美学思想研究》《中国美育思想述要》《儒学与艺术教育》《中国艺术精神的现代转化》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诗学与美学研究丛书”序
引言
上 本体篇
第一章 艺术的本体化存在
一 艺术在世界上的“本体化存在”
二 西方古典语境内的“艺术本体论”
三 中国古典语境内的“艺道观”
四 现代语境内的中西方“艺术本体论”
五 艺术终结观对“艺术本体论”的当代挑战
六 走向“新的艺术本体观”:回到经验与遵循历史
第二章 艺术的内容与形式
一 内容与形式作为认识论范畴
二 艺术的内容与形式
三 艺术的内形式与外形式
四 中国古代生命哲学和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
五 形式美的本体论意义
第三章 艺术的感性与理性
一 重塑完整的人性
二 美和艺术的人性根源
三 感性与理性并重的教育传统
四 艺术活动中感性与理性相连的三种形态
五 感性与理性融合、转化的心理本体
第四章 艺术的自律与他律
一 西方“艺术自律观”的形成
二 作为“泛律性”存在的东方艺术
三 主体性美学与“艺术自律”的独立
四 现代社会语境与“艺术自律”的分立
五 当代文化转变对“艺术自律”的挑战
六 自律与他律的基本关联:“交互性的融合”
中 关系篇
第五章 艺术与文化
一 文化的本质与艺术的感性显现
二 文化的性能与艺术的“无用之用”
三 艺术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地位
四 文化是艺术的本体,艺术是文化的精品
五 文化理想与艺术教育
第六章 艺术与道德
一 始于古希腊的艺术与道德的西方式关联
二 始于先秦的艺术与道德的中国化关联
三 艺术与道德关联的中西异同:以儒家与席勒比较为契机
四 艺术与道德的“三种基本关联”
第七章 艺术与宗教
一 宗教作为人类把握世界的四种方式之一
二 历史考察:宗教作为艺术的灵思之源
三 情感:宗教与艺术的内在关联
四 艺术教育作为宗教宣传的重要手段
五 对象:宗教与艺术的区别
第八章 艺术与政治
一 艺术的功利性与超功利性
二 艺术与人生目的
三 艺术与阶级性
四 艺术的批评标准
五 艺术不从属于政治而从属于文化
第九章 艺术与科学
一 艺术理解与科学认识
二 艺术创造与科学发明
三 艺术美与科学美
四 艺术与科学是文明的两大推动力
第十章 艺术与设计
一 艺术家与设计师
二 自我表达与功能创造
三 人自身的设计——消费时代的设计
四 设计与艺术教育
下 艺术教育及其历史经验篇
第十一章 艺术教育及其人文价值
一 艺术教育的含义
二 艺术教育的基本特性和精神本质
三 艺术的“人文”属性和“价值”概念辨析
四 艺术教育的人文价值
第十二章 中国古代艺术教育
一 礼乐教化是中国艺术教育的历史源头
二 礼乐分途,乐教分化
三 诗教思想传统
四 绘画的精神追求
五 书法是心灵的自由表现
第十三章 中国现代艺术教育
一 现代教育观念的形成
二 文学艺术教育的独立
三 文学教育的变革
四 戏剧教育的推陈出新
五 美术教育的展开
第十四章 希腊古代艺术教育
一 注重诗乐与体操的教育传统
二 身体摹仿与心理摹仿
三 艺术摹仿与摹仿诗学
四 诗乐与舞蹈
五 悲剧与净化
六 心灵与身体
七 美善兼备与适度原则
第十五章 美国当代艺术教育
一 称谓与起源
二 逻辑依据
三 互补性学科群
四 学科建构及其基本特征
五 艺术教育的深层意义
六 艺术教育的社会功能
七 艺术教育的审美功能
八 系统化的课程设置原则
九 美育的游戏与创造性转换
余论 人文化成与艺术鉴赏
本书分工情况
艺术哲学与艺术教育是2015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聂振斌。
得书感谢您对《艺术哲学与艺术教育》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