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化语境下新世纪文学的转型研究

媒体化语境下新世纪文学的转型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媒体化语境下新世纪文学转型研究

内容简介

专著《媒体化语境下新世纪文学的转型研究》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题成果,以“文学与媒介的关系”和文学传播学为理论依据,剖析新世纪文学的媒体化语境的生成和文学媒介化的走向以及媒介化进程中的种种文学行动与文学场域、文学现象与文学现实,在对新世纪文学进行整体概观之后,重点对媒体化语境下新世纪文学的转型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并深入地阐释新世纪文学的新形态和展望新世纪文学的未来。并以此来回答“什么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文学终结论”、“泛文学时代”、“传媒时代的文学性”、“新媒体文学(影视文学、网络文学、手机短信文学)”以及新世纪文学如何在媒体化语境下寄居与栖居的世纪性问题,从而建构起一种开放的、发展的文学观和文学研究观。内容主要包括:媒体化语境下的新世纪文学;语境转型:从“政治化”到“媒体化”;观念转型:从“纯文学”到“泛文学”;属性转型:从“文学性”到“媒介性”(上、下);身份转型:从“聚魅”到“祛魅”;场域转型:从“裂变”到“重构”;机制转型:从“事业机制”到“商业机制”;话语转型:从“语言时代”到“后语言时代”;审美转型:从“审美”到“泛审美”;批评转型:从“学院批评”到“媒体批评”。

章节目录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凤鸣丛书编委会

谱博雅诗篇 迎凤凰涅槃

目录

引论 媒体化语境下的新世纪文学

一 “表意焦虑”:新世纪文学的新命意

二 “文与境谐”:新世纪文学的新语境

三 “鼎足三分”:新世纪文学的新格局

四 “传媒为王”:新世纪文学的新驱动

第一章 语境转型:从“政治化”到“媒体化”

一 “政治化”:20世纪中国文学的语境

二 “媒体化”:新世纪文学的语境

三 “媒体化”的五副面孔:新世纪文学的语境呈现

第二章 观念转型:从“纯文学”到“泛文学”

一 环化:“纯文学”与“泛文学”的迭变

二 泛化:新世纪文学的“滥用”与“他用”

三 具化:新世纪文学“泛化”的表象与表征

四 活化:“泛文学时代”的文学观

第三章 属性转型:从“文学性”到“媒介性”(上)

一 走进文学内部的“文学性”

二 走向文学外部的“文学性”

三 “文学已死”:新世纪文学对自身的取消

四 “依媒新生”:新世纪文学对自身的救赎

五 “与媒共荣”:新世纪文学对自身的实践性建构

第四章 属性转型:从“文学性”到“媒介性”(下)

一 “媒介性”的第一副面孔:新世纪文学的意识形态性

二 “媒介性”的第二副面孔:新世纪文学的商业性

三 “媒介性”的第三副面孔:新世纪文学的类型性

四 “媒介性”的第四副面孔:新世纪文学的娱乐性

第五章 身份转型:从“聚魅”到“祛魅”

一 媒体化语境中的文学“祛魅”

二 新世纪文学的“祛魅”过程

三 新世纪文学的“祛魅”表征

四 新世纪文学的“祛魅”症结

五 新世纪文学的“返魅”期待

第六章 场域转型:从“裂变”到“重构”

一 传统文学场的生成与结构

二 新世纪文学场的倾斜与裂变

三 新世纪文学场的重组与重构

四 新世纪三大次生文学场的争斗与博弈

第七章 机制转型:从“事业机制”到“商业机制”

一 媒介化与新世纪文学生产方式的变迁

二 媒介化与新世纪文学消费方式的变革

三 媒介化与新世纪文学传播方式的变通

第八章 话语转型:从“语言时代”到“后语言时代”

一 图像增殖与新世纪文学的境遇

二 图像化写作与新世纪文学的内图像化

三 影视改编与新世纪文学的外图像化

四 影视播映与新世纪文学的经典化与再经典化

第九章 审美转型:从“审美”到“泛审美”

一 从“日常生活审美化”到“审美日常生活化”

二 从“膜拜价值”到“展示价值”

三 从“影像”到“拟像”

四 从“审美”到“审丑”

第十章 批评转型:从“学院批评”到“媒体批评”

一 学院批评的寂静与困顿

二 媒体批评的喧哗与骚动

三 媒体批评的权力与价值

四 媒体批评的偏至与反思

参考文献

媒体化语境下新世纪文学的转型研究是2017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张邦卫。

得书感谢您对《媒体化语境下新世纪文学的转型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复杂动态理论下的国际汉语教师能力研究 电子书
本书对国际汉语教师能力研究进行了分析,总结出现有研究存在的四大问题,并通过自建国际汉语教师动态数据库,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对国际汉语教师的能力结构、能力间互动关系、能力影响因素和能力发展提出了新的结论。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阈下的翻译研究 电子书
本书共7章。第1章为绪论,主要探讨翻译的定义、研究范围、翻译研究的主要范式及系统功能语言学在翻译研究中的可行性和优越性。第2章为系统功能语言学与翻译研究综述。第3章为语言元功能与翻译研究。第4章为语境与翻译研究。第5章为语法隐喻与翻译研究。第6章为评价理论与翻译研究。第7章为结论,总结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对翻译研究的启示,同时也指出目前研究的不足及未来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词述广州四十年:流行词语境中的广州学密码 电子书
本书选取了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近百个与广州文化有关的流行词作为叙写源头,通过对这些流行词的发端背景及文化内涵的发掘,折射出中国社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中的变化,乃至呈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所发生的深刻的、历史性的变革。从词语释义入手,以小见大,深度解读广州学独特的文化密码,反映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的时代大背景,可谓别具风格的“中国故事”读本。
历史与现实观下的中国新闻事业研究 电子书
从历史和现实出发,展现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全貌。
转型中国的社会学透视 电子书
本书收集了作者从事社会学教学、科研工作近40年来,独立或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部分文章。全书共分为六个板块——“农民工权益”“劳动者观念”“企业组织”“社区”“社会不平等”“社会变迁与治理”,每一个板块都按照文章出版的先后顺序进行编排,基本呈现了作者的学术发展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