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全面总结改革开放40年中国法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注重纵横结合,内容系统完备,可读性强。
内容简介
本书从改革开放40年党和国家发展大局的总体高度出发,对改革开放40年中国法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做了系统的梳理总结和分析探讨。全书共五个部分:一是回顾梳理改革开放40年中国法治建设的历史进程,二是概括阐述其重大进展和辉煌成就,三是总结其基本原则和宝贵经验,四是分析研判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五是提出今后发展的对策思考。全书内容系统完备,结构简洁合理。研究方法上,注重纵横结合与史论结合,既立足史料,纵向展现改革开放40年中国法治建设的发展历程、成就经验,又重视该领域发展的横向研究,剖析其存在问题的原因,探讨其未来发展。形式上,既有深入的理论思考,又有生动的事例(语录、文件语句、数据、图表等);既注重学术性,又兼顾可读性。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言从关键词嬗变看中国改革开放40年法治建设
一、“法制”—“法治”
二、“以法治国”—“依法治国”
三、“依法行政”—“法治政府”
四、 “环境保护”—“生态文明”
第一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治建设的历史进程
一、恢复与重建阶段(1978—1997年)
(一)恢复阶段
(二)重建阶段
二、发展阶段(1997—2012年)
(一)全面阐述依法治国的内涵
(二)提出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原则
(三)人权入宪
(四)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如期建成
(五)法治政府建设取得长足进步
(六)司法体制更加完善
(七)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
(八)法治人才培养和法治队伍建设进步较大
(九)党的执政能力显著提高
三、完善阶段(2012年至今)
第二章 法治建设的重大进展和辉煌成就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成功开辟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意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内涵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
(一)立法数量进一步增加,立法领域分布广泛
(二)贯彻科学立法与民主立法,立法质量不断提高
(三)重点领域立法得到加强
三、宪法实施和监督日益加强
(一)完善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
(二)设立国家宪法日与宪法宣誓制度
四、立法体制逐步完善
(一)坚持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
(二)发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中的主导作用
(三)加强和改进政府立法制度建设,明确立法权力边界
(四)依法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
五、法治政府建设稳步推进
(一)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二)依法决策机制驶入快车道
(三)积极推进政府法律顾问制度
(四)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
(五)加强行政执法规范化
(六)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七)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六、法治社会建设步伐加快
(一)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二)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
(三)加强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四)健全纠纷化解机制
(五)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落实领导责任制
七、司法体制改革不断推进
(一)完善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制度
(二)完善司法责任制
(三)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
(四)强力推进司法公开
(五)全面践行司法为民
(六)加强人权司法保障
(七)对司法活动的监督明显加强
(八)推进司法信息化建设
八、法治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一)法治专门队伍建设成就突出
(二)社会法律服务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三)法治人才培养机制不断创新
九、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协调推进
(一)正确理解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的关系
(二)国家法律与党内法规相互促进、相互保障
(三)建立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统筹协调机制
(四)宪法修改与党章修改协调一致
(五)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立改废释常态化
(六)扩大党政“共同立法”的范围
第三章 法治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宝贵经验
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
(一)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二、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二)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具有内在统一性
(三)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法治建设的全过程
三、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一)从人民主权到人民主体
(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在法治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三)对人民主体地位的落实
四、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一)何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二)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义和内涵
(三)落实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重点和关键
五、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一)法律与道德、法治与德治
(二)法治和德治相结合是历史的总结、现实的要求
(三)法治和德治共同发挥作用
六、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一)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二)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是推进法治建设的根本遵循
(三)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是理论创新的基础
第四章 法治建设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一、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科技带来的问题与挑战
(一)经济发展给法治建设带来的挑战
(二)社会发展给法治建设带来的挑战
(三)科技发展给法治建设带来的挑战
二、立法领域的问题与挑战
(一)有法可依仍需进一步落实
(二)立法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立法体系的统一性仍待改进
三、执法领域的问题与挑战
(一)执法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执法主体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不强
(三)执法程序制度尚存在一定缺漏
(四)执法的信息化建设与网络化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五)非诉行政执行面临困境
四、司法领域的问题与挑战
(一)司法公开制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审判责任制度在实践中存在一定的问题
(三)法官员额制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四)司法解释需要给予明确定位
五、法治精神与法治思维领域的问题与挑战
(一)重实体、轻程序,重结果、轻规则现象仍然存在
(二)重人情、轻规则思想依然存在
(三)重权力、轻规则现象依然存在
(四)偏重形式化以及抽象化理解规则,不注重理解实质规则
第五章 努力开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新局面
一、继续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一)继续坚持依法执政
(二)进一步完善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三)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
(四)强化党的组织在同级组织中的领导地位
二、进一步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规范体系
(一)进一步完善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
(二)继续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和依法立法的基本原则
(三)进一步完善立法体制机制
(四)继续加强重点领域立法
三、继续推进依法行政及法治政府建设
(一)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二)进一步完善行政决策机制
(三)不断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四)进一步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
(五)加强对行政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六)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七)抓住“关键少数”,强化法治意识
四、保障公正司法与提高司法公信力
(一)继续深入推进司法责任制改革
(二)加快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
(三)继续完善司法权力运行机制
(四)着力加强司法人权保障
(五)加强人民群众深度参与司法
(六)进一步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
五、增强全民法治观念与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一)进一步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
(二)推动社会治理多样化
(三)促进法律服务体系完善化
(四)推动纠纷解决机制多样化
六、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法治工作队伍
(一)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二)稳步推进法律职业共同体建设
(三)着力提高法律服务队伍的素质
(四)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模式
结语
后记
法治建设新天地(“改革开放与新时代”研究丛书)是2019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王群瑛。
得书感谢您对《法治建设新天地(“改革开放与新时代”研究丛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