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存在的理由(当代科学文化前沿丛书)

生命存在的理由(当代科学文化前沿丛书)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采用随笔小专题的写作形式,细腻描写与我们息息相关却又时常被忽略的生命现象。

内容简介

《生命存在的理由》采用随笔小专题的写作形式,以人的生命为主线,渗透了心理、文化、社会、历史、语言,甚至婚姻和成功等知识,使多学科的内容交叉渗透、互为印证。作者用细腻生动的笔触描写与民众息息相关却又时常被忽略的生命现象,用趣味盎然的小标题勾起读者的阅读欲望,用心为读者打造了一份营养丰富且味道鲜美的“科学拼盘”,在讲述科学知识的同时,又给读者独特的、美的享受。

作者简介

作者张田勘,科学作者、学者。曾任职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现为《百科知识》杂志副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审。已发表各类文章若干,已出版的主要著作有《疾病简史》《与美丽结伴》《基因时代与基因经济》《生命的奥秘》《解读生命》《科学的沼泽》等12部。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第1章 生命的本源

1.1 玄牝之门与生命诞生

1.2 基因能回答“我们来自哪里”吗?

1.3 我们来自非洲还是亚洲?

1.4 共同的祖先与兄弟阋墙

1.5 从成吉思汗到努尔哈赤:基因的单一性

1.6 奥巴马:基因的多样性

1.7 我们与表亲

1.8 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绿叶

1.9 生命如歌

1.10 参差多态乃生命的本源

1.11 拼出生命奥秘的蓝图

1.12 基因与心灵

1.13 基因不是上帝

1.14 环境与基因

第2章 生命的外部形式

2.1 一副好嘴脸

2.2 有鼻子有眼

2.3 闻香择伴侣

2.4 心灵的窗户

2.5 多余的耳朵?

2.6 丰富的表情

2.7 猴子为何不会单手发短信?

2.8 人为何直立行走?

2.9 肤色的疑问

2.10 毛发与外表

2.11 对称是一种生活方式

2.12 不对称也精彩

2.13 黄金分割与和谐比例

2.14 运动:生命外部形式的巅峰

第3章 生命的内部形式

3.1 生命的物质基础:食物和能量

3.2 肠道内的秘密——腹脑

3.3 珍惜内部生态环境

3.4 指挥中枢:从暗箱到透明

3.5 神经驿道上的秘密信使

3.6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3.7 多情伤离别和爱情的滋味

3.8 英雄与懦夫

3.9 左脑右脑与左手右手

3.10 灵魂和意识何时产生?

3.11 意识和灵魂是什么,在何处?

3.12 年轻的血液和衰老的血液

3.13 生命能源的异同

3.14 防火墙和守护神

第4章 两性之间

4.1 性的起源

4.2 漂亮和幸福来自性

4.3 男女差异源于基因表达

4.4 男性和女性在进化中的作用

4.5 男人大脑和女人大脑

4.6 女人之痛男人不知

4.7 进化的珍品——乳房

4.8 臀文化与生殖

4.9 迷人的曲线

4.10 男人为何命短?

4.11 男人都有恋母情结?

4.12 男人,中性一些更性感

4.13 一夫一妻的秘密

第5章 生命的历程

5.1 青春的开始和结束

5.2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5.3 从花开到结果的季节

5.4 成长和成才的多样性

5.5 成功的数字化标准

5.6 上帝从不抛弃任何人

5.7 终结生命与修正目标

5.8 睡个好觉是福

5.9 给生命以时间,给时间以生命

5.10 换个角度看长寿

5.11 烈士暮年 价值倍增

5.12 与疾病相处

5.13 回归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生命存在的理由(当代科学文化前沿丛书)是2011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张田勘。

得书感谢您对《生命存在的理由(当代科学文化前沿丛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顺从 电子书
谁的青春不迷茫,真正改变人生的,不是我们的命运,而是我们的态度。在这粗暴的世界里,骄傲地活着的人,都是了不起的人,都是有自己内在力量的人。成长是在最柔软的地方生出最坚强的力量。人生的路,是靠自己一步步走出来的,你要相信,只有勇气和力量,才能让生命变得更美好。越是在迷惘的时候越该唤醒自己,千万别忘了你有多么了不起,用温柔的力量,在绝望的生活中看到生命的美丽。一个人真正的魅力,是经历岁月沉淀之后的淡定
一说三体:三体中的前沿科学漫谈 电子书
从物理学、宇宙学、信息学、科学哲学多个维度,立体解读《三体》世界。
为了生命闪耀之日 电子书
我比常人多一条染色体,但不想成为多余的人。著名记者笔下的世纪末图景。
性别视角下的天津文学与当代文化 电子书
本书以地域文学作品与当代文化现象为媒介,对性别理论进行了现实呈现。书中首先对女性主义的产生,以及黑人女性主义和后殖民女性主义的理论进行了解读和阐释,是因为最初的女性主义思潮和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的形成背景与中国女性的处境有颇多相似之处;其次,从性别理论视角对天津这一地域的代表作家作品进行了分析;最后,从性别理论的视角对当代中国一些与性别相关的文化现象进行了分析,展现了诸多现象中所包含的性别矛盾。
古代文学前沿与评论(第一辑) 电子书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古代文学学科主办刊物,本期为第一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