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儒家生命伦理

当代儒家生命伦理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全面审视西方理论的问题,并提出儒家思想的解决之道。

内容简介

儒家思想对于今天的中国人绝不仅仅是文献和文献研究。和每个人切身相关的生命伦理问题缺少不了儒家思想的视角和维度。但面对西方生命伦理话语支配性的局面,儒家思想会有什么样的价值呢?儒家思想会提供怎样的资源呢?范瑞平教授在该书中令人信服地展示了儒家作为一个古老文明仍然活着的传统所具有的巨大潜力。作者指出,儒家哲学是一种建立在家庭主义基础上的理论体系,对个体生命的本质及其动态的关系结构具有极其深刻的意见,这是丰富深邃的“生命伦理学”资源。与之相对照,西方生命伦理学建立在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基础之上,它所带来的诸多医学问题与伦理困境已经动摇了它继续主宰这一领域的话语权。儒家思想作为一种平等的理论资源和价值体系已经展现了一种中西对话的全新可能性。作者力图将这种可能性推向现实,全面阐述了自己的“重构”儒家生命伦理学的主张,从儒家的家庭主义、社会责任、环境伦理、道德之善与礼乐教化等角度全面审视了西方理论的问题,并提出了儒家思想的解决之道。毫无疑问这是一个热切而艰巨的挑战,中国学术要想真正成为学术,而非仅仅是“中国学术”,那么作者正处在这条漫长而辛苦的道路之上。

作者简介

作者范瑞平,包头医学院医学学士(1984),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硕士(1987),美国莱士大学哲学博士(1999)。现任教于香港城市大学公共及社会行政学系,从事儒家生命伦理学与比较哲学的教学和研究。作者起步于科学哲学及医学哲学研究,近十年来致力于儒家生命伦理学的学术建设,提出“重构主义儒学”的主张,认为生命伦理学其实是一项文化事业的一部分,而不是零打碎敲的所谓“前沿”研究或“时髦”话题。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第一部分 儒家家庭主义:在西方个人主义的彼岸

一 儒家家庭主义的生命伦理意蕴

一、儒家生命伦理学的特征

二、儒家家庭主义的特征

三、德性的力量

四、医疗保健的家庭共同决定模式

五、保健融资的家庭责任

六、生物技术和家庭

七、结语

二 儒医伦理史论

一、中国传统对健康与疾病的理解

二、儒家“仁”的概念和中国医学伦理学的形成

三、健康生活与家庭照护

四、政治生活与医学生活

五、仁的实践

六、儒家医学伦理能教给我们什么?

三 自我决定还是家庭决定:两种自主性原则

一、导言

二、西方的自主性原则:以自我决定为导向

三、东亚的自主性原则:以家庭决定为导向

四、结论

四 医疗讲真话问题

一、导言:医生应当不顾家属的意愿而直接告知病人真相吗?

二、医学实践中的儒家式真诚(truthfulness)

三、中国医疗史和儒家道德观

四、重构儒家讲真话的观点

五 代理同意的再思考:亲人与朋友

导言

一、医学伦理传统:西方与中国

二、理想的人际关系类型:亚里士多德主义与儒家

三、对代理决策的进一步思考

六 儒家家庭主义必然导致腐败吗?

七 自由个人主义还是儒家家庭主义?一则辩论对话

导言

场景

对话

第二部分 有德的生活方式:社会正义的儒家探索

八 权利还是德性?儒家道德的重构

一、导言

二、权利是一个自足的概念吗?

三、儒家以德性为基础的人格概念

四、平等的权利与不平等的德性

五、关于重构主义儒家生命伦理学的初步设想

九 社会责任的根源:罗尔斯的正义论与儒家的社会公平观

一、导言

二、工具性善的分配与内在德性的追求

三、平等与和谐

四、自由民主制与儒家精英制

五、自由主义的权利概念与儒家的权利概念

六、中立与非中立

七、选举与考试

八、契约论中立与私有制经济

九、结论

十 善的生活与医疗正义

一、引言

二、当代医疗正义理论:善与正当的分离

三、现代启蒙计划:理性崇拜

四、罗尔斯式的医疗正义理论

五、反思正义:权利与善的关系

六、儒家思想:目的论框架

七、儒家的医疗正义观念

八、结论

十一 医疗资源配置的儒家之道

一、医疗资源配置:是经济问题还是伦理问题?

二、为什么当代西方的主流医疗资源分配理念是靠不住的?

三、儒家传统:“小家”与“大家”

四、儒家医疗资源分配观:面向和谐多层次的医疗保健体系

五、结论:从平等理念向和谐德性的回归

十二 何种关怀?谁之责任?家庭何为?

一、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当代东亚地区老人易于自杀

二、居家照顾:怀旧还是复兴?

三、为何居家照顾在当代社会变得困难重重?

四、子女的责任:德与孝的体现

五、为什么采取居家照顾?儒家的居家照顾观

六、结语

第三部分 市场、利益与仁政:医疗保健政策的儒家基础

十三 平均主义是如何导致中国医疗腐败的?

一、中国当代医疗服务的问题

二、医疗市场的扭曲

三、政策改革的提议

四、中国医学伦理重建:儒家道德思想的思考

五、展望未来:市场与传统道德的紧密结合

十四 中国医疗卫生改革与儒家生命伦理四原则

一、当前中国医疗保健面临的挑战

二、两种误导性的道德视角

三、儒家道德原则的重构

四、儒家生命伦理四原则

五、医疗保健政策改革

六、结语

十五 市场仁政与医疗保健

一、关注亚太地区的特点

二、超越社会民主和有限民主:亚太地区的导向性市场仁政

三、儒家道德立场的独特性

四、亚太医疗保健制度的独特性

五、总结:关注道德差异

十六 重建儒家医学专业伦理

一、中国医疗伦理思考的艰难转型

二、儒学中的生命伦理学资源:德与利的协调

三、劳动分工与阶层划分

四、有德有利:重铸中国医学专业实践的道德基础

五、儒家医学专业伦理

第四部分 高技术社会的儒家关怀

十七 儒家视野下的胚胎干细胞研究

一、导言

二、伦理个人主义与伦理家庭主义

三、ESC研究的自由主义观点的片面性

四、儒家二维道德策略:不求效用最大,但求品节德行

五、ESC研究的儒家道德决断法

六、结语:自由主义与亚里士多德,亚伯拉罕与孔子

十八 儒家伦理对于制定基因政策的意义

一、导言

二、自由主义生命伦理学——它能为公共政策的制定提供清楚、实质和内在一致的指导么?

三、宗教生命伦理学——是可行的政策指导吗?

四、回归日常生活——儒家思想指导下的政策制定

五、结语

十九 基因增强的儒家反思

一、导言

二、儒家对桑德尔天赋伦理学的评价

三、儒家天赋伦理学

四、儒家的基因增强观

五、结论

二十 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动物:儒家的视角

一、儒家伦理学中的一个困惑?

二、三种类型的爱

三、敬的两重含义

四、再论爱与敬

五、结论

二十一 从《易传》看儒家环境伦理学的进路

一、导言

二、弱的人类中心主义和以宇宙原理为导向的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三、自然是人类的花园

四、将自然秩序置于反映宇宙原理的人类秩序之中

五、家园、礼仪和永恒

六、结论

第五部分 人、仁、礼:走向国际生命伦理学

二十二 人与礼:人的概念问题

一、导论

二、“诉诸创造”的人格观念:犹太-基督教的观念

三、诉诸“权利”的人格观念:当代观念

四、人格的先验观念:一般观念

五、“诉诸礼”的人格观念:儒家的观念

六、结语

二十三 礼是人类文明的基础:我们应当如何解决道德分歧?

一、我们应当如何对待道德分歧

二、生命伦理全球化:自由主义观点

三、生命伦理共同体化:古典自由主义观点

四、生命伦理本土化:儒家观点

五、结论

参考文献

当代儒家生命伦理是2011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范瑞平。

得书感谢您对《当代儒家生命伦理》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商业广告伦理构建 电子书
本书以伦理学为视角和理论基础,以商业广告为主要研究对象,阐述了广告的本质属性、社会功能及其伦理意义;从广告的经济利益和社会伦理责任入手,阐释了不同广告行为主体对广告伦理的影响,并深入解析了广告伦理缺失的种种表现形式及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在道义论理论基础上对广告的伦理规范提出了若干个广告伦理原则;最后从社会整合的角度探讨了广告伦理的实现途径,为商业广告伦理学科体系构建提供了一些独特的分析视角和富有建
行动、伦理与公共空间 电子书
本书内容分为三部分,核心任务是以公共空间为核心,通过剖析汉娜·阿伦特政治行动、政治伦理思想与“公共空间”的关系,考察现代社会公共空间衰落、闭合的原因,探寻重建交往政治的可能性。
生命意义研究 电子书
本书围绕“人的生命意义”这一主题,具体地论述了“人的生活世界”“人的精神世界”“人的文化世界”和“人的意义世界”,进而论述了“现代人的生活世界”“现代人的思维方式”“现代人的价值观念”“现代人的审美意识”和“现代人的终极关怀”,并从教育、科学、艺术、哲学、理论、心态和理想等层面,论述了“精神家园的培育”“精神家园的真理”“精神家园的陶冶”“精神家园的升华”“精神家园的支撑”“精神家园的张力”和“精
中国神话的生态伦理审视 电子书
本书总结分析了神话生态伦理意象对传统自然观形成与走向的直接影响。
伦理与文明(第5辑) 电子书
本书收录了伦理学在各个领域应用的最新学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