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木心逝世两周年纪念特辑,首发若干珍贵影像。
内容简介
2011年底,木心先生去世,2012年底,先生在纽约开讲世界文学史的课堂笔录《文学回忆录》经整理出版,引起读书界巨大反响。许许多多普通读者开始关注木心,走近木心的文学世界,木心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但阅读木心,仅仅还只是一个开始。他留给时代的问题,留给艺术的问题,还有太多值得我们思考探讨。年来从读书界到学界,关于木心文学创作的研究评论文章越来越多,有感性表白,有理性对话,我们从大量的评论和纪念文章中,选取最值得记录保存的,合编为《木心逝世两周年纪念专号(《温故》特辑)》。
特辑共分五辑,并配以相关图片和若干木心先生的珍贵照片。辑一收入了木心先生的遗稿两篇,辑二、辑三刊载了海内外读者、学者的多篇文章与座谈会的文字实录,辑四选录了台湾文化界十余位知名作家、学者、艺术家关于木心的谈话录,以及《文学回忆录》出版一年来大陆读者的阅读反馈,辑五刊载了木心先生的亲友、学生的纪念文章,还有从未发表的木心先生晚年与青年读者的谈话实录。
作者简介
刘瑞琳,哲学硕士,编审。1993年10月~2003年10月在山东画报出版社工作,先后任编辑、编辑室主任、总编辑助理、副总编辑、《老照片》主编。2003年10月进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任副社长、副总编辑、总编辑。现为理想国品牌创始人。
刘瑞琳是中国出版界唯一一位获得“中国新闻周刊十年影响力”的人物。其“获奖理由”这样写道:在出版体制的静水中搅动微澜,在民营书商的紧逼下未乱方寸。刘瑞琳和其麾下的北京贝贝特,印证着中国文化及出版行业世纪之交的困境与挣扎……
刘瑞琳带领一群执着的理想坚守者打造了“理想国”这一文化品牌,这个品牌代表了做书的两个方面:一是对书籍精神价值的判断;一是对书籍形式感的追求。简单说,就是希望赋予有思想的书籍以有尊严的形式。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编辑的话
辑一
海伯伯
如是我灯(序)
辑二
文学史的另一种可能
杰克逊高地
木心:原来你们什么都不知道啊
木心被这个社会远远低估了
作为信仰的文学
热读木心——微型文艺复兴
木心的朋友李梦熊先生
辑三
木心的困难 《文学回忆录》上海座谈会实录
木心的文学课
秋心
文学史里看木心
辑四
文学往事
反响摘录(上篇)
反响摘录(下篇)
辑五
纪念舅舅逝世两周年
与一代奇才木心的交往
他告诉你怎样爱这个世界
晚年木心先生谈话录
请给木心先生起码的尊重
《文学回忆录》得奖感言
《文学回忆录》获奖感言
孤露与晚晴
木心纪念专号2是2014年由理想国出版,作者刘瑞琳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木心纪念专号2》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