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著作,主要讨论了实体企业和金融机构对流动性的需求和供给,包括政府和国际金融市场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的角色。
内容简介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许多学者和专家都在探究这场危机背后的原因。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从他们擅长的现代公司财务出发,为解决诸如为何金融机构、制造业企业和一般家庭持有低收益率的流动性资产;何时以及在何种程度上政府和国际金融市场应该出手弥补流动性资产短缺;怎样使经济主体减少并分担风险这些问题提供了创新的、内在一致的见解。
本书指出企业的收入可分为保证性收入和非保证性收入,正是由于后者的存在导致企业有时缺乏足够的资金继续有利可图的项目。为了应对这个问题,企业可以在内部贮存流动性,也可以从企业外部以多种方式获取流动性。外部流动性主要有3种来源:消费者、政府和国际金融市场,作者分别分析了它们的运作方式以及优势和劣势。
全书包括四部分和结语,第一部分构建企业流动性需求的基础;第二部分分析流动性供给和流动性定价;第三部分研究政府和国际投资者提供外部流动性的问题;第四部分描述了企业之间没有协调的情况下,每个企业独立安排流动性供给的结果;最后作者在结语中总结了研究结论并将它们与次贷危机联系起来。总体而言,作者的研究对学术界理解金融危机发生的机制是很有价值的,他们提供了偏离完全市场和一般均衡的相对完整的流动性短缺模型,很有开创性。
作者简介
作者本特·霍姆斯特罗姆,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201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他是一位理论微观经济学家,因在合同和激励理论方面的研究知名,他将这些理论应用于企业理论、公司治理和金融危机中的流动性问题。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言 流动性:理解当代金融体系的金钥匙
主编的话
致谢
前言
第一部分 杠杆和流动性基础
1 杠杆
1.1 一个投资规模固定的信贷配给模型
1.2 一个表示价值和可保证收入之间缺口的简单道德风险模型
1.3 投资规模可变
1.4 比较静态和投资的影响
1.5 结束语
2 一个简单的流动性需求模型
2.1 总体设定
2.2 两个流动性冲击
2.3 次优合同的执行
2.4 流动性冲击的连续统
2.5 总体冲击
2.6 总结和评论
附录2A:资金转移下的机制设计
附录2B:与消费者流动性的关系
第二部分 完全市场
3 整体流动性短缺以及流动性溢价
3.1 内部流动性和整体短缺
3.2 外部流动性和流动性溢价
3.3 消费者和企业之间竞争流动性
3.4 内生流动性供给
3.5 总结
4 流动性资产定价模型(LAPM)
4.1 含两个总体性冲击的流动性资产定价模型(LAPM)
4.2 LAPM的一般情形
4.3 风险管理
4.4 结束语
附录:均衡的存在性和有效性
第三部分 流动性的公共供给
5 封闭经济中流动性的公共供给
5.1 流动性的公共供给
5.2 风险厌恶消费者情形下的最优供给
5.3 政府提供流动性的其他形式
5.4 结束语
6 联接全球资本市场的流动性供给
6.1 国内和国际流动性的模型
6.2 所有产出是可贸易的
6.3 可贸易和不可贸易产出
6.4 结束语
第四部分 流动性浪费和公共政策
7 金融力量与流动性过度贮藏
7.1 流动资金的掠夺性储蓄和降价抛售资产
7.2 预期到市场冻结时的预防性储蓄
7.3 结语
8 专有化投入和次级市场
8.1 专有化投入的次级市场
8.2 在无协调的国际流动性供给上的应用
8.3 总结
后记:对次贷危机的总结性思考
主要的主题和观点
用模型分析次贷危机
参考文献
内部流动性与外部流动性(2016、201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著作)是2017年由格致出版社出版,作者[芬] 本特·霍姆斯特罗姆。
得书感谢您对《内部流动性与外部流动性(2016、201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著作)》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