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放弃“战胜抑郁”,才能真正走出抑郁。
内容简介
当代年轻人不可错过的心理自助指南,讲清楚抗抑郁的关键所在,总结出能让人彻底摆脱抑郁的抗抑郁之道。抑郁症现在是“谁都有可能得的病”。但是,基于常规认知的以药物等对症疗法为中心的治疗,仍会造成患者复发,无法彻底摆脱抑郁。只有正确认识抑郁的原理和机制,才能找到正确的抗抑郁方法。
精神心理专科医院院长泉谷闲示,20年一线抗抑郁经验,总结出大家对抑郁的10大常见认知误区,5大革命性抗抑郁策略。
10大认知误区:作者在本书中首先一反传统地指出,我们不应该简单地把抑郁视为疾病症状,抑郁其实是是长期被大脑压迫的内心和身体在反抗。以此为原则逐一剖解常见认知误区,涉及抑郁症的机制、抑郁的症状、对抑郁的态度、与抑郁患者的相处方式等。
5大革命性抗抑郁策略:为了不让抑郁复发,就一定要尊重“身和心”的信号,而不是一味靠“大脑(理性)”生活。也就是说,优先考虑“想做”,而不是“应该做”,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走出困境。
5大切实有效的抗抑郁策略:以尊重身心的信息,顺应身心为原则,提出5大实用策略,包括2坚持——坚持昼夜颠倒、坚持虎头蛇尾,2放弃——放弃早日复工、放弃战胜抑郁,1享受——充分享受不知道想做什么的状态。
作者简介
作者泉谷闲示,毕业于日本东北大学医学部。曾供职于在东京神经研究所晴和附属医作,后前往法国巴黎高等音乐师范学院留学。回日本后,开设一所专攻精神心理专科医院——泉谷医院,目前任院长。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新版序
旧版序
第1章 我是真的抑郁了吗?
内心脆弱的人才会抑郁吗?
理解头脑、内心和身体的关系
焦虑感源自头脑,而不源自内心
头脑“看不起”内心
陷入抑郁状态意味着内心和身体在“罢工”
精神力量强的人更加危险
摆脱头脑的“独裁统治”
患上抑郁症能自己意识到吗?
做不到给客户打电话的销售员
身体在某天早晨突然无法动弹
自己可能无法发现抑郁症
出现身体上的症状是内心在“呼救”
破解躯体化症状的“密码”
不要将自己逼到患上抑郁症的境地
反复迟到、无故缺勤是因为缺乏责任感吗?
无法控制的迟到
从反复迟到发展为无故缺勤
迟到与抑郁症的关系
迟到的“原理”
迟到是因为缺乏责任感吗?
对内心和身体抱有歉意
能出去玩,却不能上班是真的患有抑郁症吗?
患有抑郁症,却能出去玩?
抑郁症的定义不断变化
诊断方法不断变化
只凭表面症状做出诊断导致的问题
抑郁症的诊断范围有扩大的趋势
存在“假性抑郁”吗?
因为患抑郁症在家休假,为什么还能出去玩?
被小小的挫折打击
从自我否定到丧失自信,身体也出现“异变”
每天都在责备无所事事的自己
扮演“好孩子”的反作用
从自我否定中解放,让内心得到休息
能出去玩是病情改善的证明
心灵小课堂:容易患抑郁症的人
做事追求准确与周密的人风险高
责任感强、回避冲突的人容易掉入的陷阱
容易患上“能出去玩,却不能上班”的新型抑郁症的人
性格是一辈子都无法改变的吗?
长处和短处都源自同一种天资
第2章 我的抑郁症是不是恶化了?
焦躁是抑郁症恶化的征兆吗?
难以控制的焦躁
为什么会焦躁?
压抑愤怒的坏处
正面情绪为什么不能长久存在?
如何与愤怒相处?
尝试记录内心发泄笔记
失眠是怎么回事?
什么是失眠?
睡眠是内心和身体的事情,不能被头脑命令
为什么内心和身体会用拒绝睡觉的方式反抗头脑?
结束一天的正确方式
自残和暴食
这不是为了伤害自己,而是为了让扭曲复位
想从头脑的“独裁统治”中解放的冲动
通过自残确认自我
如何解决内心和身体的“叛逆”问题?
“应有的自己”只是一种幻想
为什么会想死呢?
渴望死亡的人怀有什么心情?
藏在想死的念头背后的心情
压制想死的念头存在危险
小心出现在恢复期的冲动自杀
存在潜在自杀愿望的情况
心灵小课堂:认为人生价值在于努力的危险性
“努力的人一定会成功”是一种谬论
努力和热衷的区别
“努力信仰”为什么危险?
从“骆驼”到“孩子”
就算放弃努力,也会有热衷之事在等待
第3章 治疗抑郁症的陷阱
把抑郁症比喻成“心灵感冒”
为什么抑郁症被称为“心灵感冒”?
抑郁症真的是“心灵感冒”吗?
抑郁症的治疗目标
比喻和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
疾病在拯救患者
恢复原来的状态会导致抑郁症复发
最重要的工作几乎都是患者自己承担的
要充分利用药物,但不要依赖药物
依赖药物带来的内疚感
在服用抗抑郁药物后犯困是因为药物的副作用吗?
在忘记吃药后,身体状况并没有变差
存在药物疗法无效的抑郁症
神经递质紊乱是抑郁症的病因吗?
多试几次去上班就能消除对工作的抵触吗?
虽然顺利地开始上班,但在第三天就遭受失败
整形外科式的复健方法并不适合抑郁症患者
引起排斥反应的原因是什么?
不同患者产生排斥反应的原因不同
缩小负面情绪的影响范围
心灵小课堂:适应是麻痹的别名
适应是什么?
适应是麻痹的别称
将适应视为正常是危险的认知
什么是正常?
判断人正常与否的标准是什么?
少数派会最先做出反应
诗人敲响警钟
第4章 如何与抑郁症患者相处?
不要鼓励
为什么不能鼓励抑郁症患者?
他人的关心对抑郁症患者并不适用
为抑郁症患者的好转而开心也是一种陷阱
抑郁症患者会表现出身边的人希望看到的样子
抑郁症正在向现代人发出警告
不要劝我出门和运动
在接触外界时,人类会打开心理屏障
接触亲近的家人也是一种负担
闭门不出的意义
抑郁症患者并不是体力不足
抑郁症患者甚至没有勇气打一通电话
不要对我说“不能逃避”
逃避是在积极地回避危险
纠结是好事,压抑反而存在危险
如何看待对缺乏毅力的指责?
试错是必绕的远路
心灵小课堂:正因为他们生活优渥
生存的意义是什么?
事情的优先程度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在面对终极问题时,人们会不由自主地表现出基本价值观
正因为生活优渥才有烦恼
第5章 如何从抑郁中走出来?
坚持“昼夜颠倒”
逐渐过上了傍晚起床、清晨睡觉的生活
昼夜颠倒的症状蕴含着什么信息?
尝试接受昼夜颠倒的生活
昼夜颠倒的症状具有重要的意义
规律地生活就是正确的吗?
坚持“虎头蛇尾”
暂时的动机
筋疲力尽的“骆驼”
找到真正的动机,“骆驼”变身成为“狮子”
“骆驼”如何变成“狮子”?
变回“骆驼”的愿望会造成压力
变成我行我素的“孩子”
适应社会并不是成熟的表现
放弃“早日复工”
自己并未感到焦虑的抑郁症患者
焦虑一词无法传达的内容
想复职真的是患者的心声吗?
头脑伪装成内心
患者进入什么状态的时候可以复职?
在经过真正的休息后,会发生什么?
放弃“战胜抑郁”
“北风”全力以赴的方式存在局限
抑郁症包含着信息
尝试运用反向思维看待抑郁状态
充分享受“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的状态
倾听沉默的内心
不想做的事情逐渐减少
不想做和想做是一体两面的
心灵小课堂:夏目漱石的方法
夏目漱石感受到的空虚
什么是他人本位?
摆脱他人本位,找回自我本位
夏目漱石留下的信息
第6章 如何避免抑郁症复发?
“僵尸化”在现代人中蔓延的现象
未来的梦想是变得轻松
“进取心与积极性的时代”走向终结
生活的意味
感受此时此刻
带着存在主义问题生活
活在当下
为什么会出现焦虑情绪,担心自己会死?
记住人终有一死
为什么患者容易在地铁上出现惊恐发作?
收获今天
为将来做准备的价值观的陷阱
不再只为补充能量而进食
长期吃同样的食物
人类的身体不能用加减法计算
因认为某种食物对身体好而盲目试吃
相信美味
所谓的对身体好的食物其实对身体不好
允许自己无所事事
从幼年时期开始的强迫性时间管理
抑郁症是对“有意义”的反抗
暴食症同样是对“有意义”的反抗
如果没有无所事事的时间,就听不到内心的声音
不再自我控制
自我控制这种观念的基础是性恶论
拒绝自我控制真的会变成废人吗?
痊愈不等于回到原来的状态
自力和他力
治疗的重点在于切断自力的根
从不能动弹到不想动弹
当他力出现时,患者会自然而然地产生欲求
打破惯性思维是真正成熟的开始
心灵小课堂:抑郁的力量
结语
后记
我们与隐形的事物
被忽视的存在主义苦恼
新冠自肃与自杀人数增加
轻视生命的趋势
隐形的事物的深度
抑郁的力量:蛰伏、觉醒、破茧成蝶是2024年由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作者[日] 泉谷闲示。
得书感谢您对《抑郁的力量:蛰伏、觉醒、破茧成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