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是高等学校法学系列的教材,介绍了宪法学相关知识。
内容简介
本教材以中国宪法规定的内容为主,反映最新的立法、行政或者司法成果。
本教材特色明显:第一,内容突出简易性;第二,内容新颖,尽可能吸收最新立法成果;第三,适当注重公务员考试、司法考试等方面的题型、案例和事例,注重训练学生职业考试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第四,借鉴其他高校教材的新成果。
作者简介
编者朱应平,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宪法教研室主任、公法研究所所长;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理事、行政法研究会理事。
从事宪法学、行政法学、人权研究、比较行政法等教学研究。出版《论平等权的宪法保护》等专著。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再版说明
导论
第一章 宪法概述
第一节 宪法基础概念
一、宪法概念
二、宪法的特征
三、宪法分类
四、宪法的渊源
五、宪法典的结构
六、宪法规范
第二节 宪法发展史
一、近代宪法的产生与发展
二、当代宪法的发展特点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中国宪法的发展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发展
第三节 宪法基本原则
一、宪法基本原则的含义、特征和功能
二、人民主权原则
三、基本人权原则
四、法治原则
五、权力监督和制约原则
第二章 宪法权利与义务
第一节 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概述
一、概念和特征
二、分类
三、公民和人民
四、基本权利的主体
五、基本权利的效力
六、保障与限制
七、基本义务的含义和特征
八、基本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第二节 平等权
一、概念、特点和性质
二、中国宪法规定的平等权
三、如何理解《宪法》第33条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规定
四、适用技术公式
五、平等原则的判断程序
第三节 政治权利和自由
一、概念
二、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三、政治自由
第四节 宗教信仰自由
一、含义
二、我国宗教信仰自由的保障和限制
三、保障的主要公式
第五节 人身自由
一、生命权
二、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三、身体自由不受侵犯
四、住宅自由不受侵犯
五、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第六节 社会经济权利
一、财产权
二、劳动权
三、休息权
第七节 社会保障权
一、含义和依据
二、内容
三、保护和限制
第八节 教育文化权利
一、受教育权
二、文化活动的自由
第九节 监督权与请求权
一、监督权
二、请求权
第十节 特定主体的权利
一、妇女权利的保护
二、老年人
三、未成年人
四、残疾人
五、华侨、归侨和侨眷
六、外国人
第十一节 基本义务
一、概述
二、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
三、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及特点
第三章 国家机构
第一节 国家机构概述
一、含义和特征
二、国家机构的类型
三、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第二节 中央国家机关
一、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二、国家主席
三、国务院
四、中央军事委员会
第三节 地方国家机关
一、地方各级人大及常委会
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第四节 监察委员会
一、性质和任务
二、组织体系和领导体制
三、监察对象的范围
四、管辖权划分
五、职权
六、工作原则和方针
第五节 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
一、审判机关
二、检察机关
三、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公安机关的关系
第六节 民族自治地方的国家机关
一、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性质和特点
二、自治权
第七节 特别行政区的国家机关
一、概述
二、特别行政区的国家机关
第四章 宪法规定的制度和政策
第一节 政治制度
一、国家性质
二、政权组织形式
三、国家结构形式
四、行政区划
五、政党制度
六、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七、特别行政区制度
八、群众自治制度
九、国家标志
第二节 经济制度
一、经济制度概述
二、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三、我国的分配制度
四、财产权保护制度
五、市场经济制度
六、发展经济的目标、目的、方法和手段
第三节 文化制度和政策
一、文化制度的含义
二、思想道德建设的制度和政策
三、教育科学文化制度
第四节 社会制度和政策
一、社会制度的含义
二、社会制度的内容
第五节 生态文明政策和制度
一、生态文明制度的含义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
第五章 宪法运行
第一节 宪法制定
第二节 宪法修改
一、宪法修改概述
二、宪法修改方式与限制
三、我国宪法修改实践
第三节 宪法解释
一、概念
二、功能
三、原则
四、宪法解释的主体
五、我国宪法解释制度
第四节 宪法实施
一、概念
二、宪法实施的保障
三、我国宪法实施保障的规定
第五节 宪法实施的监督
一、违宪审查概述
二、现代国家违宪审查的类型
三、我国违宪审查制度
宪法学基础(第二版)是2021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朱应平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宪法学基础(第二版)》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