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散文全编:全6卷

汪曾祺散文全编:全6卷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迄今为止发现的汪曾祺全部散文作品,共分六卷。作品以我社新近出版的《汪曾祺全集》“散文卷”“谈艺卷”为底本,收入作者自1941年创作的散文、谈艺类文章,共计553篇。

作品以写作时间排列顺序,写作时间不详则按发表时间排序。如写作时间与发表时间均不详,则编入“未编年”。文末写作时间如非作者自属,加括号以示区别。

每篇皆有题注,交代原载及收入作品集、文本改动、笔名等版本信息。保留作者原注;其他少量必要的注释,皆标明“编者注”。

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

江苏高邮人,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

他从1940年开始发表作品,其创作生涯历经半个世纪,跨越两个时代。他前承五四新文化传统、师从沈从文,后启寻根文学回归民族传统的思潮。他的创作,小说、散文、戏剧、文论、新旧体诗等诸体兼备,皆取得很高艺术成就,堪称文体家;又兼及书画,多有题跋,以博雅名世。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代表作有《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等。

贾平凹评汪曾祺:“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汪曾祺散文全编 壹

文前插图

出版说明

1941年

私生活

1943年

小贝编

论“世故”

家信

家书

烧花集

1944年

灌园日记

黑罂粟花——《李贺歌诗编》读后

1945年

花园——茱萸小集二

花·果子·旅行——日记抄

干荔枝

1946年

街上的孩子

风景

“膝行的人”引

昆明草木

1947年

飞的

蔡德惠

短篇小说的本质——在解鞋带和刷牙的时候之四

室外写生

烟与寂寞

歌声

幡与旌

蝴蝶:日记抄

1948年

背东西的兽物

勿忘侬花

书《寂寞》后

昆明的叫卖缘起

礼拜天早晨

蜘蛛和苍蝇

道具树

1950年

寄到永玉的展览会上

1951年

一个邮件的复活——访问北京邮政管理局无着邮件股

丹娘不死

武训的错误

听侯宝林同志说相声

赵坚同志的《磨刀》和《检查站上》

怀念一个朝鲜驾驶员同志

1952年

从国防战士到文艺战士——记王凤鸣

1956年

且说过于执

鲁迅对于民间文学的一些基本看法

冬天的树

下水道和孩子

1957年

国子监

战争

马莲

星期天

1958年

仇恨·轻蔑·自豪——读“义和团的传说故事”札记

关于“路永修快板抄”

1960年

古代民歌杂说

1979年

“花儿”的格律——兼论新诗向民歌学习的一些问题

飞出黄金的牢狱

笔下处处有人——谈《四进士》

1980年

第一场在七十六页

读民歌札记

沈从文和他的《边城》

果园杂记

从戏剧文学的角度看京剧的危机

裘盛戎二三事

1981年

我的老师沈从文

宋士杰——一个独特的典型

与友人谈沈从文——给一个中年作家的信

关于《受戒》

艺坛逸事

动人不在高声

尊丑

《汪曾祺短篇小说选》自序

中国戏曲有没有间离效果

《贵妃醉酒》是京剧么?

高英培的相声和埃林·彼林的小说

京剧格律的解放

关于葡萄

名优之死——纪念裘盛戎

汪曾祺散文全编 贰

1982年

揉面——谈语言运用

小说笔谈

听遛鸟人谈戏

从赵荣琛拉胡琴谈起

看《小翠》,忆老薛

作家五人谈

关于文学的语言问题——在大足县业余作者座谈会上的讲话

《大淖记事》是怎样写出来的

重新学习《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要有益于世道人心

说短——与友人书

旅途杂记

道是无情却有情

两栖杂述

关于现阶段的文学——答《当代文艺思潮》编辑部问

天山行色

沈从文的寂寞——浅谈他的散文

小说创作随谈

湘行二记

1983年

一代才人未尽才——怀念裘盛戎同志

语言是艺术

美学感情的需要和社会效果

回到现实主义,回到民族传统

回到现实主义,回到民族传统

小说技巧常谈

戏曲和小说杂谈

关于小小说

菏泽游记

我是一个中国人——散步随想

生活·思想·技巧——在张家口市小说创作座谈会上的发言

《晚饭花集》自序

人间幻境花果山

1984年

传神

谈谈风俗画

提高戏曲艺术质量

漫评《烟壶》

谈风格

老舍先生

流派要发展,要有新剧目——读李一氓《论程砚秋》有感

翠湖心影——昆明忆旧之一

泡茶馆——昆明忆旧之二

昆明的雨——昆明忆旧之三

随笔两篇

应该争取有思想的年轻一代——关于戏曲问题的冥想

隆中游记

跑警报——昆明忆旧之四

故乡水

1985年

人之所以为人——读《棋王》笔记

细节的真实——习剧札记

我和民间文学

昆明的果品——昆明忆旧之五

祝愿

我是怎样和戏曲结缘的

昆明的花——昆明忆旧之六

八仙

生机

寻根

从哀愁到沉郁——何立伟小说集《小城无故事》序

待遣春温上笔端

香港的鸟

汪曾祺散文全编 叁

1986年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

桥边散文

香港的高楼和北京的大树

用韵文想

一篇好文章

关于小说语言(札记)

故乡的食物

“桥边杂记”序

谈读杂书

比罚款更好的办法

写信即是练笔

灵通麻雀

吃食和文学(三题)

他乡寄意

沈括的幽默

读廉价书

小小说是什么

门前流水尚能西——《晚翠文谈》自序

有意思的错字

博雅

责任应该由我们担起

“草木闲篇”小启

苏三监狱

云南茶花

说“怪”

小说的散文化

张大千和毕加索

八仙

《汪曾祺自选集》自序

戏台天地——为《戏联选》而写

地灵人杰话淮安

索溪峪

1987年

林斤澜的矮凳桥

再谈苏三

散文四篇

贺路翎重写小说

《江苏邑县丛书——高邮》序

童歌小议

昆明菜——昆明忆旧之七

金岳霖先生

午门

苏三、宋士杰和穆桂英

熬鹰·逮獾子

杜甫草堂·三苏祠·升庵祠

泰山拾零

猴王的罗曼史

建文帝的下落——滇游新记

杨慎在保山

滇游新记(三篇)

吴三桂

藻鉴堂

狼的母性

观音寺——昆明忆旧之八

手把羊肉

鳜鱼

锒铛

家常酒菜

钓鱼台

《茱萸集》题记

传统文化对中国当代

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的创作生涯

水母宫和张郎像

自序

坝上

夏天的昆虫

林肯的鼻子——美国家书

昆明食菌

口蘑

作家的社会责任感

太监念京白

中国作家的语言意识

四僧

文学语言杂谈

1988年

话说“市井小说”

《裘盛戎》前言

菌小谱

悬空的人——美国家书

自报家门——为熊猫丛书《汪曾祺小说选》作

浅处见才——谈写唱词

打渔杀家

《到黑夜我想你没办法》读后

西南联大中文系

淡泊的消逝——悼吾师沈从文先生

一个爱国的作家——怀念沈从文老师

星斗其文 赤子其人——怀念沈从文老师

字的灾难

踢毽子

多此一举

《西方人看中国戏剧》读后

关于散文的感想

不要把作家抽象化起来

严子陵钓台

退役老兵不“退役”

认识到的和没有认识的自己

沈从文转业之谜

美国短简

酒瓶诗画

关于“样板戏”

关于作家和创作

甓射珠光

早茶笔记(三则)

贾平凹其人

野鸭子是候鸟吗?——美国家书

淡淡秋光

小说陈言

吴大和尚和七拳半

冬天

汪曾祺散文全编 肆

1989年

吴雨僧先生二三事

《中国寻根小说选》序

我的“解放”

韭菜花

长篇小说《玫瑰门》研讨会发言纪要

思想·语言·结构——短篇小说杂谈

重写文学史,还不到时候

四方食事

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陆建华《全国获奖爱情短篇小说选评》代序

中国戏曲和小说的血缘关系

晚岁渐于诗律细

凤翥街

小传·有益于世道人心

王磐的《野菜谱》

“无事此静坐”

寻常茶话

《沈从文传》序

和尚——《早茶笔记》之三

皖南一到

边缘的边缘

词曲的方言与官话

艺术和人品——《方荣翔传》代序

1990年

读一本新笔记体小说

愿他多多实验各种招数——毕四海印象

马·谭·张·裘·赵——漫谈他们的演唱艺术

沽源

初访福建

《桃源与沅州》《常德的船》赏析二篇

遥远的阿佤山

七十书怀

知识分子的知识化

人间草木

作家谈吃第一集

沙岭子

步障:实物和常理 “小山重叠金明灭”

闹市闲民

二愣子

萝卜

赵树理同志二三事——《早茶笔记》之四

食道旧寻

我的创作生涯

写字

呼雷豹

小说的思想和语言

《水浒》人物的绰号——鼓上蚤和拚命三郎

《蒲草集》小引

五味

《知味集》征稿小启

多年父子成兄弟

读《萧萧》

人之相知之难也——为《撕碎,撕碎,撕碎了是拼接》而写

老学闲抄

老学闲抄

米线和饵块

《蒲桥集》再版后记

城隍·土地·灶王爷

忙中不及作草

1991年

美国女生——阿美利加明信片

正索解人不得——《夕阳又在西逝》代序

贾似道之死——老学闲抄

随遇而安

《水浒》人物的绰号——浪子燕青及其他

雁不栖树

正视危机才能走出危机

谈书评

美在众人反映中——老学闲抄

修髯飘飘——记西南联大的几位教授

一种小说——魏志远小说集《我以为你不在乎》序

觅我游踪五十年

《受戒》重印后记

二十一世纪的文学?

烟赋

文化的异国

纪姚安的议论

徐文长的婚事

却老

我的家乡——自传体系列散文《逝水》之一

泰山片石

野人的执着

《旅食集》自序

我的家——自传体系列散文《逝水》之二

开卷有益

关于《虐猫》

录音压鸟

初识楠溪江

关于《沙家浜》

捡石子儿——《汪曾祺选集》代序

遥寄爱荷华——怀念聂华苓和保罗·安格尔

羊上树和老虎闻鼻烟儿

一辈古人

汪曾祺散文全编 伍

1992年

书画自娱

岁交春

我的祖父祖母——自传体系列散文《逝水》之三

作家应当是通人

自得其乐

京剧杞言——兼论荒诞喜剧《歌代啸》

本命年和岁交春

西窗雨

猴年说命

对口——旧病杂忆之一

疟疾——旧病杂忆之二

牙疼——旧病杂忆之三

随笔写下的生活

日子就这么过来了——徐卓人小说集《你先去彼岸》代序

偶笑集

《菰蒲深处》自序

读剧小札

四川杂忆

故乡的野菜

《汪曾祺小品》自序

蚕豆

食豆饮水斋闲笔

我的父亲——自传体系列散文《逝水》之四

晚年——人寰速写之一

傻子——人寰速写之二

大妈们——人寰速写之三

“样板戏”谈往

徐文长论书画

豆腐

新校舍

我的母亲——自传体系列散文《逝水》之五

大莲姐姐——自传体系列散文《逝水》之六

相看两不厌——代序

我的小学——自传体系列散文《逝水》之七

我的初中——自传体系列散文《逝水》之八

未尽才——故人偶记

干丝

怀念德熙

肉食者不鄙

鱼我所欲也

谈题画

又读《边城》

后台

对读者的感谢

《当代散文大系》总序

《汪曾祺散文随笔选集》自序

《成汉飚书法集》序

一点意见

一个过时的小说家的笔记——曾明了小说集《风暴眼》代序

关于王蒙

语文短简

岁朝清供

悔不当初

1993年

昆明的吃食

谈幽默

昆虫备忘录

祈难老

昆明年俗

故乡的元宵

学话常谈

地质系同学

推荐《孕妇和牛》

推荐《秋天的钟》

红豆相思——读陈寅恪《柳如是别传·缘起》

阿索林是古怪的——读阿索林《塞万提斯的未婚妻》

文人论乐——读肖伯纳《贝多芬百年祭》

胡同文化——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序

老董

《榆树村杂记》自序

《独坐小品》自序

白马庙

要面子——读威廉·科贝特《射手》

精辟的常谈——读朱自清《论雅俗共赏》

文游台

露筋晓月——故乡杂忆

手把肉

一个暑假

生命的极致——读曾明了的小说《风暴眼》

文集自序

看画

却顾所来径 苍苍横翠微

《草花集》自序

裘盛戎二三事

贴秋膘

思想·语言·结构

文章杂事

名实篇

栗子

我的世界

创作的随意性

读诗抬杠

诗与数字

沙弥思老虎

牌坊——故乡杂忆

《花帜》印象

金陵王气

《塔上随笔》序

美——生命——《沈从文谈人生》代序

老年的爱憎

继母

小乐胃

耿庙神灯

《中国当代名人随笔·汪曾祺卷》序

散文应是精品

西山客话

汪曾祺散文全编 陆

1994年

在台北闻急救车鸣笛声有感

七载云烟

小滂河的水是会再清的(代序)

长城漫忆

“春兰·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大赛”作品评语

写景

抒情考古学——为沈从文先生古代服饰研究三十周年作

《中学生文学精读·沈从文》前言

大地

沈从文作品题解、注释、赏析

濠河逝水——代序

《职业》自赏

我的文学观

使这个世界更诗化

《中国京剧》序

夏天

一技

续修族谱序

1995年

草巷口

小议新程派

造屋为人

简论毛泽东的书法

《矮纸集》题记

难得最是得从容——《裘盛戎影集》前言

月亮

七十五岁

1996年

《吃的自由》序

深箩漈

题画三则

晚翠园曲会

人间送小温

《废名小说选集》代序

果蔬秋浓

颜色的世界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代序)

果园的收获

“国风文丛”总序

彩云聚散

再淡一些——《文牧散文选》序

师恩母爱——怀念王文英老师

书到用时

北京的秋花

评审感言

草木春秋

古都残梦——胡同

关于于会泳

哲人其萎——悼端木蕻良同志

平心静气——《布衣文丛》代序

辞达而已矣

对仗·平仄

好人平安——马得及其戏曲人物画

1997年

辣椒

清汤挂面

“安逸”

张郎且莫笑郭郎

玉烟杂记

梨园古道

《日下集》题记

潘天寿的倔脾气

《旅食与文化》题记

谭富英佚事

才子赵树理

面茶

花溅泪

唐立厂先生

闻一多先生上课

“诗人”韩复榘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炸弹和冰糖莲子

林斤澜!哈哈哈哈……

梦见沈从文先生

济公坐轿子——四时佳兴之七

齐白石的童心

富贵闲人,风雅盟主——企业家我对你说

论精品意识——与友人书

句读·气口

铁凝印象

贵在坚持——序《雨雾山乡》

谈散文

百岛之县——洞头拾贝

1998年

下大雨

三圣庵

阴城

罗汉

记梦

草木虫鱼鸟兽

豆汁儿

北京人的遛鸟

秘书

叹皇陵

架上鸭言

无意义诗

2015年

散文五题

未编年

沈从文先生的“抒情考古学”——《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读后感

推陈出新,成绩不大

现实主义的魅力

《范进中举》(初稿油印本)前言

关于一出戏的意见

读《〈赵巧儿送灯台〉读后》

附录

社会性·小说技巧

漫话作家的责任感

文章千古事 得失寸心知——《清明》杂志文学座谈会纪要

宋四家都是文学家兼书法家

汪曾祺散文全编:全6卷是2019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汪曾祺。

得书感谢您对《汪曾祺散文全编:全6卷》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徐迅散文年编卷一雪原无边 电子书
本书为徐迅散文年编之一,此卷收入作者1985年至1998年创作的散文随笔,包括《雪原无边》《故乡的屋檐》《野味的蛊惑》等篇。从目光青涩逐步成长到心灵成熟,作者打量着故乡及故乡以外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文字清新、纯朴,描蓦鲜活,用一篇篇千字美文铺就了无边的“雪原”美景。
汪曾祺早期逸文 电子书
本书收录了汪曾祺先生早年发表的小说、散文、诗歌等作品,包括《文明街》《落叶松》《昆明草木》《钓》《翠子》《寒夜》等。
化妆(全二册) 电子书
渡边淳一作品,将日本文学的古典美与小说现代性高度融合的巅峰之作。
古灵魂(全8册) 电子书
《古灵魂》以晋国历史为线索,展现了众多人物的生活和内心世界,以及由此构成的雄浑的历史画卷。作者所讲述的不仅是故事,而且是在追寻历史线索中引出纷繁复杂、充满了奇异感的故事群。所营建的也不是简单的景物,而是雄浑的景观。它不是简单地对历史进行叙述,而是注重对个体在历史中的作用并从文化心理意义上予以解读。它基于人性的相同,执着于和历史人物对话与沟通,从而将我们带入了从西周开始到春秋时代的历史纷扰,让我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