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著名明史专家郑克晟先生关于师友回忆文章的全部结集。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郑克晟教授出身于书香门第,系郑天挺先生哲嗣,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南开大学历史系(所)和古籍所工作,亲身经历了1949年后史学界教育界的重大事件和风风雨雨,并与老一辈学者有很多接触,交游甚广,博闻强识,熟悉学林掌故。
本书系作者追忆郑天挺、梅贻琦、陈寅恪、刘半农、白涤洲、胡适、傅斯年、夏承焘、魏建功、向达、罗庸、郑奠、雷海宗、翦伯赞、商鸿逵、邵循正、周一良、王永兴、何炳棣、裴文中、余逊、白寿彝、林庚、谭其骧、孙毓棠、王亚权、张政烺、王锺翰、吴晓铃、李光璧、杨翼骧、胡钟达、马大任、马寿千、萨本仁、邓瑞、冯承柏等师友的生平、交游和学术成就,以及作者读书治学的经历。
本书图文并茂,收录约二百幅插图,包括老照片和学者信函手迹等,除郑天挺、郑克晟家人亲友外,还有20世纪以来中外文史学界著名学者一百余人,其中不少照片、信函手迹是首次披露。
作者与所写人物多有密切交往,并引用日记、信函等第一手资料,内容翔实丰富,涉及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北京大学、西南联大、中央研究院史语所、中国科学院历史所、中华书局、南开大学历史系的教学科研状况,以及1949年后史学界的一些重要工作,诸如高校文科教材建设、“二十四史”点校、《中国历史大辞典》、南开大学首届明清史国际学术讨论会等等。
作者简介
作者郑克晟,1931年生,福建长乐人,著名明清史学者郑天挺之子,为南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明清史研究,著有《明代政争探源》《明清史探实》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第一辑 过庭之训
郑天挺传略
博览勤闻,多闻阙疑——学习父亲郑天挺先生的治学精神
三十年风风雨雨——郑天挺与北京大学
郑天挺先生与史语所——兼谈抗战时期中研院史语所与北大文科研究所
郑天挺与中华书局
我追随郑先生研读点校本《明史》三校稿
忆郑老与明清档案的二三事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忆父亲最后所关怀的几件事
郑天挺教授大事记
郑天挺先生生母——天津近代女教育家陆嘉坤
梅贻琦与郑天挺
陈寅恪与郑天挺
忆向达师与郑天挺先生
魏建功与郑天挺在北大时的友谊
忆商鸿逵师与郑天挺先生的友谊
忆邵循正师与郑天挺先生
记一良师与郑老二事
忆王永兴先生与郑天挺先生的交谊
怀念何炳棣先生与先父郑天挺先生
第二辑 师友风义
刘半农与白涤洲之死
我第一次见胡适先生
北大复校时期的傅斯年
忆夏承焘先生
一位精力过人、学识丰富的史学家——怀念向觉明师
罗庸与郑奠教授
回忆雷海宗先生点滴
忆裴文中先生演讲
忆余逊先生
回忆白寿彝先生
忆邵心恒师
忆林庚师
忆季龙先生
回忆孙毓棠先生
王亚权表姐
忆张苑峰师二三事
王锺翰先生
忆吴晓铃先生
忆李光璧先生
谈杨翼骧先生
《学园平生》读后感
记马大任先生
忆马寿千兄
忆萨本仁兄
忆邓瑞兄
忆冯承柏先生
第三辑 朝花夕拾
治史五十年,弹指一挥间
难忘的一九四五年
谈家世和学生生活
忆幼时一件趣事
初入北大
我在北大史学系经历的院系调整
记1957年历史所明清史组去曲阜参观
忆1961年三年困难时期
中秋节有感
记1990年去京三事
明代政争探源——访郑克晟先生
第四辑 拾零谈片
记溥雪斋言清皇宫
郑老日记述孟心史先生病
记1943年重庆召开全国历史大会
大钞贴水
解放前北京四中的一项怪规定
说北京人的抢购
附录一 傅同钦文稿
忆郑先生对博物馆事业的重视
记1961年文科教材会议——兼忆翦老与郑老
“寓教于聊” 图谱组小记
贺《南开百物志》出版
回燕园
别裁伪衣近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贺老同学田达九十寿辰
老伴
附录二 郑雯译文及书信
美国海外的新妇
义大利俘虏回家
门闩上的手
1945年10月6日致郑晏
1945年11月4日致郑晏
1945年11月8日致郑晏
1945年11月8日致郑克昌
1945年11月8日致郑克晟、郑克扬
1945年11月19日致郑克晟、郑克扬
1945年11月20日致郑晏
1945年12月28日致傅斯年
1946年1月22日致郑克晟、郑克扬
1946年3月26日致父亲
1946年4月2日致郑克扬
1946年4月8日致郑克晟
1946年4月16日致父亲
1946年□月□日致郑晏
附录三 郑叔忱陆嘉坤事略
长乐郑叔忱先生行述配陆夫人事略
编后记
从未名湖到新开湖:郑克晟师友杂忆是2023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作者郑克晟。
得书感谢您对《从未名湖到新开湖:郑克晟师友杂忆》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