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历史唯物主义视角:宗教启蒙与中国道路共襄发展。
内容简介
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宗教与启蒙是代际性和伴生性的历史现象,两者以开放态度引导社会变迁。中国宗教必须支持中国启蒙规划的中国道路,中国道路代表人类的希望和未来。作者以马克思主义立场,对中国宗教在历史启蒙阶段的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
章节目录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自序
目录
第一编 思想史维度的人物与思想
第一章 老子“道”喻中的生命观
一 “道”喻
二 “母”喻
三 “子”喻
四 “乐”喻
五 结束语
第二章 老子之“道”的哲学性和宗教性
一 老子之“道”
二 庄子之“道”
三 道教之“道”
四 “道”的哲学性和宗教性
五 结束语
第三章 老子之“道”与马克思的幽灵
一 隐性的相遇
二 显性的碰撞
三 聚合的再造
四 未竟的事业
五 结束语
第四章 洪秀全宗教哲学的辩证性
一 洪秀全宗教哲学的形成背景
二 洪秀全宗教哲学的基本主张
三 洪秀全宗教哲学的历史转向
四 洪秀全宗教哲学的总体评价
五 洪秀全宗教哲学的当代启示
六 结束语
第五章 五四学人宗教观的开放性
一 宗教的批判
二 批判的质疑
三 质疑的回应
四 结束语
第六章 亨廷顿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宗教观
一 亨廷顿的宗教观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宗教观
三 两种宗教观的评析
四 结束语
第二编 社会学维度的农村与农民
第一章 儒学与中国农村社会的变迁
一 前现代性的视界
二 现代性的视界
三 后现代性的视界
四 马克思主义的视界
五 结束语
第二章 佛教与中国农村社会的变迁
一 佛国净土与人间秽土
二 心净土净与凡夫即佛
三 人间佛教与庄严国土
四 人间净土与生态城乡
五 结束语
第三章 道教与中国农村社会的变迁
一 道教与中国古代农村社会
二 道教与近代中国农村社会
三 道教与现代中国农村社会
四 道教与当代中国农村社会
五 结束语
第四章 基督教与中国农村社会的变迁
一 基督教与古代中国农村社会
二 基督教与近代中国农村社会
三 基督教与现代中国农村社会
四 基督教与当代中国农村社会
五 结束语
第五章 农村宗教文化的存在与变迁
一 金村镇宗教文化的建筑群落
二 金村镇宗教文化的精神意蕴
三 金村镇宗教文化的当代变迁
四 结论
第六章 农民宗教文化心态的现代性调适
一 农民宗教文化心态的内在结构
二 农民宗教文化心态的效应分析
三 农民宗教文化心态的调适路径
四 结束语
第三编 人类学维度的价值与目标
第一章 对话的和谐意蕴
一 对话的整体概念
二 对话的逻辑发展
三 对话的和谐之路
四 结束语
第二章 共同发展:全球性的统一性
一 全球性的核心问题是发展问题
二 确立共同发展目标的文化根基
三 共同发展作为统一性价值目标的合理性
四 结束语
第三章 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四个维度
一 历史的维度
二 主体的维度
三 交往的维度
四 生态的维度
五 结束语
第四章 生活世界的去碎片化
一 生活世界的碎片化
二 去碎片化的可能性
三 去碎片化的复杂性
四 去碎片化的新路径
五 结束语
第五章 宗教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 宗教共同体观念的提出
二 宗教共同体观念的质疑
三 宗教共同体观念的回应
四 宗教共同体观念的转换
五 结束语
第六章 启蒙的反思与重建
一 启蒙的固见
二 启蒙的辨析
三 启蒙的谱系
四 启蒙的整体
五 结束语
附录 启蒙时代的整体性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宗教与启蒙是2016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田云刚。
得书感谢您对《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宗教与启蒙》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