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哲学研究70年

新中国哲学研究70年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的哲学工作者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基本原则,围绕重大的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展开思想论争,有力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形成了完整学科体系。

内容简介

本书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哲学学科的发展历程和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西方哲学、东方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和科学技术哲学等在内的各分支学科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结,史论结合,资料翔实,论述客观公正,对构建中国特色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

编者王立胜,男,汉族,1963年1月生,山东省莒南县人,1985年7月参加工作,199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学历,哲学硕士,法学博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导论 新中国哲学研究70年的回眸与前瞻

第一章 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70年

第一节 导言

第二节 以教科书体系为框架的基本理论问题讨论

第三节 以真理标准问题为动力的教科书体系改革

第四节 以学术规范问题为导向的体系形式分化

第五节 以思想阐释问题为内容的研究路径转换

第六节 问题导向与体系建构有机互动的未来展望

第二章 新中国中国哲学研究70年

第一节 导言:知识积累与范式反思——中国哲学史研究的主调

第二节 科学化的新方向

第三节 新范式反思:困境与启发

第四节 通史与话题的更新:新范式的成果

第五节 走向极端化:偏离知识的追求

第六节 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哲学研究

第七节 西方哲学参照下的中国哲学研究

第八节 中国哲学的“合法性”危机与中国哲学研究的自觉

第九节 从哲学史到哲学:中国哲学的当代建构

第十节 中国哲学研究的未来展望

第三章 新中国西方哲学研究70年

第一节 导言:西方哲学研究70年的阶段及特点

一 改革开放前

二 随改革开放一起成长(1978—1999年)

三 成熟发展和机遇挑战(21世纪至今)

第二节 古希腊哲学研究

一 1949—1978年

二 1978—2019年

三 总结与评论

第三节 中世纪哲学研究

一 主要作品

二 开拓者

三 任重道远

第四节 早期现代哲学研究

第五节 德国古典哲学研究

一 黑格尔研究

二 康德研究

三 费希特研究

四 谢林研究

五 小结

第六节 现当代欧洲大陆哲学研究

一 现象学研究

二 当代法国哲学研究

三 当代俄罗斯哲学研究

第七节 分析哲学研究

一 启程与奠基

二 翻译与研究

三 交流与融合

四 前景与挑战

第八节 结语:问题与展望

第四章 新中国东方哲学研究70年

第一节 导言

第二节 印度哲学研究

一 新中国印度哲学研究历史概况

二 改革开放后印度哲学研究领域的主要成果

三 小结

第三节 日本哲学研究

一 日本哲学研究的开创期

二 日本哲学研究的勃兴期

三 日本哲学研究的全面发展期

第四节 阿拉伯伊斯兰哲学研究

一 20世纪60—90年代的阿拉伯伊斯兰哲学研究

二 20世纪90年代的阿拉伯伊斯兰哲学研究

三 走向21世纪的阿拉伯伊斯兰哲学研究

四 小结

第五节 韩国哲学研究

一、中国的韩国哲学研究概况

二 本学科的学术研究热点

三 本学科理论研究的突破与创新

四 小结

第六节 越南哲学研究

一 本学科的基础研究

二 本学科的学术研究热点

三 本学科理论研究的突破与创新

四 本学科发展的总结与点评

第七节 结语

第五章 新中国逻辑学研究70年

第一节 导言

第二节 基础时期(1949—1978年)

第三节 发展时期(1978年至今)

一 现代逻辑教材建设

二 重回国际学术舞台(1978—1999年)

三 融入国际前沿研究(2000年至今)

第四节 结语

第六章 新中国伦理学研究70年

第一节 导言

一 马克思主义占据伦理学研究的主导地位

二 伦理学学科体系建立并逐渐发展成熟

三 伦理学研究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及价值观念的变迁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研究

一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研究的奠基

二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研究的丰硕成果

三 对马克思主义重要道德论题的回应

第三节 伦理学原理研究

一 基本历程与概况

二 重要论题与进展

第四节 中国伦理思想史研究

一 中国伦理思想史研究的沉寂期

二 中国伦理思想史研究的发展与繁荣

三 中国伦理思想史研究的主要特色

第五节 外国伦理学研究

一 70年外国伦理学研究的发展概况

二 外国伦理学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

第六节 应用伦理学研究

一 应用伦理学研究的基本状况

二 应用伦理学各领域研究的相关问题

第七节 结语

第七章 新中国美学研究70年

第一节 导言

第二节 70年来中国美学基本理论研究情况

一 50年代中期—60年代前期:美学大讨论与实践美学的萌芽

二 80年代:实践美学的形成与发展

三 90年代: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在争论中发展

四 21世纪的美学:百花齐放,百家言说

五 美学基本理论研究的问题与反思

第三节 70年来中国美学史研究状况

一 起步期:1950—1966年

二 全面展开期:1978—2000年

三 反思和调整期:2000—2019年

第四节 70年来西方美学研究的成就、问题与出路

一 国内西方美学研究领域的拓展

二 国内西方美学研究途径的推进

三 国内西方美学研究的问题:身份认证的缺失

四 国内西方美学研究的出路

第五节 中国设计美学40年

一 概述

二 作为艺术哲学的设计——设计的美学属性

三 作为生活美学的设计——设计的美提升生活品质

四 设计批评——美学对设计的回应

第六节 结语

第八章 新中国科学技术哲学研究70年

第一节 导言

第二节 作为中国学派的自然辩证法研究

一 中国特色的自然辩证法学科的创立

二 从自然界的辩证法到技术实践中的辩证法

三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的探索与调适

第三节 从追逐科学到审度科技之路

一 自然科学的哲学问题研究的复兴

二 科学哲学的引入与转换

三 从顺应科技进步到对科技的审度

四 走向科学技术研究之后的科技哲学

第四节 科技哲学主要领域与问题概观

一 一般科学哲学与科学技术论

二 自然哲学与分支科学哲学

三 技术哲学科技与社会以及科学技术跨学科研究

第五节 结语

参考文献

一 中文文献

二 外文文献

后记

新中国哲学研究70年是2019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王立胜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新中国哲学研究70年》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日本哲学与思想研究(2016) 电子书
《日本哲学与思想研究》为中华日本哲学会的会刊。
杜威探究型哲学思想研究 电子书
本书以“探究”为核心范畴,把杜威的哲学标示为一种探究型的哲学思想,打通探究、知识与逻辑之间的关联,并且通过社会探究这一范畴,使杜威哲学过渡到社会层面,杜威哲学的整体面貌得以显现;概括了杜威哲学的五个基本方法论,并将其用于分析杜威的各个哲学领域,从而使杜威哲学的晦涩和模糊变得清晰而生动;着重关注杜威的逻辑理论,探讨杜威早期的逻辑思想和后期逻辑思想的关联。
汤普森历史哲学思想研究 电子书
本书内容包括五章:汤普森及其思想概述、汤普森思想理论的形成、汤普森历史哲学的文化批判、汤普森历史哲学的历史建构、汤普森历史哲学的政治使命。
西方哲学史上的宽容思想研究 电子书
宽容是行为主体对其不喜欢或不赞成的行为、信仰或生活方式有意向干涉却不干涉的一种有原则、有限度的克制。本书在概念分析的基础上,追溯了西方哲学史上的宽容思想,按照时间顺序对其进行了综述,不仅系统介绍了远至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近到伏尔泰、康德等哲学家的宽容理念,而且对每位哲学家宽容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学派演变均有述及。本书主旨虽关涉“宽容”又不止于就“宽容”而论。
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形态研究 电子书
本书基于苟小泉博士在博士后期间所完成的研究课题,作为一种探索性的学术成果,现在经过作者的进一步修改后,由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正式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