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法学研究70年

新中国法学研究70年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以四个发展阶段为纵轴,以部门法学为横轴,分章梳理了我国各部门法学各发展阶段的基本状况、焦点问题,并就对其发展前景做出展望。

内容简介

自新中国成立70年来,如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之路蜿蜒前行而终至康庄辉煌,中国法学研究之圃亦蔓延蓬勃而于今卓然大观。

回顾中国法学的发展历史,其明显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中国法学初萌时期,起止时间为1949年至1978年;

第二阶段是中国法学肇启时期,起止时间为1978年至1992年;

第三阶段是中国法学迸进时期,起止时间为1992年至2012年;

第四阶段是中国法学融整时期,起止时间为2012年至今。

中国法学发展至今,已然构成内涵极为丰富、结构相当严谨、表达基本自洽的知识体系,其内容与形成过程,既有贯穿始终、居中不变的本质规定,也有因势而为、应时而用的时代表达。

作者简介

编者陈甦,主要研究领域为民商法、经济法,中国商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所长、学部委员。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书系》编撰工作领导小组及委员会名单

总序 与时代同发展 与人民齐奋进

壮丽篇章 辉煌成就

繁荣中国学术 发展中国理论传播中国思想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中国法学初创时期(1949—1978)

第二节 中国法学复兴时期(1978—1992)

第三节 中国法学繁荣时期(1992—2012)

第四节 中国法学融整时期(2012—2019)

第二章 顺应时代发展的法理学

第一节 国家与法的理论

第二节 法学基础理论

第三节 法理学

一 中国的法理学自觉

二 中国的法理学进路

三 中国的法理学指导

第四节 现代化进程中的法理学

第三章 鉴古识今的中国法制史学

第一节 法制史学发展概述

第二节 改革开放前的法制史学(1949—1977)

第三节 法制史学的恢复与发展(1978—1992)

第四节 法制史学的复兴与崛起(1992—2019)

第五节 法制史学展望

一 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二 勇于超越与自信开拓

第四章 建构依宪治国理念与理论的宪法学

第一节 宪法学发展以改革开放为分水岭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宪法学的发展方向

二 改革开放与宪法学复兴

第二节 宪法学方法的分化与争论

一 “政治教义宪法学”的淡化

二 宪法解释学和规范宪法学的兴起

三 不同方法论之间的争论

第三节 基本范畴与理念体系的变迁

一 基本权利理论的体系化

二 国家机构理论的新发展

三 宪法实施的方案选择和理论变迁

四 部门法的宪法化

五 合宪性审查

第四节 宪法学展望

第五章 旨在依法行政的行政法学

第一节 行政法学的萌芽(1949—1978)

第二节 行政法学的新生(1978—1989)

一 行政法学研究和教育的恢复

二 行政法理论体系的初步建构

三 行政法学的理论拓展

四 制定行政诉讼法的理论准备

第三节 行政法学的繁荣(1989—2012)

一 行政法学一般理论的基础性建构

二 行政法主体理论的全面更新

三 行政行为理论的体系化建构

四 行政程序研究的蓬勃发展

五 行政救济研究的深入

六 行政法其他方面研究的多维展开

第四节 新时代的行政法学(2012—2019)

一 行政法研究的政治机能

二 行政执法制度的反思与完善

三 任务取向的行政规制研究

四 行政救济研究的精进

五 行政法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化

第五节 行政法学展望

第六章 与社会发展同行的刑法学

第一节 刑法起草与刑法学的起步(1949—1978)

一 刑法起草

二 该阶段刑法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 该阶段的刑法学研究特点

第二节 刑法学的复苏与繁荣(1978—1997)

一 1979年刑法的颁布与刑法学研究的复苏

二 刑法学知识的更新

三 注释刑法学的兴起

四 该阶段刑法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特点

第三节 刑法修改与刑法学的现代化(1997—2012)

一 刑法修改研究

二 刑法理论的新发展

第四节 新时代的刑法学研究与理论自觉(2012—2019)

一 近年来我国刑法学研究的重点

二 对我国刑法学研究的省思与展望

第七章 追求程序正义的刑事诉讼法学

第一节 刑事诉讼法学的发展阶段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刑事诉讼法学

二 1957—1978年间的刑事诉讼法学

三 改革开放以来的刑事诉讼法学

第二节 刑事诉讼基础理论研究

一 宪法与刑事诉讼

二 刑事诉讼的现代化

三 刑事诉讼目的与价值

四 刑事诉讼构造

五 刑事诉讼法律关系

六 程序性制裁

七 刑事诉讼基本原则

第三节 刑事诉讼基本制度研究

一 管辖制度

二 回避制度

三 辩护制度

四 强制措施制度

五 附带民事诉讼

第四节 刑事诉讼主要程序研究

一 侦查程序

二 审查起诉程序

三 审判程序

四 特别程序

第五节 刑事证据法学研究

一 刑事证据法学理论基础研究

二 刑事证据法的理念与原则

三 刑事证据法的基本范畴

四 证据能力与证明力

五 刑事证据规则

六 刑事证明主体

七 刑事证明对象

八 刑事证明责任

九 刑事证明标准

第六节 刑事诉讼法学展望

一 刑事诉讼法学的发展动因

二 刑事诉讼法学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 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之转型

第八章 在法理与技术之间优化的民事诉讼法学

第一节 民事诉讼法学的发展概述

一 总体概况

二 研究特点

三 研究成就

第二节 初创时期的民事诉讼法学

一 学习和借鉴苏联的司法制度理论和研究方法

二 批判旧的司法制度和观点,总结、研究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司法工作的优良传统

三 探索建立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事诉讼和民事司法制度理论体系

第三节 改革开放后的民事诉讼法学

一 民事诉讼法学的重建与起步阶段(1979—1991)

二 民事诉讼法学蓬勃发展时期(1992—2012)

第四节 新时代的民事诉讼法学

一 民事诉讼法学理论研究的新发展

二 民事诉讼法学研究方法的新发展

三 民事司法改革研究的新发展

第五节 民事诉讼法学展望

一 反思立法和政策导向型的对策研究范式

二 构建关于中国民事司法实践的知识体系

三 明确学术传统的在场与传承

第九章 为权利张扬的民法学

第一节 民法学的萌芽期(1949—1978)

一 新中国民法起草工作

二 传统民法学体系的社会主义转型

第二节 民法学的形成期(1978—1986)

一 民法经济法大论争

二 民法学体系的基本形成

第三节 民法学的成熟期(1986—2012)

一 导言

二 民法总论研究

二 民法物权研究

四 民法债权研究

第四节 民法学的繁荣期(2012—2019)

一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与民法学研究

二 民法典研究

三 民法总则研究

四 民法物权研究

五 民法债权研究

第五节 民法学70年的总结与展望

第十章 和谐时代的婚姻家庭法学

第一节 婚姻家庭法学发展概述

第二节 成为时代异数的婚姻家庭法学(1949—1978)

一 本阶段婚姻家庭法学的总体特点

二 对婚姻家庭法与民法关系的认识

三 裁判离婚标准的“正当理由论”与“感情破裂论”之争

第三节 改革开放年代的婚姻家庭法学(1978—1992)

一 关于社会主义婚姻基础的讨论

二 违法婚姻及其法律后果

三 构建我国无效婚姻制度的理论探讨

第四节 回归民法后的婚姻家庭法学(1992—2012)

一 围绕修改婚姻法展开的研究

二 对民法典婚姻家庭编(亲属编)的研究

第五节 民法典编撰中的婚姻家庭法学(2012—2019)

一 婚姻家庭法定位及其与民法总则之关系

二 对现行夫妻债务制度的反思与完善

第六节 婚姻家庭法学展望

第十一章 助推市场经济发展的商法学

第一节 商法学的艰难孕育阶段(1949—1978)

一 1949—1956年民商法学的初步发展阶段

二 1957—1978年民商法学的全面停滞阶段

第二节 商法学的萌芽初创阶段(1978—1992)

一 民法经济法夹缝中成长的商法

二 经济立法解读中萌生的商法学

第三节 商法学的迅速成长阶段(1992—2002)

一 商法独立性之辨与商法学的独立形成

二 公司法的研究

三 证券法的研究

四 其他部门法学研究

第四节 商法学的发展完善阶段(2002—2012)

一 关于商法通则的制定

二 关于我国公司法的修改及适用

三 关于我国证券法的修改及适用

四 关于商法其他领域的研究

第五节 商法学的创新突破阶段(2012—2019)

一 对市场与政府关系认识的规则化

二 民法典编纂背景下民商关系的再认识

三 传统领域跨学科研究的逐步加强

四 金融科技监管领域的新思考

第六节 商法学展望

一 立法论向解释论研究范式的转型

二 体系性研究思维的强化

三 自主型研究进路的深化

第十二章 不断变革与创新的经济法学

第一节 改革开放前经济法学的萌生(1949—1978)

一 改革开放前经济法学未能形成的背景

二 经济法学的萌生及后期影响

第二节 经济法学的蓬勃兴起(1978—1992)

一 倡导经济法制与经济法学的形成

二 部门经济法的定性之争

三 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法学研究的重点问题

第三节 经济法学的理性繁荣(1992—2012)

一 市场经济体制确定了经济法学的新格局

二 经济法学基础理论的探讨与争鸣

三 市场竞争及其法律保护

四 宏观调控法基础理论研究

第四节 新时代的经济法学(2012—2019)

一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法学的新命题

二 现代化经济体系与市场规制法

三 经济法学的经验追问与时代面向

第十三章 激励与保障创新的知识产权法学

第一节 知识产权法学概述

第二节 伴随改革开放产生发展的知识产权法学(1978—2000)

第三节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法学的多维度研究(2000—2008)

第四节 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中知识产权法学的演进(2008—2019)

一 专利领域的主要议题

二 商标领域的主要议题

三 版权领域的主要议题

四 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相关议题讨论

第五节 知识产权法学展望

一 把握知识产权制度服务创新的研究方向

二 聚焦新时代知识产权法学的研究重点

第十四章 致力于社会建设的社会法学

第一节 社会法学萌芽阶段(1949—1978)

第二节 社会法学探索阶段(1978—1992)

一 这一阶段社会法学的特点

二 这一阶段社会法学的研究重点

第三节 社会法学繁荣阶段(1992—2012)

一 劳动法学逐渐成为“显学”

二 社会保障法学研究日渐深入

三 社会法学成为独立的法学二级学科

第四节 社会法学成熟阶段(2012—2019)

一 劳动法学研究更加细致入微

二 社会保障法学研究更为开阔深入

三 社会法学基础理论研究更为务实

第五节 社会法学的自省与展望

一 研究深度有待提高

二 研究广度有待扩展

三 理论共识有待形成

第十五章 由环保法学转型发展的生态法学

第一节 起步与拓荒:早期环保法学的创立与发展

第二节 摸索与探寻:环保法学发展的新坐标与新维度

第三节 争鸣与内省:环保法学向生态法学转型发展

第四节 回应与展望:环保法学向生态法学发展转型

第十六章 与时俱进的国际法学

第一节 国际法学的艰难初创(1949—1977)

一 历史沿革的基本脉络

二 代表性研究成果

第二节 改革开放与国际法学的新发展(1978—2012)

一 恢复发展的国际公法学

二 稳步前行的国际私法学

三 枝繁叶茂的国际经济法学

第三节 新时代的国际法学(2012—2019)

一 聚焦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国际法学

二 服务大国外交的新时代国际法学

三 着眼对外开放的新时代国际法学

参考文献

一 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及中国国家领导人著作、文章

二 著作、文集类

三 文章类

后记

新中国法学研究70年是2019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陈甦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新中国法学研究70年》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北外法学(2020年第1期/总第3期) 电子书
本书分为四部分,包括“刑事法研究”“司法改革与司法裁判研究”“国际法与域外法研究”“行政法与社会法研究”,收录了文章《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法律规制研究》《航天保险合同条款研究》等。
生态权研究 电子书
本书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关注生态权,用生态权的思想构筑或者修正法律制度,这也是本书主要的理论贡献。
卫生法学概论(第4版)(全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十三五”(临床专本共用)规划教材) 电子书
家事法研究(2016年卷) 电子书
本书是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主办的专业学术丛刊,本书为2016年卷。
家事法研究(2017年卷) 电子书
本书是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主办的专业学术集刊,本书为2017年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