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与鸭嘴兽

康德与鸭嘴兽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当鸭嘴兽初抵欧洲的时候,没有任何词语可以用来命名这种动物。如今,我们用鸭嘴兽来解释那个连康德都不曾解决的认知论问题。

内容简介

《康德与鸭嘴兽》是意大利著名小说家、符号学家翁贝托·埃科有关认知、语言哲学、符号学的哲学论著集,1997年出版,也可以视作其七十年代专著《符号学理论》的补充和延伸。

全书按照主题和内容分为六章,从语义学思考到哲学的基本问题,从亚里士多德到海德格尔,纷繁杂陈,无所不包;特别的是,埃科从康德与鸭嘴兽的奇妙组合出发,在哲学思考中加入了轶闻趣事作为例证,比如蒙特祖玛二世“指鹿为马”的故事,大天使加百利的传说,鸭嘴兽命名的寻根溯源,海德与杰基尔故事的新版本……读来颇有趣味,使得哲学论述变得平易近人。

作者简介

作者翁贝托·埃科,意大利学者(中世纪学家、符号学家)与作家。除了严肃的学术著作外,著有大量的小说和杂文,长年给杂志专栏撰写以睿智、讽刺风格见长的小品文。最驰名的作品为小说《玫瑰之名》与他的杂文集。埃科生前任教于博罗尼亚大学,居住在米兰。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引言

第一章 论存在

1.1 指号过程和某物

1.2 一个牵强的问题

1.3 为什么有存在

1.4 我们如何谈论存在

1.5 亚里士多德存在的无解问题

1.6 存在的复制

1.7 诗人的发问

1.8 一个世界知识的模型

1.9 关于存在逃脱的可能性

1.10 存在的抵抗

1.11 连续体的含义

1.12 肯定的结论

第二章 康德、皮尔士和鸭嘴兽

2.1 马可·波罗和独角兽

2.2 皮尔士与黑墨水

2.3 康德、树、石头和马

2.4 感知判断

2.5 图式

2.6 那么这条狗又怎样呢

2.7 鸭嘴兽

2.8 重释皮尔士

2.8.1 基础、质性和初级像似论

2.8.2 初级像似论的低门槛

2.8.3 感知判断

2.9 本质

第三章 认知类型和核心内容

3.1 从康德到认知主义

3.2 感知与指号过程

3.3 蒙特祖马二世和马

3.3.1 认知类型(Cognitive Type,简称CT)

3.3.1.1 对代指符的识别

3.3.1.2 命名和得体的指称

3.3.1.3 CT和黑匣子

3.3.2 从CT到核心内容

3.3.2.1 对鉴别的示引

3.3.2.2 对于回放的示引

3.3.3 摩尔内容(Molar Content,简称MC)

3.3.4 NC、MC和概念

3.3.5 关于指称

3.4 指号过程的基词

3.4.1 指号过程的基词和阐释

3.4.2 论范畴

3.4.3 指号基词和言说

3.4.4 质性和阐释

3.4.5 CT和作为“图式”的图像

3.4.6 “可供属性”

3.5 经验性实例和文化性实例

3.5.1 天使长加百列的故事

3.5.2 作为共同能力区域的CT和NC

3.6 从类型到代指符或者从代指符到类型

3.7 CT集群

3.7.1 类型vs.基本范畴

3.7.2 蒂尼·蒂姆的故事

3.7.3 四足牡蛎

3.7.4 CT和原型

3.7.4.1 套型和原型

3.7.4.2 有关原型的一些误解

3.7.4.3 神秘的迪尔巴尔语

3.7.5 其他类型

3.7.6 如果在一个冬天的夜晚有一名司机

3.7.7 个体的相貌类型

3.7.8 形式个体的CT

3.7.9 识别SC2

3.7.10 一些公开的问题

3.7.11 从公共性CT到艺术家的CT

第四章 介于词典和百科全书之间的鸭嘴兽

4.1 山脉和山脉

4.2 文件和目录

4.3 野性范畴化

4.4 不可抹去的属性

4.5 鸭嘴兽的真实故事

4.5.1 水鼹鼠还是鸭喙平足兽

4.5.2 没有乳头的乳房

4.5.3 寻找失去的作品

4.6 订立合同

4.6.1 八十年之久的谈判

4.6.2 叶尔姆斯列夫vs.皮尔士

4.6.3 变化不定的连续体在哪里

4.6.4 凡维尔

4.7 契约和意义

4.7.1 词语的意义和文本的含义

4.7.2 意义和文本

第五章 关于指称即契约的笔记

我们能指称所有的猫吗

指称马

sarkiapone的故事

有封闭的白盒子吗

作为电子邮件的神圣心智

从神圣心智到共同体的意向

替代物和协商

杰基尔博士和海德兄弟的奇特情形

琼斯疯了吗

南茜想要什么

是谁死于五月五日

不可能的客体

对瓦萨号的识别

关于亚哈的另一条腿

Ich liebe Dich(我爱你)

第六章 像似论和次生像似符

6.1 关于像似论的争论

6.2 不是一场发生在疯子之间的争论

6.3 六十年代的论点

6.4 死胡同

6.5 相似性和类似性

6.6 轮廓

6.7 替代性刺激物

6.8 回到话语中去

6.9 观察和绘制土星

6.10 假体

6.11 在镜子上有更多

6.12 镜子链和电视

6.13 重新审视绘画

6.14 识别

6.15 alpha和beta模式:是否一个突变点

6.16 从感知相似性到概念类似性

6.17 骑在自行车上的墨西哥人

参考文献

康德与鸭嘴兽是2018年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作者[意] 翁贝托·埃科。

得书感谢您对《康德与鸭嘴兽》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心学与心理建设 电子书
本书是心学研究领域的学术会议“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孙中山心理建设与心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两岸心学论坛”的论文集,收入论文30余篇。与会专家的论文围绕孙中山思想、心学、孙中山的“心理建设”与心学的关系几个方面展开研讨,研讨的核心是孙中山“心理建设”的思想渊源及其当代价值。专家学者们的论文具有强烈的现实意识,忧国、忧民、忧天下,在理论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新观点与建议。
孝经与孝子故事 电子书
本书对《论语》一书分章节进行了注释、翻译,每节包括原文、注释、译文。书后还附录了歌曲《风雅依然》。
人生:思与诗 电子书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我的人生之路、思辨人生、诗意人生,全面展现了作者的一生及其对于人生、人性的各种思考。我的人生之路部分,展示了作者从儿时到晚年走过的路。思辨人生部分,展示了对于人生和人性的思考。诗意人生部分是作者写的二百多首诗,分为十五个篇章,“我的父亲与母亲”“我与老伴”“我与家人”“我与学生”“小城旧事”“思乡”“忆旧”“怀师友”“读书”“读庄子”“纪念毛泽东”“时事杂咏”“外出杂咏”“住院杂
儒学的形态与开展 电子书
本书涉及“儒学的形态”和“儒学的开展”两大议题,清晰展示了作者的哲学思考轨迹,即从“生活儒学”到“生生之学”。作者在思考儒学开展方向的过程中,逐渐转入对儒学形态的思考;而在对儒学形态的思考过程中,又发现了儒家“生生”理念。其认为,“生生”才是儒家思想的生命和源泉。作者思考这些问题的同时,也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些促进儒学积极健康发展的主张。
生态批判与绿色乌托邦 电子书
本书立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潮流,研究作为整体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