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刑事证据制度研究

明清刑事证据制度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对研究明清时期的法制,特别是司法制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司法实践的借鉴价值。

内容简介

第一部分提炼了中国传统司法基本理念,即“慎”、“中”、“平”、“权”。这些司法理念直接或间接对司法官收集、认定、运用证据施以影响,构成证据制度研究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为中国传统证据制度演变。早在先秦时期神判法便渐渐淡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据证断罪;秦汉时期刑事证据制度开始确立;至唐宋朝,刑事证据制度日臻成熟;届至封建社会末期的明清,刑事证据制度处于发展变化时期。

第三部分为明清刑事证据类型。明清时期刑事证据较之前朝并没有新类型出现,仍是口供、物证、勘验结论等基本样式。

第四部分为证据采集。证据采集是证据运用基础抑或说前提,不同证据形式,采集内容亦不同。

第五部分为以证据为核心之刑事审判。证据为案件准理、定性、定罪依据。证据充分、罪无可疑则依律拟罪;证据不足,则视为疑罪从轻发落;毫无证据,则无罪释放或拟为疑案。

作者简介

作者杨晓秋,法学博士,蚌埠学院法学副教授。1995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国际经济法专业,获法学学士学位。20012004年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攻读研究生,并于2004年获得法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民商法。2014年于中国政法大学毕业,获得法学博士学位。现任蚌埠学院经济与管理系党总支书记。曾主持、参与省部级课题多项,发表论文多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总序 General Perface

序言 Prcface

导论

第一章 基本概念释义

第一节 证据

第二节 刑事证据

第二章 刑事司法基本理念

第一节 慎

第二节 中

第三节 平

第四节 权

第三章 中国传统刑事证据制度的演变

第一节 先秦刑事证据制度

第二节 秦汉刑事证据制度

第三节 唐宋刑事证据制度

第四章 明清刑事证据类型

第一节 口供

第二节 实物证据

第三节 勘验结论

小结

第五章 刑事证据采集

第一节 口供采集

第二节 实物证据采集

第三节 勘验结论采集

小结

第六章 以证据为核心之刑事审判

第一节 证据为案件准理依据

第二节 证据为案件定性依据

第三节 证据为定罪依据

第四节 证据状态与案件审理结果关系

第五节 影响法官运用证据之因素

小结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明清刑事证据制度研究是2017年由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杨晓秋。

得书感谢您对《明清刑事证据制度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刑事法前沿(第十卷) 电子书
中国社会科学院刑事法学重点学科主办的学术集刊,本册是第十卷。
刑事案件促进公众认同的程序选择 电子书
为刑事诉讼程序设计如何采纳民意打开了另一种思路。
合伙人制度:股权设计、考核机制、风险规避 电子书
源自一线实战经验,合伙人制度设计的实用心经。
政府会计制度详解与实务——事业单位会计实务与衔接 电子书
随着《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以及相关补充规定、衔接规定的实施,各类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有了规范、完整的制度依据。本书对各类事业单位如何按照政府会计制度进行账务处理做了全面、深入、详尽的讲解与辅导。针对重要的会计处理事项,本书不仅直观地展示了相关账务处理方法,还以案例解析的形式,将笼统的文字表述转化为清晰、具体的实务操作,以加深读者对新制度的理解,有利于全面提升读者的实务操作水平
政府会计制度详解与实务:条文解读+实务应用+案例讲解 电子书
1.内容前沿,版本知名 本书严格依据2018年3月《政府会计制度》编写而成。自2019年1月1日起,全新的《政府会计制度》将要在全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内全面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变化很大,首先,将原来的9种会计制度全面合并成为《政府会计制度》;其次,一项业务,两笔分录,一本账簿,两套报表;结尾,将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融为一体。本书严格依据《政府会计制度》编写,帮助大家深度学习《政府会计制度》的规范与要求,帮助大家能够正确依据《政府会计制度》办理好本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 2.清晰逻辑导图,学习更加便捷。 本书中充分发挥了逻辑导图的优势与优点。会计分录是会计工作中的一个核心问题,而用逻辑导图的方法来表现会计分录的前因后果及数字关系,具有天然的优势。本书充分发挥逻辑导图的优势,对各种会计规定进行了清晰条理的阐述,使得本书阅读体验感好于同类图书,这也成为本书的一个亮点和优点。 3.精选实务案例,提高分析能力。 由于先天的限制,《政府会计制度》具有“原则、笼统、条文化”等不足,将《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应用于日常会计工作很是不易。本书非常重视案例的收录与讲解,把《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具体化到日常的经济业务处理之中,是把准则与实务连接在一起的桥梁与纽带。 4.实务操作演练,快速提升是实操能力。 本书针对专业读者,旨在帮助读者解决实务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在很多情况下,只是被动的了解《政府会计制度》的规定,是很难理解其实质要求的,也很难做到灵活的应用。本书以实务操作为核心,处处进行深度分析,案例中不仅阐述怎么办,更是强调说明为什么这么做,帮助大家读透制度,准确应用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