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如何”:理论与方法

文学“如何”:理论与方法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一部关于文学“如何”的理论著作,闪烁着作者对民族文学的敏锐眼光。

内容简介

本书理论基石是:文学理论是由关于文学“是什么”和文学“如何”两个方面所构成。作者多年执著于文学“如何”的研究,其研究的成果分布于上中下三编。上编讨论文学“如何”存在的理论,基于文学文本多层次存在的理论,分别在叙述层、结构层、形象和意象层辨析了文学性存在的可能、形态及艺术效应。中编基于文学文本内外方法相互结合与转换以及方法论自身的思考,分别讨论了谱系学、发生结构主义等文本分析方法。下编讨论民族文学与文学性问题,是关于文学“如何”的理论与方法在民族文学研究中的延伸,闪烁着作者对民族文学的敏锐眼光。

作者简介

作者刘俐俐,南开大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文学批评理论。近年主攻叙事性文学作品文本分析理论与实践。代表性著作有《隐秘的历史河流》、《外国经典短篇小说文本分析》、《中国现代经典短篇小说文本分析》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导论 关于文学“如何”的文学理论

上编 文学“如何”存在的理论

第一章 文学如何存在:文学文本多层次结构问题

第一节 文学性在叙事性文本中存在方式问题

第二节 确定文学作品存在方式与文学批评

第二章 存在于叙述层的文学性

第一节 多重不可靠叙述所产生的文学性

第二节 “言者不知”所产生的文学魅力

第三节 叙述语气与文学魅力

第三章 存在于结构层的文学性

第一节 结构组合与文学魅力

第二节 语词作为流通物形成结构与文学魅力

第三节 两个窗口交叉的结构模式与艺术魅力

第四章 存在于形象和意象层的文学性

第一节 转喻性文本的文学性生成

第二节 意象隐喻的艺术魅力

第三节 存在于形而上层的文学性

中编 文学“如何”分析方法探微

第一章 发生结构主义:社会学方法新探

第一节 发生结构主义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 “世界观”对于文学作品分析的方法论意义

第三节 社会学方法与其他文本分析方法的融合

第二章 历史眼光与比较:谱系学方法探索

第一节 谱系学方法视野的形成与设想

第二节 谱系学的文学性研究:以《阿绣》为例

第三节 谱系学与其他研究方法的关系

第三章 历史文化典籍的互文性与文化批评方法

第一节 历史事件和故事作为历史文化典籍“如何”进入现代短篇小说

第二节 古典诗词和典故作为历史文化典籍“如何”进入现代短篇小说

第三节 历史文化典籍与现代小说中“形而上质”形成的关系

第四节 小说中的历史文化典籍与读者记忆

第四章 在经典与后经典叙事学视野下考察文本内外结合与转换的方法

第一节 从西方后经典叙事理论切入的理由

第二节 后经典叙事理论搭建的基本平台

第三节 后经典叙事理论与历史性难题的解决

第四节 后经典叙事理论的发难与方法论的革命

第五节 “后经典的方法”增加了文本批评的切入“点”

第六节 “假设命题式”批评:后经典的方法

第五章 故事讲述模式中的批评方法

第一节 “最后一个”的故事模式

第二节 “故乡与返乡”的故事模式

第三节 “故事套故事”的故事模式

下编 关于文学“如何”的余论

第一章 地方性文学文本的文学性形态(一)

第一节 为什么要讨论民族文学与文学性问题

第二节 《黑骏马》的文学性生成

第三节 《尘埃落定》的文学性生成

第四节 《黑骏马》与《尘埃落定》比较及其结论

第二章 地方性文学文本的文学性形态(二)

第一节 以乌热尔图的作品为例看民族文学作品的形态

第二节 汉语平台上民族文学的传播、交流与融合的机制与独特价值

第三节 汉语写作的民族文学作品的文化认同意义

文学“如何”:理论与方法是2009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刘俐俐。

得书感谢您对《文学“如何”:理论与方法》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文学与电影改编研究 电子书
本书为重新审视改编电影与文学的关系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
通往实践的中国文学理论建构 电子书
新世纪以来文学实践巨大的展开活力及令人震惊的展开规模,对当下国内尚居于主导地位的观念认识论文学理论形成无可规避的促迫。文学并不仅是文本,也不仅是认识对象,它更是实践对象,并且就是实践过程本身。本书研究要点在于揭示文学理论与文学研究对象的实践性关系,在这一关系中研究文学理论的实践属性、文学理论的实践逻辑、文学实践的鉴赏与批评活动、文学理论的实践文本学,以及文学理论的实践论研究方法等。
汉语新文学与澳门文学 电子书
本书从整个汉语文学世界的宏观角度审视澳门文学:澳门文学提供的经验及其文学书写是独特的文学存在,澳门文学组织及其媒体形态为澳门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优势条件,而澳门文学的特有生态为汉语文学的生息与发展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本。本书在全世界汉语文学的总体框架中,讨论澳门文学应有怎样的定位,并在汉语新文学发展的整体水准中确认澳门文学的独特价值,对于澳门文学的价值认知具有开拓性的意义。
文学与大众文化导论 电子书
本书旨在帮助读者确立健全的文学观与大众文化观,获得看待文学与大众文化问题的视角、方法和价值立场。通过“鉴赏式分析”和“表征式分析”,深入到文学经典、文体与文学创作、审美阅读与文学鉴赏、文学阐释与文本解读、通俗小说与大众传媒、影视文化与文学、网络语言与网络文学、青春文学与视觉文化等问题之中,呈现了文学与大众文化的种种面向。
文化诗学的理论与实践 电子书
中国文艺学理论泰斗童庆炳先生文学研究近六十年的精品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