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小说与现代都市文化(修订本)

海派小说与现代都市文化(修订本)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通过阐释与评价海派小说独特的文化精神,对人的日常生活层面进行深层次的打量和认识。

内容简介

本书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流行的西式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唯美—颓废的现代都市文学和电影这三大领域构成的现代都市文化对海派小说的影响为线索,探讨海派小说在文学观念和主题上表现出的独特的精神特征,剖析海派文学赖以生长的特定时期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土壤,特别是西方现代都市文化介入二三十年代的上海,对这个时期上海都市文化的兴起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书中重点探讨了海派小说所渗透的“日常生活意识和都市市民的哲学”这一文化精神,进一步提出了是否能在20世纪兴起的向生活世界回归的哲学思潮视野下,来认识海派文学的意义和价值问题。通过阐释与评价海派小说独特的文化精神,对人的日常生活层面进行更深层次的打量和认识,尤其是对90年代以后的现代社会与人生进行了重新思考。

作者简介

作者李今,博士,山东莱州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

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汉译文学研究。著有《个人主义与五四新文学》《海派小说与现代都市文化》《三四十年代苏俄汉译文学论》《意义的生成——现代中国文学作品细读集》等;译有利里安·弗斯特著《浪漫主义》、R.L.布鲁特著《论幻想与想象》。

参与主编《穆时英全集》《中国现代文学期刊目录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初版本图鉴》,主编《汉译文学序跋集1894—1949》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小引

第一章 都市和都市的意象

第一节 二三十年代上海都市现代化发展的“黄金时期”

第二节 建筑的空间和空间的想象

第二章 唯美—颓废和对于新的生活方式的探求

第一节 唯美—颓废和初期现代主义的精神特征

第二节 唯美—娱乐的性意识与唯美—颓废的上海都市文化氛围

第三节 两种颓废的主题

第四节 颓废女人的形象和意象

第五节 颓废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第三章 电影和小说新艺术形式的实验

第一节 女体和叙述者作为“看”的承担者

第二节 都市风景和小说形式的空间化

第三节 小说中的电影世界

第四章 海派作家的文学观念

第一节 “硬性电影”和“软性电影”之争

第二节 放弃启蒙者的身份和姿态

第三节 技巧·软性电影·轻文学——作为生产者,也作为艺术家

第四节 文艺的终极使命

第五节 海派的“大众”和“为人生”

第五章 日常生活意识和都市市民的哲学

第一节 以人的世俗性消解历史英雄和圣人的光环

第二节 以日常生活的逻辑消解价值的理想形态

第三节 以日常生活作为独立的写作领域

第六章 海派文人与现代新市民

第一节 市民的知识化与现代新市民群体的崛起

第二节 文人的世俗化—文学能够谋生时代的到来

结语 海派的现代性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修订本后记

附录

“海派”文学研究的拓展——评李今的《海派小说与现代都市文化》

解读“摩登”:李今和她的海派小说研究——《海派小说论》代序

海派小说与现代都市文化(修订本)是2019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李今。

得书感谢您对《海派小说与现代都市文化(修订本)》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安部公房:都市中的文艺先锋 电子书
判断所有的事物都不具有价值时,事物才真正开始产生了价值。正是在这个时候,太阳才开始发射光芒。
都市行走中的空间重绘 电子书
本书选取了国内学术界较少涉及的美国亚裔作家的都市叙事为文本例证,将这些文本作为组织线索,借鉴空间理论进行研究并结合美国亚裔的社会历史发展脉络,以都市漫游者为切入点,在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以及文化政治性争论的视野之下,对亚裔都市叙事所蕴含的空间政治进行研究,阐释亚裔都市叙事中的“空间正义”主题如何通过亚裔作家批判性的空间想象力及叙事策略得以呈现,并对其中所蕴含的空间政治和诗学给予批判性关注。
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家威廉·加迪斯研究 电子书
本书把威廉·加迪斯这位被忽略的美国后现代派作家纳入后现代主义小说研究的视野,分析加迪斯作品的主题思想,探讨加迪斯如何实现他对后现代社会的批评,体现了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对自身文化的反思,对历史现实和文化脉络中所隐含的危机的洞察,深刻领会他在小说中如何实现形式创新与意义深度的完美统一。
文化诗学的理论与实践 电子书
中国文艺学理论泰斗童庆炳先生文学研究近六十年的精品力作。
文学与大众文化导论 电子书
本书旨在帮助读者确立健全的文学观与大众文化观,获得看待文学与大众文化问题的视角、方法和价值立场。通过“鉴赏式分析”和“表征式分析”,深入到文学经典、文体与文学创作、审美阅读与文学鉴赏、文学阐释与文本解读、通俗小说与大众传媒、影视文化与文学、网络语言与网络文学、青春文学与视觉文化等问题之中,呈现了文学与大众文化的种种面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