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乡土文化

海派乡土文化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主要研究具有江南文化特征的乡土文化,在上海文化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篇章。

内容简介

昔日的上海县,今日的闵行区,是海派文化的乡土。这里自古水网如织,沃野广阔,乡人和睦相处,乐耕勤织,逢熟吃熟,自得其乐,明清时期手工棉纺织业繁盛,以致“衣被天下”。如此鱼米之乡,拥有重学崇文、守土护乡、开放包容的文化传统,因此乡风纯朴,耕读传家,人才辈出,世代相承。

本书稿即以此地为舞台,以说故事的形式,记述西方传教士来到了上海乡下头以及紧随他们的脚步到来的英国舰队,撞开了上海的大门,由此引发上海乡村经济、文化的大变化。书稿正文后附有:上海近代大事记、闵行区海派建筑保护点、闵行区海派非遗重点项目、地方文史丛书目录。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第一章 西风东渐下乡记

来了西方传教士

英国舰队撞开上海大门

乡风在蜕变

咸丰兵灾

门前摆石狮的七宝天主堂

圣母取悦西南乡村

隔壁就是土山湾

闵行老街不建教堂建善堂

南钱教案

守护乡土保主权

新旧交替时

耶稣也来布道

兴学义举掀热潮

乡间“新文化”

颛桥周家命案成了上海滩公共事件

第二章 多元融合见闻录

“赶时髦”领风气之先

老街上一群留学生

陈行西园立起铜像

新式婚礼催生“清音班”

“本地闲话”坚守上海滩

农家引种洋菜洋花

欧洲花边在莘庄蝶变

土布旗袍亦风流

上海县的公共图书馆

绞圈楼房中西合璧

县治地标“民新楼”

普慈疗养院多元兼容

虹桥路“上海后花园”

七宝皮影戏进城

第三章 海派乡土风情图

本地人的海派性格

经典住宅楼

沿街特色店铺

民国公共建筑

教堂制式百态

海派手工技艺

乡土文艺

方言中的外来语

第四章 本土海派人物谱

黄宗坚实践徐光启农政思想

实业报国先行者

上海地方教育开拓者

他们终生如此“混搭”

李英石修筑沪闵路

附录

近代大事记

闵行区海派建筑保护点

闵行区海派非遗重点项目

海派乡土文化是2018年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作者张乃清。

得书感谢您对《海派乡土文化》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海派中医内科丁甘仁流派系列丛书——童少伯学术经验集 电子书
童少伯曾任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教授、上海华隆中医院医务主任,50年代初期改读西医,后任上海第十一人民医院、曙光医院肾炎专题研究小组组长。本书上篇介绍童少伯生平史略,中篇讲述其学术思想、临证经验与用药特色、验方,下篇选述经典医案、医论。本书可供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师、中医院校师生、海派中医研究者以及中医爱好者参考阅读。
海派中医内科丁甘仁流派系列丛书——韩哲仙学术经验集 电子书
丁甘仁系一代名医大家,又为现代中医教育的奠基人,近现代中医名家大多出自其门下,继而形成丁氏学派。韩哲仙为丁氏学派传人,第一批国家级名老中医、上海著名肝病大师。本书上篇介绍韩哲仙生平史略,中篇讲述其学术思想、临证经验与用药特色、验方,下篇选述经典医案、医论。本书可供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师、中医院校师生、海派中医研究者以及中医爱好者参考阅读。
海派中医内科丁甘仁流派系列丛书——章次公学术经验集 电子书
王羲明主编的《章次公学术经验集(精)》是上海市中医药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项目“海派中医传承流派研究基地”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推动海派中医流派复兴、加快海派中医流派传承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为了弘扬、传承章次公为中医药事业奋斗终生的崇高精神,缅怀其丰功伟绩,通过多方搜集,我们将章次公生平传略、主要学术思想、临证经验、论药物特色、说验方效能、讲诸家医案精华、述自家医案经验,以及中医教育、人文艺术、流
海派中医内科丁甘仁流派系列丛书——张伯臾学术经验集 电子书
上篇“生平史略”,简介全国名老中医张伯臾教授的业医生平,并以伯臾先生缅怀业师丁甘仁的撰文展示早年幸列丁师门墙对其名医之路的重要影响。中篇“学术钩玄”,学术思想和学术经验部分收录的既有伯臾先生亲笔撰文回顾涉医以来学术发展的重要里程等,亦有其弟子(及承业幼子)历年随师(父)学习的经验总结,以及对伯臾先生点滴口述整理后的文案,基本皆成文于先生生前并获首肯,其中不乏精湛脉案佐证。验方汇录部分所录不多,乃因
海派中医内科丁甘仁流派系列丛书——程门雪学术经验集 电子书
程门雪为中医学家,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首任院长。1916年,丁甘仁在谢利恒、夏应堂等同道支持下,创办了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和广益中医院。程门雪入学就读,成为该校首届学生。1921年,程门雪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本书上篇介绍程门雪生平史略,中篇讲述其学术思想、临证经验与用药特色、验方,下篇选述经典医案、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