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讲述了儿童文学研究在西方和中国的发展历程,以及在儿童文学研究领域中改编研究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七章。绪前三章为主题性研究,围绕着儿童观和教育理念展开。研究了从18到20世纪儿童版对小说原作在这三个维度的改编策略和历史流变。
后三章以研究路径为主导,从副文本、认知叙事学和比较文学的理论视角对儿童文学改编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美国的“共同核心标准”对儿童版的习题的影响,儿童版对原作的复杂认知嵌套结构的处理和降级,以及中国的新课标读物对西方小说的改编。
作者简介
作者惠海峰,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International Research in Children’s Literature(A&HCI检索)期刊特邀客座主编、编委,History of Education and Children’s Literature(A&HCI检索)期刊编委,在Poetics Today,Neohelicon,CLCWeb,IRCL,HECL等A&HCI检索期刊发表或已录用论文19篇,获湖北省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言
绪论
第一节 西方儿童文学及其研究发展综述
1.1 西方儿童文学发展概述
1.2 西方的儿童文学研究
第二节 中国的西方儿童文学研究
第三节 儿童文学改编研究
第四节 本书结构和创新
第一章 儿童版与宗教
第一节 笛福的《鲁滨孙飘流记》的两大主题
第二节 18世纪斯托克代尔版的改编
2.1 版本介绍
2.2 对宗教主题的强化
2.3 改编的历史因素
第三节 19世纪的《鲁滨孙飘流记》
3.1 1819年达顿版
3.2 1826年哈里斯版
3.3 1886年基督教知识促进会版
3.4 1887年沃恩版
第四节 20世纪初《鲁滨孙飘流记》的改编:走向中立
4.1 约翰·兰版的主题变动
4.2 影响约翰·兰版改编的因素
第二章 儿童版与儿童观
第一节 18世纪的删节
1.1 《格列佛游记》的儿童版本
1.2 儿童版更为保守的女性观
1.3 改编对性禁忌的处理
1.4 影响改编的因素
第二节 19世纪的删节:阶级、文化与教育
2.1 19世纪的教育和课本:标准与审查
2.2 与性禁忌有关的删节
2.3 粪便的禁忌
2.4 政治审查导致的删除
2.5 小结
第三章 儿童版与教育理念
第一节 18世纪斯托克代尔版《鲁滨孙飘流记》的教育性改编
1.1 《鲁滨孙飘流记》儿童版对经济个人主义的弱化
1.2 《鲁滨孙飘流记》儿童版对家庭观念的强化
1.3 叙事结构改编的教育功能
第二节 18世纪基促版的教育性改编
2.1 基促版的家庭主题
2.2 基促版的工作主题
第四章 儿童版与课程标准
第一节 美国的共标版读物与儿童文学改编
第二节 副文本研究
第三节 作为副文本的《鲁滨孙飘流记》习题
第五章 认知叙事学视域下的儿童文学改编
第一节 尊希恩的认知叙事学
第二节 《傲慢与偏见》的儿童版改编
2.1 《傲慢与偏见》中的三层认知嵌套模式及其叙述功能
2.2 企鹅分级版《傲慢与偏见》的改编
2.3 卡里克版《傲慢与偏见》的改编
2.4 马鞍版的改编
第三节 《汤姆·琼斯》的儿童版改编
3.1 《汤姆·琼斯》中的三层认知嵌套模式及其叙述功能
3.2 企鹅分级版《汤姆·琼斯》的改编
第六章 比较文学视野下的儿童文学改编
第一节 中国的新课标读物和儿童文学改编
第二节 中国课标和中国改编:不一样的鲁滨孙
2.1 北京教育出版社版(北教版)
2.2 商务印书馆版(商务版)
2.3 南京大学出版社版(南大版)
2.4 其他版本
第三节 中国消费文化语境中的儿童文学改编
3.1 图书策划出版
3.2 传播渠道
3.3 读者群体
3.4 图书内容
结语
后记
第参考文献
英国经典文学作品的儿童文学改编研究是2019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惠海峰。
得书感谢您对《英国经典文学作品的儿童文学改编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