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立足国际化与现代化研究视角,考察国民政府行政机构改革的全过程。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考察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实施行政机构改革的全过程,分析国民政府为实现“建国”任务而做的努力,如开放政权、成立民意机构、厘定事权、精简机构、裁汰冗员等。
战时改革有顶层设计,有计划、有步骤,体现了行政领域的制度化与现代化倾向,体现了国民党权威人物对完成“建国”的强烈愿望。但受诸多因素的制约,豫湘桂大溃败后改革被迫中断,留待战后继续推行。
作者简介
作者刘大禹,1972年生,湖南新化人,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浙江大学历史系博士后出站。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政治史、中华民国史、国共关系史等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
绪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文献综述
三 逻辑架构
第一章 国民政府行政机构的改革尝试
第一节 国民政府行政机构改革之渊源
一 国民政府行政机构改革的基础
二 国外行政改革之借鉴
第二节 五全大会前后行政机构改革之准备
一 完成人事妥协
二 达成政党共识
三 宪法体制下之内阁制指向
第三节 行政机构改革之尝试
一 中央行政机构的改革
二 省府合署办公改革
第二章 战时体制的形成与机构调整
第一节 国防最高委员会与战时体制
一 国防最高会议的设置
二 军事委员会成为国防会议的中心
三 国防最高委员会成立
第二节 国民党“临全大会”与“抗战建国”
一 国民党“临全大会”与总裁制
二 《抗战建国纲领》与改革行政呼声
三 民意机构国民参政会与行政机构改革
第三节 抗战初期行政机构精简与人员裁并
一 精简机构之发轫
二 调整行政系统
第三章 战时国民政府行政机构改革的推进
第一节 行政机构改革之研究
一 行政改革的顶层设计
二 行政系统事权研究
第二节 国民政府行政机关之改革
一 简化行政机关公文与事务程序
二 整顿行政机关作风
三 励行法治
第三节 机构精简与裁员的深入推进
一 精简机构与裁员之准备
二 精简机构与裁员之进程
三 精简机构与裁员之善后
第四章 战时国民政府部会机构改革——以经济部、社会部为例
第一节 战时国民政府经济行政机构改革
一 集中经济事权,建立精干高效的经济部
二 应对经济困境,独立设立行政机构
三 调整成效及局限
第二节 战时国民政府社会行政机构改革
一 改革意旨:为实现“建国”的使命
二 改革分歧:社会行政机构改革之艰难推进
三 改革困境:推进社会行政机构改革之制约
第五章 战时国民政府省县行政机构改革
第一节 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调整
一 处理中央与地方的人事关系
二 处理中央与地方的行政关系
三 召开全国行政会议
第二节 战时省行政机构改革
一 省行政机构调整之发轫
二 省行政机构改革之实施
三 省行政机构改革之结果
第三节 战时县行政机构改革与新县制之推行
一 县制改革之发端
二 新县制建设运动之铺开
三 新县制建设运动之督导
四 新县制建设运动之困境
第六章 战时行政机构改革的理念
第一节 战时行政三联制
一 行政三联制的出台
二 行政三联制之实施与检讨
三 行政三联制实施之成效
第二节 战时工作竞赛运动
一 运动发起:建立万能政府
二 逐步推进:竞赛运动分层展开
三 应对困局:竞赛运动转向宏观研究
第三节 战时计划政治的实施
一 推行计划政治之必要性
二 全面实施计划政治
三 计划政治发展至敷衍政治
第七章 战时国民政府行政机构改革的评价
第一节 国民政府行政机构改革的成效
一 奠定保障抗战之政治基础
二 厘清行政事权之意愿
三 制度化与民主化之考量
四 完善组织与延揽人才之考量
第二节 战时国民政府行政机构改革的困境
一 政治主体生态环境之恶化
二 人事关系之制约
三 战时体制本身之所限
第三节 国民政府行政机构改革的反思
一 行政改革的推动力与行政官僚的执行力
二 行政改革的制度化与权威人物的随意性
三 行政机构改革的时机选择与政治环境的适应性
余论
主要参考文献
一 史料
二 著作
三 论文
战时国民政府行政机构改革(1937~1945)是2020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刘大禹。
得书感谢您对《战时国民政府行政机构改革(1937~1945)》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