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近代中国与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全4卷)(中国社会科学论坛文集)

第三届近代中国与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全4卷)(中国社会科学论坛文集)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以“近代中国与世界”为主题的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论文结集。

内容简介

本书为201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纪念研究所成立60周年召开的以“近代中国与世界”为主题的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论文结集。近代史研究所的学者们和海内外学术界的朋友们齐聚一堂,共同讨论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总结近代中国在争取国家与民族独立,实行政治经济与社会现代化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是对走过60年历程的近代史研究所的最好的纪念。

作者简介

编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是国家级专业中国近代历史研究机构,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至1949年间中国历史的国家专业研究机构。1950年5月在华北大学历史研究室的基础上正式创建。初属中国科学院。1954年至1959年,一度称为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197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改称现名。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第一卷 政治·外交(上)

前言

中国在世界化进程中现代化取向及其路径的择定

英国马戛尔尼使团的“北京经验”

失败的使团与失败的外交——嘉庆十年中俄交涉述论

开先·勤勉·沉练——论中美关系的拓荒者陈兰彬

改易天朝体制的初试——义律融调中西的模式及其趋向

赫德与北洋海军:购买军舰

鄚玖、鄚天赐与河仙政权(港口国)

朝鲜末期以来在韩华侨社会角色的变迁

“朴定阳事件”与中朝之间的外交纷争

台湾学者对晚清外交思想的研究

戊戌时期的学术与政治——以康有为“两考”引发的不同反响为中心

戊戌年张荫桓密荐康有为史实考证

张之洞与杨锐的关系——兼谈孔祥吉发现的“百日维新密札”作者

沉默也是一种言说——论梁启超笔下的严复

义和团的历史记忆与文化认同——“后义和团”的文本类型比较研究

韩国报刊媒体对清末新政的观察与反应—— 以《皇城新闻》与《大韩每日申报》为例

百年锐于千载——辛亥百年反思

辛亥革命及其与旧中国的社会余孽的斗争

科学地评价孙中山与革命民主派

孙中山的美国民间友好

孙文越飞会谈的幕后台前

论伍廷芳——一生求索 暮年辉煌

从《纽约时报》看伍廷芳病逝前夕与孙中山的关系真相

近代中国军阀界定之比较研究

亡国、亡省、亡人:1915~1925年中国民族主义运动之演进

一战时期德奥在华战俘问题——以影像史料为主的研究

第二卷 政治·外交(下)

北伐后蒋冯关系之探讨(1928~1930)

国共第三次“围剿”与反“围剿”探微

汪精卫与西安事变——以其对日态度为中心

蒋介石与中日三原则谈判

争取西方的援助评孔祥熙1937年的欧美之行

中国抗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进程

1938年国民党对日和战态度述评——以蒋介石日记为中心的考察

有关毛泽东对国民政府抗战态度评价的研讨

《苏日中立条约》与国民政府的内外肆应

1942年蒋介石访问印度之分析

二战时期中国各界对战后国际组织之看法

关于西南联合大学战时从军运动的考察

试论抗战后期的新疆内向

雅尔塔体系与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

略论中国对外关系60年之经线(1949~2009)

中苏同盟建立的曲折历程

外蒙古独立与斯大林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1946年安平事件真相与中共对美交涉

蒋介石提议胡适参选总统前后——蒋介石日记解读

答客问:蒋介石为什么骂黄炎培

成败之间——蒋氏父子与1948年金圆券币制改革

国共内战晚期之云南政局再思考

三青团“组建新党”活动之由来及其演变

近代世局中的台湾与中国大陆

台湾光复的历史意义

县市长直选与二二八事件

从南京到台北——1949年“国府”迁台经过

控诉美国侵台背景下的台湾地位问题再探——以国民党当局的应对为中心

另起炉灶:国民党退台初期向下扎根的尝试

差异何其大——台湾时代蒋介石与胡适对彼此间交往的记录

蒋介石与1971年联合国中国代表权问题

第三卷 文化·思想

晚清西学东渐过程中的价值取向

晚清西学“汇编”与本土回应

清末逻辑学译本与中国现代逻辑学科的创建

近代中国“黄色”词义畸变考析

历居阳而治阴——略论二十四气入历及其在清代以来的变迁

译介再生中的本土文化和异域宗教——以天主、上帝的汉语译名为视角

可畏又可欺的中国——甲午战争前来华日本人看中国社会

近代国际视野下基于中华一体的民族认同、国家认同与文化认同

现代中国两次民族国家构建中单一制选择之比较——兼论现代中国国家基本制度建设

20世纪中国的自由主义:议题与反思

重构五四记忆:从林纾方面进行探讨

文与言的分与合——重估五四时期的白话文

新文化运动时期裸体模特之争与文化冲突

“没有了中国”:20世纪30年代中国思想界的反思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民族主义的新变化

德租时期青岛的教育事业

新论民初旅欧教育运动

朱家骅与民国初年留德学人群体的形成

近代中国与世界:一个知识分子的跨域研究

院士制度传入中国的历史评说

西周留学荷兰与其对欧洲文明的认识及对近代东亚文明圈形成的贡献

三重推力的融合:中国近代城市文化的演进与特征

公共生活与国家控制——民国时期地方文化与国家文化在公共生活中的对抗

早期世界博览会与清末民初商人外交的兴起

法国文化空间与上海现代性——以法国公园为例

谁该教养孩子?女性、托儿所、新生活运动

民国时期的平民文化:一本家谱的故事

第四卷 经济·社会·学术

近世中国广义货币刍议

Overseas Chinese Remittance and Trade Balance in Late Qing China

近代华北粮食作物流通研究

清末国人的铁路认识及论争述评

中国东北地区废厘·新设营业税政策与日本奉天商工会议所——九一八事变前夜日中经济关系的一个侧面

论20世纪20年代中国棉纺织业的重组与高阳织布业

商民运动期间国民党对待商会政策的发展变化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he Wang Jingwei Group during the Great Depression

战时江南水泥厂的命运与汪伪政权的角色——以日方强拆机器为中心的考察

日本在山东占领区的经济统制及其影响

论抗战时期日本对大同煤矿“开发”掠夺计划的实施及对劳工使用残害人数

二十世纪中国经济的国际环境——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棉纺业的发展为例

从“讼师”到“律师”——认识律师制度在近代中国建立的另外一种路径

陕甘宁边区的情理断案

失节事小 饿死事大——台湾移民社会的妇女守节问题

近代中日文化交流中的价值观差异

中日历史问题的对话空间

对中国民间对日索赔诉讼十五年的反思

如何继承战争责任:从中国归还者联络会到“继承抚顺奇迹会”

“文革”前十七年中国史学的片断反思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和中国历史科学(民国史)的发展

试论刘大年的中国近代史研究

韩国的中国认识与中国研究

Putting China’s Case:Zhu Xuefan,the Chinese Association of Labour,and the 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sation,1935-1942

Missed Opportunities:India,China,and Chen Hansheng 陈翰笙(1897-2004)

第三届近代中国与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全4卷)(中国社会科学论坛文集)是2015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编。

得书感谢您对《第三届近代中国与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全4卷)(中国社会科学论坛文集)》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苏颂文脉传承与延展:厦门(同安)苏颂国际文化节论文集 电子书
本书分为苏颂精神的时代价值与现代意义、苏颂思想价值与文化贡献、苏颂与地域文化专题研究、苏颂文学专题研究等六部分,收录了《学习苏颂的现代意义》《苏颂的同安渊源与世界影响》《苏颂“合道尽理”与朱熹“格物致知”的一致性》等文章。
科举停废与近代中国社会(修订版) 电子书
把科举停废与整个社会变革联系起来思考,纠正你对废科举的偏差误解。
线路与遗产:第二届宜红古茶道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电子书
本论文集关注了本区域茶叶历史的转换、宜红古茶道遗产构成及价值、土司茶文化等方面,是支撑万里茶道文化线路的重要著作。
轩辕文化研究论文集 电子书
本书分轩辕故里研究、轩辕文化研究、轩辕文化开发研究、始祖文化与华夏文明研究、轩辕故里与地方文化研究五个专题。收录了《一个伟大的传说》《轩辕黄帝史略》《论轩辕故里在清水》等文章。
中蒙俄联合岩画科考与论坛论文集.2015-2017 电子书
本书收录:简论青南岩画的区域性、内蒙古阴山地区的车辆岩画、中国岩画四大区域系统与古代四大族系、广西花山岩画考古调查与申遗进程综述、阴山岩画的类型与分布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