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通史·秦汉经济卷(上)

中国经济通史·秦汉经济卷(上)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分析了秦汉时代经济发展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当时的基本经济区、基本生产单位、产业结构和经济类型,以及社会经济形态,作了比较全面的论述。

内容简介

书中认为自然经济的本质特征不是自给自足,而是自给性生产;秦汉的地主经济和小农经济表明,封建的自然经济和封建商品经济可以在同一经济单位中并存,并且互相补充,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的一个重要特点。

本书对秦汉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复杂的生产关系,对商业、交通运输、货币、财政、人口和赋税徭役等都有比较详细的考察,提出了一些不同于先前研究者的见解。对前此研究者较少涉及的社会各阶级和等级的财富分配与生活消费,以及少数民族的经济生活,也有专章论述。

全书资料翔实,特别重视引用新出土的考古材料。

作者简介

作者林甘泉,著名历史学家。1931年11月生,福建石狮人,厦门大学肄业。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4月厦门大学历史系肄业。建国后,历任中国人民大学研究部干事,《历史研究》杂志编辑,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54年后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分党组书记、所长、党委书记、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史学片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文史哲学部委员。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郭沫若著作编辑出版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史学会主席团成员、副会长,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长、顾问。

从事秦汉史、土地制度史、经济史、史学理论的研究。曾参加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撰写工作,是第二、三册主要执笔人。著有《中国古代政治文化论稿》、《林甘泉文集》,主编《中国经济通史·秦汉经济卷》、《中国封建土地制度史》第一卷、《郭沫若与中国史学》、《中国历史大辞典·秦汉史》、《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秦汉史》、《中国历史25讲》、《孔子与20世纪中国》,合著有《中国古代史分期讨论五十年》。 先后发表《亚细亚生产方式与中国古代社会》、《20世纪的中国历史学》等数十篇论文。论文《中国古代土地私有化的具体途径》于1993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一届优秀科研成果奖。

1984年被国家科委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1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序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秦汉的地理环境与生态状况

第二节 秦汉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和基本生产单位

一 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二 聚落形态:家族、宗族与乡里

三 社会生产的基本单位:家长制的个体家庭

第三节 秦汉的基本经济区

一 基本经济区的分布

二 基本经济区分界的移动

第四节 秦汉的产业结构与经济类型

一 产业结构:“本业”与“末业”

二 经济类型:自然经济还是商品经济?

第五节 秦汉的社会经济形态:…………奴隶制还是封建制?

一 秦汉的刑徒并非都是奴隶

二 秦汉奴隶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情况

三 封建生产方式主导地位的确立

四 从政权性质和社会观念看秦汉社会

第二章 人口分布

第一节 户籍制度与户口统计

第二节 人口分布与迁徙

第三节 人口增减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第三章 农田与水利

第一节 土地的开垦

第二节 水利灌溉事业

第三节 黄河的治理

一 西汉时期河患频繁的原因

二 西汉时期对黄河的治理

三 东汉王景治河

四 汉代的治黄理论

五 汉代河防技术成就

第四章 农业生产

第一节 秦汉时期生产工具的改进

一 铁制农具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工具

二 牛耕技术得到大力推广

三 农具种类更加齐全,性能也不断完善

第二节 生产技术的提高

一 北方精耕细作传统农业形式的形成

二 南方“火耕水耨”地区的缩减和水稻栽培技术的进步

第三节 农作物的种类

第四节 粮食亩产量

第五节 家庭副业

第五章 畜牧业

第一节 畜牧业区域与牲畜的用途

一 畜牧业区域

二 秦汉时期牲畜的用途呈现出多样化的格局

第二节 官营畜牧业

第三节 民营畜牧业

第四节 家畜禽品种与畜牧兽医技术

第六章 林业和渔业

第一节 林业

一 森林采伐与木材加工

二 护林·造林·育林

三 官营林业

第二节 渔业

一 捕鱼方式的进步

二 水产养殖

三 渔业的经营与管理

第七章 土地所有制形式

第一节 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

第二节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第三节 自耕农小土地所有制

第四节 其他土地所有制形式

第八章 土地经营方式

第一节 秦代国有土地的劳动生产者

第二节 汉代的屯田与假民公田

一 边郡屯田及其剥削形态

二 假民公田与赋民公田

第三节 大土地所有制的经营方式:自营与租佃

一 地主田庄的直接生产者

二 封建租佃关系的发展

第九章 土地继承与土地买卖

第一节 诸子均分的地产继承制

第二节 合法而不自由的土地买卖

第十章 手工业生产

第一节 染织

一 染织业的原料

二 染织品的种类

三 染织技术

四 汉代丝织品的成就

第二节 冶铁

一 秦代冶铁业概况

二 汉代冶铁业的显著发展

三 汉代冶铸技术的巨大成就

第三节 铜器

一 秦代的青铜铸造业

二 汉代的青铜铸造业

三 汉代各地区铜器的风格

四 汉代青铜工艺的特点

五 汉代的铜镜

六 汉代铸钱的范和铸钱技术

第四节 漆器

一 秦汉漆器业繁荣的原因

二 秦汉漆器的出土情况

三 秦代漆器的制造概况

四 汉代漆器的制造技术

五 汉代漆器的装饰技法

第五节 金银器

一 秦代的金银器

二 汉代的金银器

第六节 陶瓷

一 秦代的制陶业

二 汉代陶器的品种和烧造

三 瓷器的出现及其特征

四 东汉瓷器的种类和烧造

第七节 制盐

一 盐业生产规模的扩大

二 食盐的种类和生产技术

第八节 酿造

一 酿酒

二 酿醋、作酱、作豉

第九节 车船

一 制车

二 造船

三 秦汉造船技术

四 秦汉造船基地

第十节 造纸

一 西汉纸的发现和研究

二 东汉纸的发现和研究

三 蔡伦对造纸的贡献

第十一章 手工业中的生产关系

第一节 秦代的官手工业

第二节 汉代的官手工业

第三节 民间手工业

后辅文

中国经济通史·秦汉经济卷(上)是2007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林甘泉。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经济通史·秦汉经济卷(上)》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古代文明与秦汉社会研究 电子书
本书是许昌学院历史文化学院魏晋文化研究中心承办的“2015年河南省历史学年会暨魏晋文化研究”会议中“中国古代史”方面的论文合集之一,时段集中在秦汉时期并向前后有所延伸,主要是从考古、出土文献、传世文献的比对和深入分析中,从社会、文化、宗教、儒学、女性、地方等方面对于文明的传播做不同侧面的研讨。
秦汉土地制度研究:以简牍材料为中心 电子书
本书结合传世文献,讨论简牍材料中的土地制度,尤其学界存在争议或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
秦汉史学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史学探索丛书 电子书
本书从史家、史著研究,历史理论研究,以及《汉书》三个层面对了秦汉史学的发展脉络与基本状况进行了探讨。
中国政治思想史(套装共3册):先秦卷+秦汉魏晋南北朝卷+隋唐元明清卷 电子书
恋上民宿,恋上慢生活 电子书
上海美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编的《恋上民宿恋上慢生活》精选了安徽、江浙、丽江、大理、鼓浪屿、阳朔、平遥等旅游胜地的数家特色民宿,专注于民宿室内设计,挖掘民宿情怀,将境之感,主题突出、特色鲜明、设计新颖的知名民宿呈献于众。本书可为旅行爱好者提供向导,为民宿投资者经营创办民宿提供借鉴参考,为室内设计师提供灵感来源。本书严选的精品民宿,从周遭人文自然环境、当地美味,到空间设计、细节布置,一一呈现,开启了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