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探讨领事裁判权、治外法权,与晚清法律改革的关系。
内容简介
本书从“领事裁判权”和“治外法权”两个概念出发,对核心概念做了语言学的书证探源和语义学的历史流变考察,将外国在华领事裁判权问题作为一个因国际双边或多边条约而出现的法律问题进行探讨,将其纳入法律框架内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和研究,运用历史考据法和比较研究法,分析其在晚清中国法律变革中所起的作用和影响。
作者简介
作者高汉成,男,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在《法学研究》《政法论坛》等学术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十余篇,出版《签注视野下的大清刑律草案研究》《<大清新刑律>与中国近代刑法继受》《中国法律史学的新发展》等,曾荣获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等学术奖励。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绪论
一、问题:正名与辨析
二、进展:以《外国在华领事裁判权史稿》为例
三、答案
四、主要内容和写作思路
第一章 领事裁判权、治外法权及其他
一、1843—1863年:处于事实描述性状态的“领事裁判权”
二、1864—1885年:从“法行于疆外者”到“额外权利”
三、1886—1902年:“治外法权”概念的出现及其双重含义
四、1902—1904年:《续议通商行船条约》与“允弃治外法权”条款
五、1905—1912年:领事裁判权与治外法权的概念对立
六、原因与解释
第二章 “治外法权”词源释义考
一、问题的缘起和争议焦点
二、首见书证与双重含义
三、词义重心转移与混用
四、词源属性:固有词还是外来词
五、小结
第三章 晚清法律改革动因再探
一、问题的提出:探求历史的真相
二、《马凯条约》第十二款:张之洞主导的中国收回领事裁判权的首次努力
三、张之洞的考虑:政治意义大于实际价值
四、历史的转变:张之洞自戳“盾牌”
五、小结
第四章 托洋改制
一、沈家本真的那么轻信吗?
二、“修订刑律所以为收回领事裁判权地步”:法理派收回领事裁判权问题的阐述
三、“欺饰之计”:礼教派收回领事裁判权问题批判
四、理由:为什么说沈家本不是轻信?
五、小结
余论
附录
参考文献
中国近代领事裁判权问题与晚清法律改革是2020年由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作者高汉成。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近代领事裁判权问题与晚清法律改革》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