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问题研究

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问题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农村养老保障演变趋势与新农保的可持续性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在分析我国不同时期农村养老保障实践的基础上,揭示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演变趋势;通过对我国农村居民养老观念、意愿、赡养行为与参与新农保行为的实证分析,客观描述我国现阶段农村养老保障的现状、问题及其原因,研究农村居民参与新农保的行为逻辑,探讨在建立城乡统一协调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过程中新农保的养老保障能力与可持续性。

章节目录

封面

目录

内容简介

扉页

版权信息

《农村社会发展丛书》编委会

《农村社会发展丛书》总序

农村社会发展与社会转型研究的新探索——序钟涨宝教授主编《农村社会发展丛书》

摘要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背景与问题

一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农村养老保障经济压力大

二 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速度快,农村家庭养老负担系数不断加重

三 我国农村家庭结构趋于小型化和核心化,家庭养老承载力减弱

四 我国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家庭养老资源供给面临挑战

五 我国农村的家庭伦理道德嬗变,家庭养老思想基础动摇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 农村养老保障总体研究

二 农村家庭养老保障研究

三 研究评述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方法

三 研究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传统时期的农村养老保障

第一节 国家的养老保障功能

一 赐予老人尊号和官衔等,提高老年人地位

二 行养老礼和乡饮酒礼,倡导尊长敬老

三 设立养老救济机构,收养鳏寡孤独老人

四 赏赐物品,改善老年人生活条件

五 推行免役、“给侍”、告养等制度,提高老年人生活照料水平

六 刑律优免老人犯罪,严惩子女不孝行为

第二节 家族的养老保障功能

一 制定家法族规,宣传和强化孝道

二 调解涉老纠纷,维护老人地位和权威

三 建设族产,资助和救济穷苦老人

第三节 家庭的养老保障功能

一 传统社会家庭养老的主体

二 传统社会家庭养老的内容

第四节 传统时期农村养老保障的经济与社会基础

一 经济基础

二 社会基础

第五节 传统时期农村养老保障的特点

一 家庭是养老保障的主体,家族和国家发挥辅助作用

二 养老保障规范形成时间早、涉及范围广、介入程度深

三 传统时期农村养老保障具有鲜明的伦理特色

四 传统养老保障规范具有强大的维系和约束力量

第三章 集体化时期的农村养老保障

第一节 集体化时期农村养老保障的经济与社会基础

一 经济基础

二 社会基础

第二节 农村家庭养老保障

一 农村家庭养老的经济来源

二 农村家庭养老方式

第三节 集体的养老保障功能

一 集体对“五保”老人的供养

二 集体在普通老年人口养老中的作用

三 老有所医——合作医疗制度

第四章 后集体化时期的农村养老保障

第一节 后集体化时期农村养老保障的经济与社会基础

一 经济基础

二 社会基础

第二节 后集体化时期农村养老的现状与趋势

一 集体发挥的养老功能弱化

二 家庭养老的现实与困境

三 国家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中的功能正在增强

第三节 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历史演变的特征

一 政府的养老保障责任与同时期的执政理念相吻合

二 农村养老保障模式受同时期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三 家庭养老在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中始终处于基础性地位

四 传统文化在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变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五章 中国农村居民养老观念研究

第一节 中国农村居民的养老预期与责任主体研究

一 养老预期研究

二 养老责任主体分析

三 养老资源的实际供给主体分析

第二节 中国农村居民养老意愿研究

一 亲代的养老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二 子代的养老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三 结论与讨论

第三节 中国农村居民的“女儿养老”观念研究

一 研究假设

二 数据、变量和方法

三 农村居民对女儿养老态度的类型分析

四 农村居民女儿养老态度影响因素的多项 Logistic回归分析

五 结论与讨论

第六章 中国农村居民赡养行为研究

第一节 关于子女赡养行为的文献梳理

一 子女赡养行为的相关理论研究

二 子女赡养行为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三 述评

第二节 代间支持的比较研究

一 数据来源

二 结果与分析

三 结论与讨论

第三节 子女赡养行为的动机研究——基于互惠与规范的视角

一 理论与假说

二 数据、变量和方法

三 结果与分析

四 结论与讨论

第四节 居住安排、家庭结构与赡养行为

一 理论与假说

二 数据、变量和方法

三 结果与分析

四 结论与讨论

第五节 情感亲密度、父母支持与赡养行为

一 理论与假说

二 数据、变量和方法

三 结果与分析

四 结论与讨论

第六节 孝道观念、家庭价值观与赡养行为

一 理论与假说

二 数据、变量和方法

三 结果与分析

四 结论与讨论

第七章 新农保的制度设计及其推进过程

第一节 新农保的制度设计及实施概况

一 新农保制度内容解析

二 研究地点选择及新农保实施概况

三 调查数据的获取及样本特征描述

四 新农保实施状况的描述统计分析

第二节 国家与农民:新农保推行的“过程互动模型”

一 新农保推行的“过程互动模型”:一个分析框架

二 过程互动模型的实践:新农保的推行

三 结论与讨论

第三节 新农保推进的基层路径:基于嵌入性视角

一 理论依据及研究进路

二 双层嵌入:新农保嵌入农村基层的效果

三 嵌入工具:新农保嵌入农村基层的关键

四 制度品质与对象需求:新农保嵌入农村基层的重要因素

五 结论与讨论

第八章 农民参与新农保的意愿与行为

第一节 政策认知与福利判断:农民参加新农保意愿的实证分析

一 文献综述

二 分析框架及研究假设

三 数据来源与变量测量

四 结果与分析

五 结论与讨论

第二节 政策认知还是外部动员:农民参加新农保行为的实证研究

一 文献综述

二 数据与变量

三 结果与分析

四 结论与讨论

第三节 动员效力与经济理性:对农户参与新农保行为逻辑的进一步研究

一 研究设计

二 结果与分析

三 结论与讨论

第九章 新农保的养老保障能力及其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养老观念与新农保养老保障能力认可度

一 研究设计

二 结果与分析

三 结论与讨论

第二节 农民群体分异与新农保制度评价

一 数据来源与变量测定

二 结果与分析

三 结论与讨论

第三节 新农保制度的可持续性探讨:农民参保行为选择的视角

一 研究设计

二 数据来源及样本特征

三 结果与分析

四 结论与讨论

第四节 新农保养老保障能力的可持续研究:农民参保缴费档次选择的视角

一 数据来源与样本特征描述

二 农民参保缴费档次选择及其解释

三 农民提高自己缴费档次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四 结论与讨论

主要参考文献

农村养老保障调查问卷

后记

作者简介

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问题研究是2017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钟涨宝。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问题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特色养老 电子书
本书是一本介绍世界特色养老建设项目的图书,全书分六章。前两章是“特色养老”相关的理论性分析:首先是对我国整体养老现状的分析并和国外养老先进国家做了对比;其次,对“特色养老”的基本模式做了简述。后四章是重点章节,详细的介绍了十几个国内外经典特色养老中心案例,按每个项目的不同特色将案例归纳、分类成四种不同类型。同时配合精细的项目建筑设计图、准确的分析图和精彩的项目实景照片做深入的解析。现今在中国的养老
中国农村的媒介使用与社会变迁 电子书
本书分析了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种媒介技术对农村生活的深刻影响。作者和研究团队横跨十余省,访谈了200余名在农村生活的人,他们的年龄从18岁到80岁,包括农民企业家、农民工、农村教师、农村大学生、农村干部等。本书通过三种媒介使用:信息传播媒介,交通媒介,广泛意义上使双方发生关系的人和事物,揭示了媒介技术对农村经济生产、社会交往、文化习俗、权利意识和价值观念的重塑,记录了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农村
关爱与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心理问题研究 电子书
本书立足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实际,全面认识老龄化社会发展及趋势,从生理、心理及社会层面认识老年人,分析处在一般(低中高龄、城市农村和不同居住方式等)、特殊(空巢、失能和独居等)等不同处境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提出关爱老年人的方法与措施;以老年心理健康服务实践为基础,展望我国老年心理健康服务的未来与发展;以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理念为指导,引导如何改变老龄观以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符合国情的具有中国特
“气”与抗争政治:当代中国乡村社会稳定问题研究 电子书
本书通过几个案例的比较研究,以中国文化中“气”这个概念为视角,研究了中国乡村农民抗争政治的目标、动力和机制所发生的变化,分析了各级政府在维稳技术和策略上的变化,并探讨了这些变化所带来的复杂的社会和政治后果。作者试图以此来克服学界在抗争政治研究中理性与情感、权利与道义之间的对立,克服在中国农村研究中存在的移植派与乡土派的对立,从而推进抗争政治理论和乡村社会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