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研究分析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促进法。
内容简介
本书从宏观的社会背景、微观的司法需求以及现实条件出发,认为当前我国既要建构一个各种纠纷解决制度或程序独立运行的空间,又要构建一个诉讼与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相互衔接、功能互补的多元化纠纷解决体系;既要强调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也要强调法治与其他社会控制之间的协调互动。
目前的改革政策和地方立法无法突破缺乏法律支撑的发展困境,实现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体系的目标亟待国家层面的法律予以支持。本书包括绪论、正文、结论三部分。正文部分共有六个章节,结论是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立法问题的总结性观点。
作者简介
作者龙飞,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处处长,高级法官。曾任:山东省威海市中级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副庭长。2008年调入最高人民法院。近年来,着重研究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主笔起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进一步深化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的意见》等文件。在《法律科学》《新华文摘》《华东政法大学学报》《法律适用》等刊物发表60多篇文章。合著出版《司法公开基本原理》。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新时代调解研究文丛(理论系列)编委会
总序
序言
摘要
绪论
第一节 国内外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研究现状
第二节 国内外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立法状况
第三节 立法研究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第四节 立法研究的创新之处和难点
第一章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立法的时代价值
第一节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立法的背景
第二节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立法的必要性
第三节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立法的可行性
第四节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立法的正当性及其理论基础
第二章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立法的属性和基本原则
第一节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立法的法律属性
第二节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立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第三节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立法的基本原则
第三章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促进法中相关主体的职能定位
第一节 社会治理部门的职能定位
第二节 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的职能定位
第三节 司法机关的职能定位
第四节 基层社会组织、人民团体的职能定位
第四章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促进法中的解纷组织建设
第一节 民间性社会调解组织建设
第二节 行政性纠纷化解组织建设
第三节 司法关联型纠纷解决组织建设
第五章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促进法中的机制构建与相互衔接问题
第一节 非诉解纷机制的类型及各自优势
第二节 诉讼与非诉解纷机制的程序衔接
第三节 调解与诉讼的衔接机制
第四节 仲裁与诉讼的衔接机制
第五节 调解与公证的衔接机制
第六章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促进法中的保障体系
第一节 健全多元立体的经费保障体系
第二节 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人才保障
第三节 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信息化保障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中华人民共和国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促进法》(建议稿)
附录2 国内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促进条例
后记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促进法研究是2020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龙飞。
得书感谢您对《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促进法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