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法学理念实践创新丛书。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传统调解制度溯源、法院调解的规范、法院调解的应有辐射、司法对诉讼外纠纷解决机制的支持、证人证言制度的解构、证据规则三论、医疗纠纷的证据制度、规范中的法院与法官等内容。
作者简介
作者洪冬英,女,1969年12月生,浙江桐乡人,法学博士,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民事诉讼法学研究。在《法学家》《法学》等杂志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言
第一章 传统调解制度溯源
第一节 调解的历史基础
一、调解与历史传统
二、传统调解制度对后世的影响
第二节 调解的功能
一、调解分担纠纷解决的功能
二、调解体现自治的功能
第二章 法院调解的规范
第一节 融合与独立——大调解中的法院调解改革路径
一、明确大调解的时代特征是法院调解融入大调解的前提
二、社会管理创新是法院调解制度改革的根本任务
三、能动司法演绎是法院调解制度改革的基本途径
第二节 论多元化纠纷解决体系中法院调解的定位
一、定位的论争:法院调解的主导与否
二、多元化纠纷解决体系中法院调解的应然定位
三、法院调解的规范
第三章 法院调解的应有辐射
第一节 对类型化案件的影响——以劳动争议为例
一、劳动争议调解的特殊性
二、劳动争议调解的完善
第二节 对社会调解的引导——建立律师调解机制
一、律师主导社会调解的角色功能
二、律师主导调解时的角色功能
三、律师社会角色的调解能力
四、律师调解能力的现实表现与障碍
第四章 司法对诉讼外纠纷解决机制的支持
第一节 调解协议效力的司法审查
一、司法审查的现行法律依据
二、调解协议效力的司法确认
三、调解协议撤销、变更及无效的司法审查
第二节 商事仲裁裁决的司法监督——以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为视点
一、仲裁裁决司法监督的理论依据及纷争
二、仲裁裁决司法监督的立法分析及借鉴
三、我国商事仲裁裁决司法监督制度的完善
第五章 证人证言制度的解构
第一节 证据种类
一、规定证据种类的意义
二、现行民事诉讼法关于证据种类规定及不足
三、证据种类的修改
第二节 儿童证人
一、儿童作为证人的适格性
二、儿童作证的能力
三、构建儿童出庭作证制度的建议
第三节 当事人陈述
一、当事人陈述之一般性研究
二、我国当事人陈述制度之反思
三、我国当事人陈述制度之重构
第四节 从我国的证人证言制度谈人证制度的构建
一、我国现行证人证言制度
二、证人证言制度应结合现有相关证据种类整合成“人证”
三、人证制度的构建
第六章 证据规则三论
第一节 论书证复制件的证据效力
一、问题的提出
二、书证及复制件范围的重新界定
三、书证复制件证据效力的内在机理分析
四、书证复制件证据效力的例外规制
第二节 民事诉讼中推定的合理规制
一、求真意志是推定存在的基础
二、民事推定既依靠法律规则又离不开经验法则
三、对民事推定的合理规制
第三节 论预决事实
一、预决事实概述
二、预决事实效力问题探讨
三、我国预决事实效力的现状及其完善
第七章 医疗纠纷的证据制度
第一节 论医疗侵权诉讼证明责任
一、我国医疗侵权诉讼及其证明责任制度的问题
二、医疗侵权诉讼特殊性对证明责任分配的影响与调整
三、医疗侵权诉讼证明责任的完善
第二节 医疗事故鉴定法律效力问题研究
一、我国医疗事故鉴定法律效力存在的问题
二、我国医疗事故鉴定法律效力的性质分析及优化构想
三、完善我国医疗事故鉴定法律效力的路径选择
第八章 规范中的法院与法官
第一节 法院文化
一、人民法院文化建设离不开广大民众的参与
二、人民法院文化建设离不开司法民主制度的构建
三、法院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是提高法官的司法理念和法律
第二节 法官的职业美德和义务
一、司法伦理的核心价值规定
二、司法伦理学是发现和定义法官道德规范的科学
三、司法伦理正义美德体现的是法官的优秀品质
第三节 利益衡量在民事诉讼中的运用及规制
一、利益衡量是原则,更是方法
二、利益衡量在民事审判中运用的正当性
三、利益衡量运用中司法自由裁量的规制
第四节 代表人诉讼制度的完善——以职权型示范诉讼为补充
一、代表人诉讼制度的运行障碍
二、职权型示范诉讼的优势
三、作为代表人诉讼补充的职权型示范诉讼的具体制度构建
第五节 民事诉讼发回重审制度之探讨——以2012年《民事诉讼法修正案》为视角
一、2012年《民事诉讼法修正案》之前的立法缺陷
二、2012年《民事诉讼法修正案》对于发回重审制度的修改
三、发回重审制度的完善
第六节 财产保全功能有效实现的障碍及探讨
一、保障民事权利实现是财产保全制度的功能定位
二、提供担保不应当成为诉前财产保全的必要条件
三、财产保全范围的扩展与执行标的有限原则的平衡
四、协助执行是财产保全功能有效实现的关键
五、余论
实现正义的选择与规范(法学理念·实践·创新丛书)是2013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洪冬英。
得书感谢您对《实现正义的选择与规范(法学理念·实践·创新丛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