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本书呈现了作者三十多年来研习民法的成长过程,展现了作者不同时期对民法总则相关问题的梳理和甄别,以及对有关争议的看法和感悟。
内容简介
本书基本上按民法教科书中的民法总则体例编写,侧重于对民法总则有关问题的理论探讨,而非对我国现有法律规定的简单介绍或释义。书中内容,既是就具体问题的分析与思考,也是从制度和体系层面的阐释和评价。所有篇章,力求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使民法理论与司法实践紧密结合;力求体系同一、思维同一,凡需兼顾其他利益而有违自身逻辑时,定会给出相应理由或解释。
作者简介
作者张驰,民商法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华东政法大学民商法教研室教授,民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法学会和上海市法学会民法研究会理事。上海市中信正义律师事务所律师。从事民法学教学与科研36年,长年担任民商法本科、硕士和博士的教学工作,撰写论文与文章百余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第一章 民法性质和基本理念
第一节 民法性质
一、民法性质的具体表现形式
二、市民社会法、私法和权利法三者的关系
三、研究民法性质的意义
第二节 民法的基本理念
一、当事人地位平等
二、自由——私法自治或意思自治
三、坚持权利本位
第二章 民事权利论
第一节 民事权利的本质
一、民事权利本质的定位
二、研究民事权利本质的意义
第二节 民事权利的类型化
一、权利类型化是制定法产物
二、权利类型化的利弊分析
三、权利类型化下我国保护机制的构建
第三节 民事权利的行使和并存
一、民事权利的行使
二、权利的并存及其处理模式
第三章 民事主体论
第一节 自然人的能力
一、自然人的权利能力
二、自然人的行为能力
第二节 法人与其他组织的地位
一、法人的形成与本质
二、法人的能力
三、非法人团体的法律地位
第四章 法律行为制度论
第一节 法律行为制度概说
一、法律行为的基本含义与价值
二、民事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的关系
三、法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的关系
第二节 法律行为的核心——意思表示
一、意思表示的认知与构成要素
二、意思表示的瑕疵
三、意思表示的解释
第三节 法律对法律行为内容的要求
一、法律行为内容与强行规范的关系
二、法律行为内容与公序良俗的关系
第四节 法律行为效力的评价
一、对法律行为效力确定根源的考察
二、不生效法律行为的类型梳理
三、不生效行为效力否定依据考证
四、与不生效行为评价关联问题的甄别
第五章 民事代理制度论
第一节 民事代理的地位
一、代理制度的基本认知
二、代理行为的性质与适用
第二节 代理制度的适用范围
一、关于隐名代理的适用
二、关于复代理的适用范围
第三节 无权代理
一、关于狭义无权代理
二、关于表见代理
第六章 诉讼时效制度论
第一节 诉讼时效概说
一、诉讼时效的意义
二、诉讼时效的性质
三、诉讼时效与近似制度的区别
第二节 诉讼时效的客体及其适用范围
一、诉讼时效的客体
二、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及其限制
第三节 诉讼时效的期间与起算
一、诉讼时效期间
二、诉讼时效的起算
第四节 诉讼时效的障碍
一、诉讼时效的中止
二、诉讼时效的中断
后记
民法总则专论是2021年由北京法讯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出版,作者张驰。
得书感谢您对《民法总则专论》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