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主要介绍了冷战后美国和中国之间的博弈。
内容简介
在后冷战时代,中美两国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是敌对还是合作?
从历史上看,强国的崛起似乎必然导致冲突。两次世界大战就是最好的例证。正是根据这种历史的惯性,中国的和平发展被美国右翼势力视为当然的“威胁”。中国则反复向世界表明:中国的发展“不会妨碍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也不会牺牲任何人”;中国现在不称霸,将来即使强大了也永远不会称霸。
中美两国有责任,也有可能构建一种新型的大国关系。
作者简介
作者刘明,男,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博士,现任中国传媒大学当代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副研究员。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导言 从纳什的北京之行谈起
从“囚徒的困境”延伸
游戏规则:“囚徒”能否合作?
谁注定领导世界?
博弈论的视野
第一章 关键年代——历史上的中美关系模式及其演变
历史的轮回
从“跟进战略”到“门户开放”
战略同盟的形成
“谁丢失了中国”
从对抗到“蜜月”
暗潮汹涌的年代
第二章 正常的大国关系——冷战后中美关系的定位
战略困境
“再次正常化”
祸兮福兮
现实的选择
第三章 寻求破局——朝核问题上的中国和美国
朝核危机的演变
中国与朝核危机
“六方会谈”谈什么
僵局
出路
第四章 脆弱的平衡——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的缘起与发展
“双轨政策”的内在风险
“一中”维系台海平衡
“和统”还是“武统”?
一个现状、各自理解
第五章 永久的利益——中美经贸合作与贸易摩擦
事异时移
导火索:不断扩大的中美贸易逆差
聚焦人民币
保护与开放中的知识产权
贸易战不是出路
第六章 文明:对话还是冲突——中美关系中的人权问题及其他
角逐国际人权舞台
辩论:人权的国际保护与主权
美国式“爱国主义”的忧思
“人权外交”的现实主义解读
“人权外交”的“传教士心态”
中国人之于美国的“爱恨情仇”
第七章 注定遭遇?——关于“即将到来的美中冲突”
地区冲突的可能性
“海防”与“塞防”
应对“核武流氓国家”
“禁售”中国的背后
结论:变革与稳定——后冷战时代中美关系调整的基本课题
美国全球战略背景下的对华政策
冲突与合作
大国关系调整的基本模式
后记
博弈:冷战后的美国与中国是2005年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刘明。
得书感谢您对《博弈:冷战后的美国与中国》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