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诗“戏剧化”论说兼诗艺研究

新诗“戏剧化”论说兼诗艺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解析戏剧化概念在新诗实践中的应用,展现中西诗学交汇过程。

内容简介

本书列入2012年度浙江省后期资助项目。“戏剧化”是一个兼涉诗学倡导与写作策略双重领域的异质性概念,曾以不同的提法、内涵进入新诗不同阶段优秀诗人的诗学或文本实践当中。本书从文类融合、跨语际实践双重视域进行观照,在考证史实的基础上辨析中西诗学交汇过程中的借鉴、接受及内化,力求准确地把握新诗史上各种“戏剧化”话语的指涉内涵及信息价值。

章节目录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导论

一 研究对象

二 研究现状

三 问题逻辑

四 章节观点

第一章 跨语际实践:中西诗学交汇中的“戏剧化”论说

第一节 新诗“戏剧化”论说的中西视域

第二节 近现代本源语中的“戏剧化”诗学

第三节 借鉴、误读和内化:“戏剧化”诗学的“理论旅行”

第二章 新诗戏剧化写作的历时考察

第一节 “体式”建设意识下的戏剧化尝试

第二节 现代化诉求下的戏剧化写作

第三节 知识型构变化中的戏剧化诗艺

第三章 自我的隐遁或拓展:戏剧化角色的言说方式

第一节 戏剧化角色与戏剧化声音

第二节 他即“我”:自我意识的“面具”化呈现

第三节 “我”非我:突入他者的别一种意识世界

第四章 异质冲突经验或戏剧性修辞

第一节 新诗综合矛盾经验的“繁复”追求

第二节 新诗假叙述情境中的对立冲突

第三节 言语与结构的反讽:戏剧性诗思的助动器

第五章 形式即意味:推动诗思和语言生成的戏剧化场景

第一节 进行时戏剧化场景的虚化与转换

第二节 戏剧化言说中口语的诗化途径

结语 价值及限定

附录一 自我的分化:穿行于角色的戏剧化主体

一 本体自我的分裂:穆旦对布莱克的接通

二 角色化言说与变形的自我

三 拟诗剧:自我与超验角色的交互与冲突

附录二 张枣元诗写作中的戏剧化技艺

一 自我化身或分身带来的奇妙调式

二 作诗意策源地的戏剧性处境

三 变换琳琅的戏剧化人称

参考文献

致谢

新诗“戏剧化”论说兼诗艺研究是2019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胡苏珍。

得书感谢您对《新诗“戏剧化”论说兼诗艺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唐前“乐象”研究 电子书
本书主要研究唐前儒家文化语境下的“乐象”问题。“乐象”在先秦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建立在周代广泛的礼乐实践之中,是诗、乐、舞合一的大型综合艺术形象。“乐象”它借助乐诗、乐歌、乐舞来表达抽象的礼义与乐义。“乐象”的构成为:富有文化意味的和声、作为乐段的诗歌,以及盛大的舞容。象征性是“乐象”最根本的属性。“乐象”的功能分为内外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外在的宗教、政教、道德伦理功能,另一方面是内在的,即对个人心性
文学与电影改编研究 电子书
本书为重新审视改编电影与文学的关系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
全球音乐产业发展研究 电子书
本书比较系统地梳理了全球音乐产业发展的概况。
湖南青山桥葬仪音乐研究 电子书
本书共4章,分析了青山桥丧葬仪式音乐的生存环境、活动状况与仪式内容,从丧葬仪式音乐的结构、调与调试、旋法及装饰、板眼等方面研究其音乐形态。
中国当代动漫形象研究 电子书
本书结合当代中国动漫的扶持政策、产业现状和艺术创作特点,通过电话抽样调查、典型案例分析以及深度对话访谈等形式,对中国动漫形象的艺术、消费与产业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