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全国学者研讨广播电视发展及新闻人才培养。
内容简介
2018年12月18-19日,由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和重庆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联合举办了“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广播电视发展论坛暨新时代卓越新闻人才培养巴山论坛”。胡占凡、王国庆、覃信刚、洪浚浩、申启武、杨驰原、张金尧、蒋晓丽、张国涛、赵随意、董天策、顾勇华、谢宗贵、牟丰京、张君昌、朱剑飞、朱天等来自全国高校、科研机构以及广播电视行业220余位的学者们出席了会议,并围绕“中国广播电视40年”、“新时代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区县融媒体建设”等议题展开学术研讨。论坛立足于“改革开放40年”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聚焦中国广播电视40年的成就、经验、问题和教训,并展望未来中国广播电视的发展前景,同时在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共同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2.0的背景下,通过对话与反思,一方面回望广播电视学在中国的40年经历,一方面探讨中国高等教育在包括广电人才在内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上如何迈向卓越2.0时代。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序言
跨界融合:媒体转型发展与人才培养变革
一 回顾与反思:40年发展历史、现实与突破
二 融合与创新:区县融媒体中心建设与智能新技术
三 未来趋势:跨界合作与跨域传播
第一辑 改革开放40年与广播电视变革
风起正是扬帆时
一 理论探索篇
二 融媒行动篇
三 战略发展篇
结语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广播电视的主要成就与启示
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广播电视的发展成就
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广播电视的重要启示
中国电视40年发展变化的回顾与展望
一 中国电视的发展变化与世界强国的轨迹相吻合
二 传统电视面临的挑战
三 传统电视的“不变”
四 电视是否会消亡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广播研究的主要成果与存在问题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电视剧海外传播的特点与发展
中国电视剧海外传播的特点归纳
中国电视剧海外传播的发展思考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广播电视学术研究的进路及特色
一 中国广播电视史研究:从零散资料收集到系统梳理再到不断深化细化
二 中国广播电视本体研究:由广播的特征到广播电视的性质、功能和任务再到广播电视学理论体系的建立
三 中国广播电视业务研究:实践导向、经济导向、技术导向、政策导向
第二辑 智能时代与视听传播
以“三化”促融合 以融合促发展
一 加强顶层设计,以“三化”促融合
二 谋划集群战略,以融合促发展
三 为融合发展提供体制机制和人才保障
我国藏语卫视的跨喜马拉雅地区传播策略探析
亲子垂直生态圈的构建与模式探讨
一 打造少儿媒体融合圈
二 构建家庭生活服务圈
三 发展亲子产业链
童真与本真
一 童真与动画的想象力
二 童真与动画的游戏性
三 动画对观众本真诉求的实现
数字化语境中新世纪以来文艺传播的审美窥探
一 从现实环境到拟态环境:文艺传播环境的拟态化
二 从点对面到点对点:文艺传播方式的块茎化
三 从宏观叙事到微观叙事:文艺传播内容的碎片化
四 从单一媒介到媒介融合:文艺传播渠道的多样化
五 从游吟诗人到赛博格主体:文艺传播主体的复杂化
穿越“真人”与“秀”边界的当代媒介野心
一 “真人秀”节目:一个透视媒介野心的完美视角
二 穿越“真人”与“秀”引发伦理消费
三 突破边界:媒介形式的共同野心
四 结语
社交媒体在危机管理中的运用研究
一 社交媒体的特点与发展状况
二 危机管理社交媒体的作用
三 社交媒体运用于危机管理的SWOT分析
四 运用社交媒体进行危机管理时的伦理道德问题
五 结论
《把乐带回家》:广告微电影传播的符号矩阵解析
一 作为叙事文本的广告微电影《把乐带回家》
二 《把乐带回家》的叙事程序
三 《把乐带回家》的动素模型分析
四 《把乐带回家》的语义矩阵分析
五 百事品牌传播的意义
第三辑 媒介创新与社会发展
框架理论视阈下《人民日报》“美国国际贸易”形象嬗变研究
一 框架理论下的媒介形象建构
二 “美国国际贸易”新闻报道的框架分析
三 “美国国际贸易”的媒介形象嬗变
四 结语
知识付费时代下出版业的转型及路径
一 解读知识付费
二 知识付费为出版业带来的启示
三 出版业知识付费转型路径
四 总结与反思
关系化与媒体化:基于微商信任危机的思考
一 微商基于关系基础的形象塑造
二 借助形象塑造展开的微商营销
三 微商经济的信任危机
四 微商摆脱信任危机的路径
五 结语
整合营销传播视域下农业品牌自媒体传播研究
一 媒体时代农业品牌传播问题
二 自媒体传播与整合营销传播的切合性分析
三 农业品牌自媒体传播的整合营销传播探索
新生代导演电影中的中国形象及其国际电影节传播
一 地貌与风俗:新导演电影中的多样中国
二 重回90年代:对“当代中国”的回溯性建构
三 暧昧的意味:离散华人的“中国想象”
四 国际电影节:作为新导演走入国际视野的策略
乡土治理转轨与县域媒介融通: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公共服务生态
一 功能融合与基层治理:县级融媒体中心的生存之道
二 人情磁场与县域法制:县级融媒体中心的转轨悖论
三 秩序再造与思维转向: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双轨发展
四 法制观念与法制规制:县级融媒体中心的调解融通
第四辑 传媒教育与高校实践
语境、形态与反思: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变迁
一 社会语境的变迁:中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发展的现实逻辑
二 因应与调整:九十年代以来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形态创新
三 问题审视: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发展的三重博弈
四 中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成长空间
结语
如何培养“有尖、有棱、有底”的金刚石型人才
一 建立“331素质”培养策略的三个前提性思考
二 “331素质”预期下的人才培养定位
三 “331素质”的结构及其形态
四 “331素质”培养的课程路径
五 新闻传播专业实施深度教学的五个原则
六 “331素质”培养的课程评价策略
培养一流“一带一路”国际传播人才的思考
一 “一带一路”倡议对外传播现状
二 “一带一路”国际传播人才需求分析
三 “一带一路”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现状
四 “一带一路”国际传播人才培养路径的几点思考
五 结语
“双创”背景下民办高校广播电视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一 民办高校广播电视学专业面临的现实困境
二 民办高校广播电视学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影像创作教学中浸入式实践教学模式的代入与融合
一 影像创作教学的观念和特质
二 浸入式实践教学的理念和代入
三 浸入式实践教学的实施与挑战
四 创新解决浸入式教学问题与难点的思路和关键
五 创作与教学反思
反思与对话:中国广播电视改革开放四十年是2020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颜春龙。
得书感谢您对《反思与对话:中国广播电视改革开放四十年》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