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系统设计――端到端标准详解

5G系统设计――端到端标准详解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适合通信领域相关人士阅读,不仅可以作为5G研发和工程人员的研究资料,还可作为通信相关专业的高校老师、学生和研究人员的参考书。

  《5G系统设计——端到端标准详解》由全球知名通信专家、华为院士万蕾博士领衔撰写,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作序推荐,详细介绍了5G新空口(5G NR)和5G核心网(5GC)的设计,全面介绍了5G端到端系统设计和关键功能。

  《5G系统设计——端到端标准详解》适合电子通信领域相关人士阅读,不仅可以作为5G研发和工程人员的研究资料,还可作为电子通信相关专业的高校老师、学生和研究人员的参考书。

内容简介

  《5G系统设计――端到端标准详解》详细介绍了5G新空口(5G NR)和5G核心网(5GC)的设计,同时全面介绍了5G端到端系统设计和关键功能。本书首先讨论5G的应用场景、需求,以及主要的标准化组织和相关活动;然后详细介绍了NR和LTE的空口设计、NR流程(IAM/波束管理/功率控制/HARQ)、协议栈(CP/UP/移动性)、RAN架构、端到端系统架构、5GC、网络切片、服务连续性、5GC与EPC的对接、网络虚拟化、边缘计算;接着详细介绍了ITU-R提交的5G能力评估报告,以及NR如何满足5G要求和外场测试结果;最后对5G市场和产业进行了展望。

  《5G系统设计――端到端标准详解》适合通信领域相关人士阅读,不仅可以作为5G研发和工程人员的研究资料,还可作为通信相关专业的高校老师、学生和研究人员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万蕾(Wan Lei),华为Fellow,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获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博士学位,现任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政策与标准专利部部长,曾任华为无线网络标准专利部部长、华为无线标准首席。

  万蕾博士从事移动通信国际标准化工作二十余年,全程参与了4G和5G移动通信系统标准化工作,是ITU 4G评估和5G评估的主要贡献者,也是3GPP 5G首版标准的主要推动者,长期致力于推动全球统一标准和一致频谱分配,2019年荣获3GPP 终身成就奖。她是当代通信系统评估建模的奠基者,提出的MI-模型被3GPP/IEEE/3GPP2广为采纳。她致力于推动FDD、TDD融合,提出并推动LTE/NR频谱共存的标准化。

  万蕾博士还曾担任CCSA TC5 副主席、Future Forum 副理事长、中国IMT-2020推进组专家组成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03专项总体组专家、中国无线电频率规划专家咨询组委员、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信息专委会委员等职务。

  刘江华(Lin Jianghua),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获通信与信息系统硕士学位,现为海思Balong标准专利部部长,无线研究与标准技术专家,负责Balong Modem领域的研究与标准化工作。自2005年加入华为,一直在从事4G/4.5G/5G的研究与标准化工作,并于2014—2019年先后担任华为的4.5G标准研究项目及RAN研究的负责人。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多天线、信道建模、MUST和IoT等,已有多项个人贡献的关键技术被标准采纳。

章节目录

目 录

第1章 从4G到5G的应用场景与需求 / 1

1.1 引言 / 1

1.2 全球5G发展 / 3

1.2.1 IMT-2020(5G)研究工作在ITU-R的开展过程 / 4

1.2.2 5G在区域中的发展与推进过程 / 6

1.2.3 标准制定过程 / 9

1.3 应用场景扩展和需求 / 10

1.3.1 5G应用场景和业务需求 / 11

1.3.2 5G关键能力及技术性能需求 / 21

1.3.3 5G需求总结 / 27

1.4 标准组织和5G活动 / 28

1.4.1 ITU-R评估流程/IMT-2020候选技术方案提交流程 / 28

1.4.2 3GPP向ITU-R提交5G候选技术提案 / 31

1.4.3 独立评估组协助ITU-R批准IMT-2020规范 / 33

1.5 本章小结 / 34

参考文献 / 35

第2章 5G空口基本设计 / 37

2.1 LTE空口概述 / 37

2.1.1 LTE帧结构 / 38

2.1.2 物理层信道 / 40

2.1.3 参考信号 / 46

2.1.4 下行传输 / 68

2.1.5 上行传输 / 80

2.1.6 HARQ定时 / 88

2.1.7 载波聚合(CA)和频段组合 / 91

2.1.8 初始接入和移动性流程 / 91

2.2 5G NR载波和信道设计 / 95

2.2.1 载波的关键参数设计 / 95

2.2.2 帧结构 / 98

2.2.3 物理信道 / 103

2.2.4 物理层参考信号 / 114

2.3 5G NR频谱和频段定义 / 136

2.3.1 5G频谱和复用 / 136

2.3.2 3GPP 5G NR频段定义 / 154

2.4 4G/5G频谱共享(即LTE/NR共存) / 164

2.4.1 动机和有益效果 / 165

2.4.2 LTE/NR频谱共享:网络部署场景 / 175

2.4.3 LTE/NR频谱共享:更高频谱共享效率的需求 / 181

2.4.4 NR SUL频段组合:上行链路载波选择和切换 / 193

2.4.5 4G/5G下行频谱共享 / 202

2.5 5G NR物理层新技术 / 206

2.5.1 波形和多址 / 206

2.5.2 信道编码 / 210

2.5.3 MIMO设计 / 216

2.5.4 5G NR针对eMBB和URLLC的统一空口设计 / 230

2.5.5 mMTC / 232

2.6 本章小结 / 238

参考文献 / 240

第3章 5G NR的新流程、RAN架构和协议栈 / 248

3.1 5G NR新流程 / 248

3.1.1 初始接入和移动性(IAM) / 248

3.1.2 波束管理 / 251

3.1.3 功率控制 / 254

3.1.4 HARQ / 256

3.2 RAN架构演进和协议 / 258

3.2.1 整体架构 / 258

3.2.2 NR系统的基本流程 / 276

3.2.3 移动性控制 / 284

3.2.4 垂直行业支持 / 288

3.3 本章小结 / 291

参考文献 / 292

第4章 5G系统架构 / 294

4.1 5G端到端架构概述 / 294

4.2 5G核心网服务化架构 / 297

4.2.1 NF服务注册示例 / 298

4.2.2 NF服务发现示例 / 299

4.3 网络切片 / 299

4.4 注册、连接和会话管理 / 302

4.4.1 注册管理 / 302

4.4.2 连接管理 / 302

4.4.3 注册管理流程 / 303

4.4.4 PDU会话建立流程 / 305

4.4.5 服务请求流程 / 307

4.4.6 其他流程 / 308

4.5 5GC下的会话和业务连续性 / 308

4.6 与EPC对接 / 311

4.7 5G核心网中的控制面和用户面协议 / 313

4.7.1 控制面协议栈 / 313

4.7.2 用户面协议栈 / 314

4.8 支持虚拟化部署 / 315

4.9 支持边缘计算 / 316

4.10 5G系统的策略与计费控制 / 317

4.11 本章小结 / 320

参考文献 / 321

第5章 5G能力展望:ITU-R提交&性能评估 / 323

5.1 5G需求概述 / 323

5.2 评估方法概述 / 324

5.2.1 eMBB技术性能需求的系统级仿真 / 324

5.2.2 连接密度评估 / 326

5.2.3 可靠性和移动性评估 / 328

5.2.4 分析方法 / 328

5.2.5 检查方法 / 328

5.3 评估指标定义及评估方法 / 328

5.3.1 eMBB的评估指标 / 329

5.3.2 mMTC的评估指标――连接密度 / 342

5.3.3 URLLC的评估指标 / 344

5.4 5G性能评估 / 345

5.4.1 5G宽带帧结构和物理信道结构 / 345

5.4.2 NR MIMO、多址和波形 / 365

5.4.3 LTE/NR共存(上下行解耦) / 372

5.4.4 NB-IoT / 383

5.4.5 LTE/NR频谱共享外场测试 / 384

5.5 本章小结 / 391

参考文献 / 392

第6章 5G市场和产业 / 393

6.1 5G 市场 / 393

6.1.1 5G的增强移动宽带业务 / 394

6.1.2 5G在垂直行业的应用 / 394

6.2 全球统一的5G标准和生态系统 / 397

6.2.1 3GPP / 397

6.2.2 其他组织 / 402

6.3 早期部署 / 407

6.3.1 IMT-2020(5G)推进组的5G试验 / 408

6.3.2 5G部署计划 / 409

6.4 展望 / 413

参考文献 / 414

缩略语 / 417

5G系统设计――端到端标准详解是2021年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作者等。

得书感谢您对《5G系统设计――端到端标准详解》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5G网络全专业规划设计宝典 电子书
1.5G移动通信网络的规划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本书是国内第一本5G横跨核心网、无线网和承载网的全专业书籍,具有很强的系统性、专业性和实用性。 2.本书涵盖引言篇、理论篇、规划篇、设计篇、实践篇和展望篇六大版块,从理论到实际,从顶层到落地,重点突出,层次分明。 3.引言篇是5G移动通信网络概述; 在理论篇中,本书分析了5G核心网、无线网、承载网的网络架构和关键技术,图文并茂,系统性强; 在规划篇和设计篇中,本书详细论述了5G网络规划设计的流程和方法论,思路清晰,逻辑性强; 在实践篇中,本书基于作者亲自完成的典型案例进行深度剖析,从业务模型到计算过程,从规划设计要点到方案选择,层层推进,实操性强; 展望篇从如何让AI为5G网络赋能的角度进行了深入思考。 4.本书编著团队来自中通服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从1G到5G,长期跟踪国际规范,多年来一直从事移动通信网络的行业标准和规划设计的编制工作。作者曾经出版了通信行业内第一本5G书籍《5G:2020后的移动通信》,参与了中国电信5G试验网的规划和建设指导意见的编制,完成了中国电信第一个5G试验网可研报告,承担了中国电信多个省市的5G网络规划设计工作,在5G标准化演进、组网架构、网络规划、工程设计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宝贵的心得。作者现将经验心得编著成这本宝典,内容详实,具体生动,深入浅出,相信可以让读者从理论到实践,从规划到设计,横跨多专业,全面系统地学习5G。
窄带物联网(NB-IoT)标准协议的演进 从R13到R16的5G物联网之路 电子书
更全面:本书涵盖R13、R14、 R15、R16的 NB-IoT的整体协议,从核心网一直到物理层,深入阐述NB-IoT的关键技术和重要的标准化过程。 更及时:R16的NB-IoT标准化工作刚于2020年6月完成,本书将标准化内容及时呈现给读者。 更重要:NB-IoT是中国在国际电信联盟(ITU)提交的5G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物联网众多标准技术当中非常热门、非常被看好的一项技术,是中国主推的物联网通信协议。 更专业:本书主要作者袁弋非博士及其团队,长期工作在3GPP NB-IoT国际标准化的一线,他们根据参与国际标准制定过程的亲身经历和对技术预研的思考,特编写出本书。
5G NR物理层规划与设计 电子书
权 威推荐: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通信领域专家 邬贺铨院士倾情作序。 特色亮点:本书特点是7个章节都有一张彩色的内容概览图,读者可以对5G NR物理层的规划和设计一目了然,对深入了解全书的内容更有把握。 方法:本书提供了一种对3GPP协议的学习方法,读者可以利用本书的方法,不断更新知识。 工具:本书以5G技术和通信协议为基础,是一本从理论分析到规划设计建设实践的工具书。 本书知识点全面 系统:读者可以全面掌握5G NR的物理层信道、物理层过程、物理层参数等。 专业:与5G部署相结合,对5G NR的峰值速率、控制信道容量、频率配置方法、适用场景等分析到位,实操性强。 作者实力:本书作者均在项目一线从事无线网规划、咨询、设计多年,有非常丰富的工程项目经验。 实践指导:本书侧重于理论结合工程实践,从系统参数到原理实现,从通信设备到工程建造都有详细介绍。 知识强化:无论读者是否参与过5G试验网,从事5G技术工作或者学习人员都可强化自己的通信系统知识,掌握基本的5G技术,会使你收获颇丰。
MIMO多天线系统与天线设计 电子书
本书深入剖析多天线系统技术与应用,适合专业技术人员及高校师生阅读。
5G无线网络技术与规划设计 电子书
《5G无线网络技术与规划设计》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通信领域的专家邬贺铨院士作序并推荐。 《5G无线网络技术与规划设计》书中有8章内容,各内容单独成章节,可以有的放矢;本书特点是每章节都有一张彩色的内容概览图,读者可以对5G的整体规划和设计更有层次感,架构感,对深入了解全书的内容更有把握。 《5G无线网络技术与规划设计》是一本以5G技术和通信协议为基础,从理论分析到规划设计建设实践的工具书。书中对5G无线网关键技术、空口物理层协议,基站覆盖、容量基本能力分析,基站设备的发展演进,无线网络规划、设计,室内覆盖系统方案都有详细的介绍。 《5G无线网络技术与规划设计》一书的作者均在项目一线从事无线网规划、咨询、设计多年,有非常丰富的工程项目经验,本书与市场中的同类书相比,更侧重于理论结合工程实践,从系统参数到原理实现,从通信设备到工程建造都有详细介绍,无论是参与过5G试验网,还是初次接触5G的人员均可受益,均可强化自己的通信系统知识,掌握基本的5G技术,收获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