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视阈下文化强国战略研究

中国梦视阈下文化强国战略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中国梦的分战略:文化强国。

内容简介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国家发展的大战略,文化强国战略是中国梦的分战略,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支撑。基于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由雷巧玲、田建军*的《中国梦视阈下文化强国战略研究》构建了实现中国梦的文化强国战略图景:从历时态动态分析了在筑梦、逐梦及圆梦的不同阶段文化强国战略的演进及规律;从共时态分析了当代中国建设文化强国所具有的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以全面、科学地评估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能力及战略环境;从未来的视角提出建设文化强国的具体路径为增强文化凝聚力、培育文化创新力、提升文化竞争力、改善文化民生力及提高跨文化传播力。研究结论既弥补了现有研究的疏漏,也可为实现中国梦的文化强国建设提供学理支撑。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 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夙愿

二 中国梦是破解诸多现实难题的关键

三 实现中国梦遭遇文化发展滞后的困扰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 中国梦的研究综述

二 文化战略研究综述

三 中国梦与文化战略的关系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 历史研究法

二 定性与定量结合的研究方法

三 多学科交叉分析的研究方法

第五节 研究思路与框架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框架

第二章文化强国战略及相关理论

第一节 文化强国战略

一 文化

二 国家战略

三 国家文化战略

四 文化强国战略的内涵、目标、测量及特点

第二节 相关理论

一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二 软实力理论

三 SWOT分析方法

第三章文化强国战略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支撑

第一节 中国梦是国家大战略

一 全局性

二 层次性

三 系统性

第二节 文化强国战略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一 文化强国战略与国家富强

二 文化强国战略与民族振兴

三 文化强国战略与人民幸福

四 文化强国战略有助于中国梦的世界传播

第四章实现中国梦的文化强国战略的演进及特征

第一节 筑梦期文化强国战略的萌生(1949—1976年)

一 中国梦的奠基

二 文化强国战略的萌生

第二节 逐梦期文化强国战略的构建(1978—2012年)

一 中国梦雏形渐成期的文化战略转型(1978—1989年)

二 中国梦轮廓初显期的文化强国战略凸显(1989—2002年)

三 中国梦呼之欲出期文化强国战略的提出(2002—2012年)

第三节 圆梦期文化强国战略的新指向(2012年至今)

一 明确提出中国梦战略

二 文化强国战略的新指向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化强国战略演进的特征

一 文化战略目标接续传承

二 文化战略方针一脉相承

三 对文化发展战略的诉求越来越自觉

四 文化战略中的自信与包容与日俱增

第五章实现中国梦的文化强国战略的SWOT分析

第一节 竞争优势(S)

一 理念优势

二 基础优势

三 资源优势

四 市场优势

第二节 竞争劣势(W)

一 信仰缺失

二 体制不完善

三 创新力不强

四 竞争力不足

五 文化民生力薄弱

六 跨文化传播力不高

第三节 发展机遇(O)

一 中国崛起带来了契机

二 全球化提供了机遇

三 “一带一路”战略引发机缘

四 “互联网+”创造了良机

第四节 面临的威胁(T)

一 国家形象的威胁

二 意识形态的威胁

三 文化市场的威胁

四 文化资源的威胁

五 网络文化的威胁

第六章实现中国梦的文化强国战略路径选择

第一节 增强文化凝聚力

一 重视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滋养作用

二 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

三 强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机制

第二节 培育文化创新力

一 营造创新氛围

二 加大创新投入

三 注重创新方式

第三节 提升文化竞争力

一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二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集群

三 注重塑造文化品牌

第四节 改善文化民生力

一 构建政府主导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二 加大文化产品供给量并提高质量

三 提升文化消费力

第五节 提高跨文化传播力

一 拓展传播内容

二 变革传播机制

三 创新传播方式

参考文献

后记

中国梦视阈下文化强国战略研究是2017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田建军。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梦视阈下文化强国战略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阿含经(下) 电子书
汉译四部《阿含经》——《杂阿含经》、《中阿含经》、《长阿含经》与《增一阿含经》,是由佛陀的圣弟子于佛陀般涅槃的当年夏安居时结集出来的,忠实地汇集了佛陀自成佛以来至般涅槃前所宣讲的教法,由此说明了《阿含经》的原始性、根本性与权威性。在汉传佛教的三藏典籍中,《阿含经》就代表着原始佛教,也是印度部派佛教时期所公认的“根本佛法”。为便于广大信徒与学者更好地了解、学修原始佛教,本书校注者以高丽藏为底本,尽量
增一阿含经(下) 电子书
汉译四部《阿含经》——《杂阿含经》、《中阿含经》、《长阿含经》与《增一阿含经》,是由佛陀的圣弟子于佛陀般涅槃的当年夏安居时结集出来的,忠实地汇集了佛陀自成佛以来至般涅槃前所宣讲的教法,由此说明了《阿含经》的原始性、根本性与权威性。在汉传佛教的三藏典籍中,《阿含经》就代表着原始佛教,也是印度部派佛教时期所公认的“根本佛法”。为便于广大信徒与学者更好地了解、学修原始佛教,本书校注者以高丽藏为底本,尽量
当代哲学经典·西方哲学卷(下) 电子书
一部详细阐述西方哲学的经典之作。
文化世界的意义结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向度 电子书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主导,立足中国场域,同时又有世界维度,探究文化世界的一般意义结构,开创了以工作世界为核心范式的文化世界哲学新理论体系,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并将其拓展和应用到哲学、宗教、诗文化等意识形态实例的意义分析。文化世界哲学就是关于文化世界意义结构的理论体系,是对文化世界是怎么来的、什么是文化世界、怎样建构或创新文化世界等问题的探究,在核心范式的意义上,亦可称为工作世界文化哲学
中华德文化研究 电子书
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互关系的高度深入挖掘和整合中国传统文化中“德文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