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南蛮贸易时代,日本与欧洲交往的丰富历史,对日本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内容简介
:本书叙述了南蛮贸易时代(1542—1650年)日本与欧洲交往的历史,包括葡萄牙人从里斯本、果阿、马六甲到澳门与长崎的航线的开辟,双方贸易关系的建立,经由这些航线多方商品的流通,耶稣会士的东来及其贸易活动与传教事业;也包括日本方面的反应:多地大名前来皈化,派出少年使团——天正使团出使欧洲,幕府最初对贸易活动和传教事业的欲拒还迎,欧洲艺术、神哲学、文学、器物等在日本引发的各阶层的种种观感,以及相应的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和习俗上受到的影响;最后,由于德川幕府的闭关政策,导致的日欧交往的终结。然而,这段短暂、丰富和复杂的历史,仍然可以看作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前接纳西方文化的最重要的和最广泛的预演。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第一章 波澜壮阔的果阿—马六甲—澳门—长崎航线(1542—1640)
引言
一、“日出之国”被“发现”
二、季风、信风、航线与加比丹·莫尔
三、葡萄牙船只及其所载的货物
四、荷兰人、英国人、西班牙人与“朱印船”
五、航线的最后关闭
六、白银的环流
第二章 “天主”与“玛门”:耶稣会与葡日贸易以及教会内部的争议(1560—1640)
一、日本耶稣会的传教事业
二、财政上的困难
三、耶稣会士参与澳门与长崎之间的海上贸易
四、耶稣会内部的争议及其与托钵僧会士的争议
五、“天主”与“玛门”之间的张力
第三章 “天正使团”访问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教宗国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文化输入日本(1582—1590)
一、“天正使团”出访的动因及其在亚洲的行程
二、使团抵达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及罗马教廷
三、欧洲文艺复兴文化输入日本
四、使团成员的肖像画及其最后的结局
附录: 米额尔(千千石)、利奥以及利诺的对话 ——“天正使团”与世界地理知识传入日本
第四章 “南蛮艺术”的光与影:耶稣会与欧洲艺术在日本
一、日本耶稣会的艺术学校
二、尼格劳及其学生的绘画
三、圣母像、耶稣像以及圣徒像
四、南蛮漆器、金属器、“踏绘”以及陶瓷器皿
五、“南蛮寺”以及教会住院建筑
六、日本耶稣会艺术家在澳门、北京等地的活动
七、玛利亚观音像
第五章 南蛮绘画屏风和地图屏风(1568—1650)
一、南蛮屏风
二、地图以及地志画屏风
三、南蛮时代日欧交流的忠实记录
第六章 近代早期长崎城市的开港以及闭关的始末(1570—1640)
一、大村纯忠的皈依和捐赠
二、从丰臣秀吉统一九州至德川家康时代的长崎(1587—1614)
三、“南蛮文化”的氛围
四、从禁教迈向锁国(1613—1637)
五、“岛原之乱”与最后的闭关(1638—1640)
六、1640年后的出岛、“唐人”“唐船”与“唐人屋敷”“漂流人”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南蛮贸易时代:近代早期日本与欧洲交流史(1542-1650)是2024年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作者顾为民。
得书感谢您对《南蛮贸易时代:近代早期日本与欧洲交流史(1542-1650)》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