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共协计算

人机共协计算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开启人机共协新纪元,共筑人类永续发展的明天。

内容简介

本书以“人机共协计算”这一理念为轴,以此对人机交互领域的现象予以归纳,对其未来发展提出一些启发。

全书主要设置为理论篇和技术篇,共11章:

第1~4章是关于人机共协计算框架的理论篇:在回顾人机交互的发展历史中,引出人机共协计算理念的由来,对技术的目的和发展趋势进行讨论,并对人机共协计算框架所涉内容与范畴进行梳理;

第5~11章是基于HEC思考的技术篇:将人工智能、数字正念、自动驾驶、信息交互、设计未来、跨文化设计六个方向与人机共协计算思想相结合,提供一系列相关案例及视角。

作者简介

作者王建民,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教于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多次主持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等科研项目。长期从事实际的企业设计和开发项目。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推荐序一 从人机交互到人机共协计算

推荐序二 心物一如、道器不二

推荐序三 计算领域的一部方向引领性的著作

推荐语

序言

理论篇

第1章 人机交互概述

1.1 人机交互问题的发端

1.2 人机交互是什么

1.3 人机交互社群的现状与展望

第2章 人机交互发展历史

2.1 广义的人机交互范式变革

2.2 人机交互发展中的重要思考

2.3 人机共协计算的定位

第3章 重新思考人与计算机的关系

3.1 人机共协计算思考的由来

3.2 HEC核心价值观

3.3 共协态

3.4 框架组件

3.5 设计原则

第4章 相关领域和研究展望

4.1 相近研究领域

4.2 未来展望

4.3 潜在益处

技术篇

第5章 人·AI共协(Human-Engaged AI)

5.1 概述

5.2 人·AI共协案例研究

5.3 总结

第6章 人机共协计算与注意力调节框架:设计自我调节的正念技术

6.1 背景和研究问题

6.2 相关工作

6.3 注意力调节框架

6.4 应用设计和用户实验结果

6.5 综合讨论

6.6 设计建议

6.7 结论

第7章 智能汽车应用场景中的人、车、环境交互

7.1 智能汽车概述

7.2 智能汽车中的交互

7.3 人机共协共驾下的交互设计案例

第8章 信息交互与人机共协计算

8.1 信息交互的传统关注范围——以语音检索为例

8.2 人机共协计算视角下的信息交互

8.3 未来发展议程

8.4 总结

第9章 设计人机社会中的人机共协关系

9.1 设计概述

9.2 设计与人机共协计算

9.3 人机共协设计实践

9.4 挑战与展望

第10章 设计权利话语示能,赋能全球流动性共协态

10.1 案例背景:社交通信平台的全球竞争

10.2 全球视野设计简述

10.3 设计权利话语示能,打造全球化产品价值主张

10.4 全球流动性的共协态:参与和赋能

10.5 如何协调差异设计中的文化多样性和文化敏感性

第11章 结论

致谢

人机共协计算是2024年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王建民 等。

得书感谢您对《人机共协计算》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无人机仿真技术 电子书
本书系统阐述了无人机系统仿真的基础理论和方法,集基础性、前沿性、实用性为一体。全书共7章,主要内容包括无人机结构与飞行原理、多旋翼无人机设计、4旋翼无人机三维建模、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4旋翼无人机气动模型仿真系统、遥控器调试及仿真飞行操作、航线规划智能仿真飞行等。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无人机相关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无人机方向相关课程等的教材,也可作为社会从事或准备从事无人机仿真技术工作人员的业务
无人机摄影与摄像 电子书
本书从航拍与无人机的起源、概念、分类、品牌及选购要点讲起;之后讲解了无人机飞行与航拍安全,无人机系统、配件与基本操作,摄影基础与无人机设定,无人机摄影与摄像功能等基础知识;接下来详细讲解了航拍运镜、构图与用光等进阶知识;最后讲解了摄影后期与视频后期剪辑的相关知识。本书内容翔实、通俗易懂,并配有大量图片,即便是没有接触过无人机的读者,通过阅读本书也能快速提高航拍水平。本书适合对无人机航拍感兴趣的读者
人机共舞:AIGC时代的工作变革 电子书
面对工作危机,人机混合的“半人马”助你从防守转向进攻,迎接未来工作。
电子战无人机任务载荷原理 电子书
全书共7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无人机机载任务载荷通用技术、机载通信对抗任务载荷原理、机载雷达对抗任务载荷原理、机载导航对抗任务载荷原理等。
共生:4.0时代的人机关系 电子书
未来赢家是那些利用机器的力量获得优势的人。工作场所的主导是人还是机器?在自动化这场游戏中,机器是助人完成任务,还是取代人类岗位?我们将如何以共生方式与机器一起工作?世界顶级公司又是如何在这种非常特殊的关系中蓬勃发展的?《共生:4.0时代的人机关系》使用不同的全球化组织的案例,探讨了机构、公司、个人和教育提供者将如何在发展变化过程中与新技术无缝集成,为智能自动化、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驱动的未来描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