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学人精品:杨天石卷

当代学人精品:杨天石卷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集五十余年思想精华,一览史学大家杨天石的学术人生。

内容简介

本书为著名历史学家杨天石治学多年来的代表性的精品文章和论文结集,收录了作者各时期、各研究阶段的重要作品,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全书共分五大部分,为“论文选辑”“小品·随笔”“书前书后”“忆人怀旧”“咏史杂诗”。另附作者学术的珍贵自述和著作目录。

作者简介

作者杨天石,江苏东台人,1936年2月15日生。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研究生院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博导,南京大学民国史研究中心客座教授、中国现代文化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共党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现代史学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及《中国哲学》编委、《百年潮》杂志主编、《世纪》杂志顾问、《炎黄春秋》特约编委、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专家委员会委员等。 杨天石长期研究中国文化史与中国近代史,尤长于中华民国史、中国国民党史和蒋介石的研究。著有《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蒋氏秘档与蒋介石真相》等二十余种。其中《找寻真实的蒋介石》一书被全国31家媒体共同推选为2008年十大好书,并获香港书奖;《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还原13个历史真相》获2014年《作家文摘及香港《亚洲周刊》“十大图书奖”。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论文选辑

禅宗的“作用是性”说与朱熹对它的批判

一、“作用是性”说是禅宗的理论基点

二、心学取资于禅宗,同样以“作用是性”说为理论基点

三、朱熹区别行为和行为规范,奋力批判“作用是性”说

四、“作用是性”说破坏佛教

五、“作用是性”说破坏理学

六、理论命题的发展自身具有逻辑力量

康有为谋围颐和园捕杀西太后确证

天津“废弑密谋”是维新派的虚构

一、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说“有”,袁世凯、荣禄说“无”

二、天津“废弑密谋”问题疑窦重重

三、维新派自身武力夺权计划的需要

四、一切假话、假史都应该揭露

辛亥革命何以胜利迅速,代价很小?

一、胜利迅速,代价很小

二、原因分析

三、共和告成,完成了一个“段落”,但还留下了许多未完成的“段落”

在华经济利益与辛亥革命时期英国的对华政策

一、一个积极卷入中国政治纠纷的英国商人

二、英国人压迫清政府停战,提出调和方案

三、带头向上海会谈施加压力

四、朱尔典等人改变主张,赞成“共和”

五、日本企图拉拢列强,共同施加压力,遭到英国拒绝

六、上海会谈顺利进展,袁世凯突然变卦

七、在孙中山和袁世凯之间,英国支持袁世凯

八、英国对华政策背后的经济利益

中山舰事件之谜

一、“三二○”之前蒋介石的心理状态

二、中山舰调动经过

三、蒋介石的最初反应和“三二○”之后的日记

四、西山会议派与广州孙文主义学会的“把戏”

五、偶然中的必然

1937:中国军队对日作战的第一年——从卢沟桥事变至南京陷落

蒋介石决定拒和、应战

中国军队力图“先发制人”,但缺乏重武器,上海攻坚战未能取胜

日本陆、海、空军协同,中国反登陆战失利

为维护中苏交通线,蒋介石决定吸引日军改变主战场;为配合外交斗争,蒋介石决定坚守上海

中国军方的大失误,忽视杭州湾防务

南京:守乎?弃乎?

在极端困难的状况下坚持抗战国策

华北战场失利与平型关之捷

结束语

珍珠港事变前夜的中美交涉

一、美日谈判:美国为推迟战争,拟向日本提出妥协方案

二、胡适两电报警,蒋介石强烈反对美国对日妥协

三、蒋介石再电宋子文,宋向美国海、陆、财三部部长求助

四、罗斯福召见宋子文与胡适,宋慷慨陈词,罗无词可答

五、美国顾问拉铁摩尔支持蒋介石

六、美国政府向日本表明强硬态度

七、日军偷袭珍珠港,蒋介石力促组成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小品·随笔

一 谈诗文

李白最佩服的诗人

王充以后又一人——一说李商隐

牙旗玉帐真忧国——三说李商隐

朱熹的“变天”诗

西郊落花何处寻——读龚自珍《西郊落花歌》

谭嗣同的《狱中题壁》诗

鲁迅《自题小像》新探

二 谈美学

两句唐诗的启示

杜牧的《清明》诗

从刘效祖的《挂枝儿》说到艺术的露与藏

读张维屏的《新雷》

三 谈小说

《水浒》为何成了“断尾巴蜻蜓”?——旁门说《水浒》之三

《西游记》断议

陈范与《红楼梦》研究

《斯巴达之魂》和近代中国拒俄运动

四 谈历史

“天王圣明”与杨继盛之死

马桶阵、面具兵与“五虎”制敌

太平天国的“太阳”

《天朝田亩制度》与“割尾巴”

没有不可变的“祖宗之法”——戊戌维新运动一百周年感言

光绪皇帝的新闻思想

保皇会的“妙语妙事”

梁启超游美国而梦俄罗斯

关于托尔斯泰《致一个中国人的信》

章太炎为何要砸拿破仑与华盛顿的头

刘师培的平均奇想

刘师培的“水灾共产主义”

袁世凯伪造的孙中山“卖国协约”

钱玄同自揭老底

柳亚子不当“新顽固”

溥仪要求参加苏联共产党

五 谈古今

以“理”制“欲”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道德要求——略谈宋儒关于“理”“欲”关系的论述,兼谈文化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与阐释问题

吸收与保存两主义并行——简论高旭的文化思想

“格君心之非”与“面刺寡人之过”

“城中好高髻”的联想

说真话真难——也和温总理谈谈心

充分解放精神生产力

书前书后

一 自叙

《寻求历史的谜底》后记

《中华民国史》第二编第五卷前言

《横生斜长集》自序

《百年潮》杂志发刊词

《杨天石文集》自序

台湾七卷本《杨天石文选》自序

《帝制的终结——简明辛亥革命史》自序

《中国国民党史》总序

《钱玄同日记》(整理本)前言

《当代中华诗词名家精品集·杨天石卷》自序

二 序人

《世纪三伟人》导言(代拟稿)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文库”序言(代拟稿)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集刊》序言(代拟稿)

李金华主编《中国审计史》第二卷序

《话说中国》第二卷序

《中日战争国际共同研究》序

日本京都大学《梁启超·明治日本·西方》序

民言无忌——“《同舟共进》精华系列”序

陶涵《蒋介石与现代中国》序

臧运祜《七七事变前日本的对华政策》序

王奇生《党员、党权与党争》序

“中华南社文化书系”总序

闻海鹰《忏慧词人徐自华》序

《美国国家档案馆藏中国抗战历史影像全集》序

《传记文学》丛书总序

《国家记忆》(中国远征军作战图片集)序

《抗战大迁移》总序

怀人忆旧

不文过,不遮丑,不隐恶——刘大年怎样面对自己的历史

一、生日盛会上的突发“抗议”

二、刘大年写过的两篇“恶文”

三、刘大年对待自己历史的“实事求是”精神

忆老丁

愿“唐派史学”后起有人——悼唐德刚先生

忆胡绳

咏史杂诗

金陵访旧

夜登长江大桥,忆武昌起义旧事——武昌起义,共进会与文学社共成其事。1981年,余来三镇,访史迹,登大桥,遥想当年。

游武昌东湖屈子行吟阁——杜甫诗云:“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意有所感。

访沅陵张学良将军幽居处

桃源县漫步

登神农架

车过大青山,听抗日史事

参加中日战争研讨会有感——2002年6月,美国哈佛大学举行中日战争研讨会,出席人员中,有中日两国学者二十余人。

玉女峰遐思——朱熹《棹歌》云:“二曲亭亭玉女峰,插花临水为谁容?”2002年8月,余到武夷,见玉女峰与大王峰遥遥相对,二峰状貌不同,忽生遐思。

参观阎锡山故居

访山西永济普救寺,莺莺故事发生地也

登鹳雀楼

游吉林净月潭——传说,净月潭与日月潭,为天上仙女的两滴泪。

访农安县——农安,即古之黄龙。岳飞与金兵大战时,曾与诸将相约,痛饮黄龙。

贺杜导正八十大寿

赠哈佛大学傅高义教授——代参加夏威夷中日战争讨论会的全体中国学者作

台湾选举有感赠友人

访波恩贝多芬纪念馆,过时不得入

访德国特里尔马克思故居

生日自嘲赠上海施宣圆兄

谒杜甫草堂

有感

重有感,依前韵

三访胡佛研究所

娄山关忆彭德怀——只有很少人知道,娄山关战役的指挥者是彭德怀,感而有作。

题溪口蒋氏遗址

参观汉城韩国战争纪念馆感赋

下笔

题临湖轩,忆马寅初校长

游北京植物园偶想

访金山卫——1937年淞沪之战,我军浴血奋战三个月,敌不得逞,改自金山卫登陆,我军遂溃。

刘公岛凭吊——甲午海战,提督丁汝昌困于岛内,服毒自裁,诗以悼之。

题永嘉情侣峰

题永嘉剪刀峰

访永嘉丽水古村

再登庐山

赞婺源

谒陈寅恪墓有感

嵩山谈禅

晚岁

夜抵苏州,赴南社研究会之约

偶感

黄鹤楼

记得

访故里

访浙江黄公望隐居地

富春江舟行

题周庄迷楼,怀南社诸子

元大都遗址考古

自厦门渡海舟中口占

登金门岛

晓起

望春

除夜方作《赫尔利调停国共关系》文

江阴吊阎公应元

寄望

夜走南苑——赴南苑机场车中,忆四十余年前任教该地,假日到北京图书馆读书,出馆时无车,夜深步行归校,而又不敢以实情告人。

八十感怀

贺柳亚子、尹瘦石诗画联展

偶感,偷鲁迅句意

天津讲学归途,遇大雪

附录一 从培训拖拉机手到学部委员

一、北大毕业前后

二、我怎样走进近代史研究所的大门

三、我的学术之路

四、入选文史馆馆员和荣誉学部委员

附录二 杨天石著作目录(只收专书,以出版时间为序)

一、个人著作

二、合著

三、主编

四、资料与古籍整理

五、工具书

总序

杨天石

自序

当代学人精品:杨天石卷是2016年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杨天石。

得书感谢您对《当代学人精品:杨天石卷》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钦定、协定与民定.中华学人丛书 电子书
通过载泽的考察,清廷认识到宪法可以巩固君权,通过达寿的考察,清廷认定用钦定的办法制宪是确保宪法巩固君权的不二法门。这与民间所主张的制宪方法相冲突,预备立宪期间的制宪活动,遂演变成一场对制宪权的争夺。从1908年的《宪法大纲》到1911年的《大清帝国宪法》草案,清廷均坚持钦定,牢牢控制制宪权。但在革命风暴的冲击下,清廷放弃钦定,并很快连协定也放弃,宣布宪法全由民定。只是此时已经民心尽失,清廷非但未能
唐代中央政权决策研究.中华学人丛书 电子书
探究唐王朝治乱兴衰背后国家行政与决策体制的关键作用,寻求唐代治国之道。
明代秀才的生活世界.中华学人丛书 电子书
本书对明代秀才的生活世界进行了详尽的考察。
筑影长城——杨东长城摄影集 电子书
本书精选200余张不同地域、不同季节、不同历史背景下的长城的照片,结集成册,记录下长城的雄伟壮丽、气势磅礴、婉蜓盘旋与起伏连绵。
天童禅寺史话 电子书
本书介绍了天童禅寺悠久的历史和禅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