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磁同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及其控制(第2版)

永磁同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及其控制(第2版)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全面介绍永磁同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的构成、工作原理和控制技术。

内容简介

本书是在第1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内容覆盖数学模型、仿真建模和应用实例三个层面。

全书内容包括: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结构与基本工作原理、动态数学模型、仿真模型以及有限元建模分析;电压型逆变器的工作原理、仿真建模与常见的PWM控制技术;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工作特性及其在正弦交流电压源、电压型逆变器供电下的工作特性;用于电机控制的常见数字微控制器及PWM算法实例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缩略语及变量符号

第1章 绪论

1.1 电动机类型

1.2 电动机应用概述

1.3 电动机控制策略

1.4 电动机调速系统的构成及其研究方法

小结

练习题

第2章 PMSM结构与基本工作原理

2.1 PMSM结构

2.1.1 定子

2.1.2 转子

2.2 旋转变压器

2.2.1 工作原理

2.2.2 解码电路

2.3 PMSM加工流程介绍

2.4 PMSM的工作原理

2.4.1 定子绕组与永磁转子的作用力

2.4.2 定子绕组与凸极转子的作用力

2.4.3 电动机的基本控制模式

小结

练习题

第3章 PMSM动态数学模型

3.1 PMSM的物理模型

3.2 三相静止坐标系的PMSM动态数学模型

3.2.1 定子电压方程

3.2.2 定子磁链方程

3.2.3 电动机转矩方程

3.2.4 动力学方程

3.2.5 基于MATLAB的转矩公式分析

3.3 坐标变换

3.4 dq转子坐标系的PMSM动态数学模型

3.4.1 dq坐标系PMSM动态数学模型推导

3.4.2 基于MATLAB的PMSM数学模型化简

3.4.3 PMSM等效电路图

3.5 电动机矢量图

小结

练习题

第4章 PMSM的MATLB仿真建模

4.1 MATLAB/SIMULINK简介

4.2 基于分立模块的PMSM仿真建模

4.3 基于S-Function的PMSM仿真建模

4.4 基于Specialized Power Systems的PMSM仿真建模

4.5 仿真对比分析

4.5.1 正弦电压供电PMSM直接起动的仿真波形对比

4.5.2 不同仿真模型仿真效率比较

4.5.3 不同变换矩阵系数的影响

4.5.4 恒幅值变换与恒功率变换的对比

4.6 带有整流器负载的多相永磁同步发电机的电路法建模

4.6.1 PMSG电路法建模说明

4.6.2 PMSG电路法模型举例

小结

练习题

第5章 PMSM的JMAG有限元分析模型

5.1 JMAG软件的功能与特点

5.2 有限元分析的主要步骤与分析功能简介

5.3 JMAG-RT电机模型与SIMULINK的联合仿真

小结

练习题

第6章 PMSM稳态工作特性

6.1 电流极限圆

6.2 电压特性

6.2.1 电压极限椭圆

6.2.2 电压控制下的电动机电流

6.3 转矩特性

6.3.1 转矩与电流幅值及相角的关系

6.3.2 转矩与id和iq的关系

6.3.3 恒转矩曲线

6.3.4 最大转矩/电流曲线

6.3.5 电压限制下的电动机转矩

6.4 机械特性

6.5 功率因数

6.6 电动机参数变化对电动机的影响

小结

练习题

第7章 理想正弦交流电压源供电环境下PMSM的工作特性

7.1 恒定电压、恒定频率的正弦交流电压源供电环境下PMSM的工作特性

7.1.1 PMSM稳态工作特性分析

7.1.2 PMSM起动过程分析

7.1.3 PMSM运行稳定性分析

7.2 额定频率以下变频正弦交流电源供电环境下PMSM的工作特性

7.2.1 恒定频率下的PMSM工作特性

7.2.2 不同频率下的PMSM工作特性

7.3 额定频率以上变频正弦交流电源供电环境下PMSM的工作特性

小结

练习题

第8章 三相电压型逆变器的构成与工作原理

8.1 三相电压型逆变器的构成

8.1.1 功率二极管

8.1.2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

8.1.3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

8.1.4 功率母排

8.1.5 吸收电路

8.1.6 电容器

8.1.7 电压电流检测电路

8.1.8 典型的驱动模块

8.2 三相电压型逆变器的工作方式

8.2.1 能量传递的三种方式

8.2.2 三相电压型逆变器的两种导通方式

8.2.3 输出相电压特点

8.3 三相电压型逆变器MATLAB仿真建模

8.3.1 基于SIMULINK分立模块的逆变器建模

8.3.2 基于Specialized Power Systems库的逆变器模型

8.3.3 基于Simscape库的逆变器物理建模

小结

练习题

第9章 电压型逆变器控制技术

9.1 方波运行模式及仿真建模

9.1.1 方波运行模式

9.1.2 方波运行模式的电压型逆变器仿真建模

9.2 SPWM技术及仿真建模

9.2.1 SPWM技术原理分析

9.2.2 载波比与调制比

9.2.3 输出电压基波幅值特点

9.2.4 仿真建模

9.3 SVPWM技术及仿真建模

9.3.1 两电平电压型逆变器电压空间矢量

9.3.2 SVPWM线性组合算法

9.3.3 SVPWM几何特征

9.3.4 SVPWM技术特点

9.3.5 SVPWM算法的仿真建模

9.3.6 不连续空间矢量PWM

9.3.7 过调制区域的SVPWM

9.4 CHBPWM技术及仿真建模

9.4.1 CHBPWM技术原理

9.4.2 CHBPWM技术特点

9.4.3 CHBPWM仿真建模分析

小结

练习题

第10章 电压型逆变器供电变压变频调速系统的特殊问题

10.1 主电路结构

10.2 整流电路

10.3 VSI输入侧滤波器

10.4 VSI输出滤波

10.5 EMI滤波器

10.5.1 EMC与EMI简介

10.5.2 VSI逆变器中的EMI

10.6 VSI主要变量的讨论

10.7 VSI的功率损耗

小结

练习题

第11章 电机控制用数字微控制器

11.1 概述

11.2 TMS320F24x

11.2.1 TMS320F24x性能特点

11.2.2 SVPWM算法实现

11.3 TMS320F2812

11.3.1 性能特点

11.3.2 基于SIMULINK的DSP中的SVPWM程序开发

11.4 英飞凌TC29x

11.5 飞思卡尔DSP56F807

11.6 英飞凌XMC系列单片机

小结

练习题

第12章 PMSM的矢量控制变频调速系统

12.1 PMSM转子磁场定向矢量控制技术概念

12.2 典型的转子磁场定向FOC控制PMSM变频调速系统

12.2.1 dq坐标系电流闭环PI调节的FOC控制系统

12.2.2 三相静止坐标系定子电流滞环控制FOC控制系统

12.2.3 转矩控制的FOC控制系统

12.2.4 电压解耦型FOC控制系统

12.2.5 含逆变器直流电压闭环的FOC控制系统

12.3 PMSM矢量控制变频调速系统建模与仿真分析

12.3.1 FOC控制变频调速系统仿真建模

12.3.2 FOC控制变频调速系统仿真结果与分析

12.3.3 矢量控制变频调速系统的五要点分析法

小结

练习题

第13章 PMSM的直接转矩控制变频调速系统

13.1 直接转矩控制技术原理

13.1.1 定子磁链控制原理

13.1.2 电动机转矩控制原理

13.1.3 PMSM转矩增量分析

13.1.4 两种磁链轨迹控制方案

13.1.5 定子磁链观测器

13.2 传统直接转矩控制中PMSM转矩脉动分析

13.3 PMSM直接转矩控制变频调速系统性能改善方案

13.3.1 基于扩充电压矢量表的改进方案

13.3.2 基于调节电压空间矢量占空比的改进方案

13.4 PMSM直接转矩控制变频调速系统仿真建模与分析

13.5 DTC与FOC的对比

小结

练习题

第14章 PMSM变频调速系统应用实例

14.1 PMSM在国内电动汽车中的应用

14.1.1 国内的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14.1.2 PMSM电动机及控制器性能指标

14.1.3 电动汽车控制系统实例分析

14.2 PMSM变频调速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

14.2.1 列车概况

14.2.2 牵引电气系统

小结

练习题

第15章 PMSM参数获取及典型试验

15.1 PMSM的三相耦合电感电路模型

15.2 相电阻

15.3 永磁磁链

15.4 转子的零位置

15.5 电机的极对数

15.6 Ld与Lq

15.7 电机对拖试验

15.8 电机效率MAP图

15.9 PMSM的主动短路运行

附录

附录A 两相静止坐标系中PMSM数学模型

附录B SIMULINK分立模块搭建出PMSM仿真模型

附录C S-Function实现PMSM仿真建模的程序

附录D 采用类似SPWM方式实现SVPWM的仿真模型

附录E PMSM标幺值数学模型

附录F MTPA相关公式汇总

附录G 英飞凌XMC1300单片机的SVPWM程序

附录H 基于SIMULINK的TMS320F2812矢量控制程序

附录I SIMULINK模块使用注意事项与常见问题调试

附录J 国内外电动机调速系统相关标准的标准号及名称

附录K SVPWM的调制电压及逆变器输出电压的频域分析

附录L 电压解耦和速度等因素对电流控制的影响

参考文献

永磁同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及其控制(第2版)是2022年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作者袁登科 编著。

得书感谢您对《永磁同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及其控制(第2版)》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电气化铁路供电系统及其电能质量控制技术 电子书
本书在介绍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系统的基础上,对电气化铁路电能质量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控制技术进行了介绍,最后提出电气化铁路新型供电技术。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 第3版 电子书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第3版》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现代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理论,并对电力拖动控制系统的静、动态特性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还介绍了数字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特点及数字化设计方法。本书包含4篇内容,共分为12章。第1篇依据直流电动机的广义数学模型,建立了直流电动机的闭环控制结构及相应的控制系统,分析了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静、动态特性,介绍了可逆直流调速系统的运行方法。第2篇讲述现
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系统 第3版 电子书
本书分“汽车电器”和“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两篇。第一篇主要介绍了传统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类型及故障检修,第二篇主要介绍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结构类型及主要控制系统的故障检修方法。本书注重系统性和理论上的适当深度,以满足本科学生学习的需要,同时以典型汽车电器和电子控制系统为例,介绍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系统故障检修的实践知识,以满足本科学生学习并掌握实践技能的需要。对汽车类高职学生,本书
系统核与核度理论及其应用(第2版) 电子书
系统核与核度理论提出者与时俱进之作,详细介绍系统核与核度理论的产生背景、及应用状况,为复杂网络系统提供优化、应用的有力方法论核工具。
永磁发电机机理、设计及应用 第2版 电子书
本书深入浅出地给出了永磁发电机的温升、冷却、效率的理论和实际计算方法及永磁发电机主要零部件材料的选择及其刚度、强度理论和计算。本书共十二章,内容包括绪论、永磁体的应用、永磁体的种类及性能、永磁体的磁路及永磁发电机的磁路计算、永磁发电机的额定数据、功率和主要尺寸的确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