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在这些静宜女中毕业的优秀女性的人生故事中,我们能体悟到一座城市、一个时代的精神气节。
内容简介
本书记录了八位毕业于静宜女中的优秀学子的人生故事。她们是执着于信念的王佩英、生物化学家王克勤、老鲁艺任均、艺术家孙维世、从小投身革命的席佩兰(李野)、台湾女作家郭晋秀、电影表演艺术家赵抒音和南丁格尔奖获得者吴静芳。作为静宜人的骄傲,她们身上无时无刻不体现着新女性难能可贵的社会责任和担当。在静宜女中所受的教育是她们排除万难、奋力前行的潜在动力。通过平凡而充实的人生,她们将静宜精神代代相传。
作者简介
编者徐玲,开封八中音乐高级教师,60年代生人,祖籍甘肃。2004年获“河南省教学标兵”称号。中国合唱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小说《植物泪》。现从事静宜文化研究。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
静宜英魂 ——王佩英
不懈探求生命的奥秘 ——中国脂蛋白和载脂蛋白的奠基者王克勤
一、 青少年时期
二、 大学学习期间:1936—1947年
三、 回国初期
(一)尽快研制出优质冻干人血浆,以解抗美援朝战争之急
(二)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
四、 “文革”期间
五、 改革开放后迎来科研的第二个春天(1978—2010)
(一)中国脂蛋白和载脂蛋白的奠基者和开拓者
1. 建立多种脂蛋白、载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受体的研究方法
2. 在国际上首先提出高密度脂蛋白受体途径代谢胆固醇及其酯的假说
3. 高脂蛋白血症的分型
4. 载脂蛋白结构研究
(二)培养研究生和进修生
任均:从静宜女中走出的老鲁艺
一、 在静宜女中接受外国修女品德教育
二、 父亲任芝铭把她送到延安
三、 大下大漏,小下小漏,不下还漏
四、 冼星海动员她参加了《黄河大合唱》
五、 在鲁艺戏剧系学话剧,却多演京剧
六、 参加延安第一场古装传统戏演出
七、 毛泽东鼓励发展传统戏,请听京剧唱片
八、 进入延安平剧研究院
九、 窑洞塌了,一家三口被埋在里边
十、 在杨家沟听周恩来讲“窦尔敦性格”
十一、 黄河上的艄公保住了他们的命
十二、 脱离了舞台生涯
十三、 《我这九十年》回忆历史
无尽的才华,无尽的痛 ——记静宜女中走出的艺术家孙维世
一、 革命家庭
二、 走向延安
三、 艺术人生
四、 无尽的痛
【参考资料】
我的妈妈席佩兰(李野)
一、 走上革命道路
二、 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
三、 中原女战士
四、 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奠基人
五、 从《北京日报》到北京出版社 ——“文革”前后
六、 女儿对妈妈的评价
七、 在中宣部工作和离休前后
八、 晚年生活
九、 最后的日子
后记
【参考资料】
静宜女中放飞的女作家:郭晋秀
红叶
西瓜大又甜
演斑斓五音 抒世间真情 ——记电影演员赵抒音
一、 祖父、父亲和母亲
二、 少时生活:常为影片里人物的悲惨命运流泪
三、 妇女宣传队中最小的队员
四、 在实验演剧队遇到棘手事
五、 在漫长的旅途中他们结婚了
六、 拍第一部影片:导演史东山的工作态度使她感受颇深
七、 从重庆去上海,调至中国万岁剧团
八、 在“中制”重拍故事片,坚守上海等待解放
九、 成为上海电影制片厂最早的演员之一
十、 拍《妇女代表》:去农村女干部家体验生活
十一、 不该被抛弃的《谁是被抛弃的人》
十二、 《今天我休息》:五十多年后仍被誉为经典
十三、 拍《李双双》:向张瑞芳学习的好机会
十四、 拍《金沙江畔》:顾全大局,责任心强的演员
十五、 在“文革”的高压下:一家六口有五人去了农村
十六、 拍《赤脚医生》和新版《渡江侦察记》
十七、 创作的“第二个春天”
十八、 退休后的生活:继续发挥余热
十九、 从艺经验的总结
附:赵抒音演艺年表
追随高贵的灵魂 ——记第33届南丁格尔奖获得者吴静芳
后 记
静女其姝:从静宜女中走出的她们是2016年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作者徐玲 编著。
得书感谢您对《静女其姝:从静宜女中走出的她们》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