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学术界第一部有关兵部尚书制度的研究专著,具有填补学术空白的意义。
内容简介
三公九卿制向三省六部制的转变,是中国古代官制发展史上最重大的变化,而魏晋南北朝便处于这一承上启下的时代。汉代三公九卿制的式微和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确立,乃是这一时期官制演变的大势。本书研究的对象——魏晋南北朝隋代兵部尚书即为三省六部制下的重要职官制度。
兵部尚书作为尚书省六部之一,在历史上存在了一千五百多年时间,本书所研究的内容为兵部尚书形成、确立和定型时期的历史。兵部尚书(五兵尚书)的最初出现是在曹魏时期,但现存史料难以看到相关记载,故本书的研究始于西晋时期。两晋南北朝时期,虽然在个别政权也可见到“兵部尚书”和“兵部”之名,但主要是以“五兵尚书”和“七兵尚书”之名而存在。隋朝建立后继承北齐及北周“兵部”相关制度,确立起完备的兵部尚书制度,并为唐朝所继承。隋朝尚书六部二十四司制度的全面调整,确立起更为成熟完备的兵部尚书制度,兵部四司有的承袭自魏晋南北朝五兵尚书或七兵尚书,有的则承袭自其它尚书部门。
兵部尚书作为中国古代(魏晋以后)最高军事行政机构,承担武官选举和兵役征调、武器营造管理以及国土资源管控等重要的职责,是官僚机构中举足轻重的部门。然而遗憾的是,学界对这一制度的系统研究尚未出现,本书是学术界第一部有关兵部尚书制度的研究专著,具有填补学术空白的意义。有关这一时期兵部尚书的文献记载颇为零星,本书全面钩稽传世文献和碑刻资料,穷尽史料内涵,对兵部尚书制度的渊源流变、担任者的人员构成以及兵部尚书的职能、兼职、迁转及其在尚书省的地位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考察。
作者简介
作者张金龙,1965年5月生,甘肃甘谷人,历史学学士(北京大学,1986)、博士(北京师范大学,1998)、博士后(南京大学,2000),二级教授(山东大学,2009),北京市特聘教授(2011)。现为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主任。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霍英东高校青年教师基金,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人文社会科学类)、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多项学术奖励。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之《南史》修订项目。在《历史研究》、《民族研究》、《中国史研究》、《文史》、《文史哲》、《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漢學研究》等海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著有《北魏政治与制度论稿》、《魏晋南北朝禁卫武官制度研究》、《北魏政治史》一~九、《治乱兴亡——军权与南朝政权演进》、《魏晋南北朝文献丛稿》等学术论著。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首都师范大学史学丛书
一 唐前尚书机构演变概略
二 唐前“兵部”尚书之组织系统
三 五兵尚书
(一)“五兵”释义
(二)五兵尚书概说
(三)魏晋十六国五兵尚书
(四)南北朝五兵尚书
四 七兵尚书
(一)十六国七兵尚书
(二)北魏七兵尚书
(三)北朝后期七兵尚书
五 兵部尚书与兵部中大夫
(一)十六国兵部尚书
(二)西魏兵部尚书
(三)北周兵部中大夫
(四)隋朝兵部尚书与行台兵部尚书
六 隋兵部职方、驾部、库部司溯源
(一)“职方”溯源
(二)“驾部”溯源
(三)“库部”溯源
七 “兵部”尚书之职能
(一)掌“兵要”——军事行政
(二)掌武官选举
(三)参决国政
(四)平叛征讨
(五)临时差遣
八 “兵部”尚书之迁转关系
(一)五兵尚书之迁转关系
(二)七兵尚书之迁转关系
(三)兵部尚书、兵部中大夫之迁转关系
九 “兵部”尚书之兼领加官
(一)五兵尚书之兼领加官
(二)七兵尚书之兼领加官
(二)隋朝兵部尚书之兼领加官
十 “兵部”尚书在尚书省之地位
(一)五兵尚书在尚书省之地位
(二)七兵尚书在尚书省之地位
(三)隋朝兵部尚书地位的变化
结语
附录 《唐代工部尚书研究》序
参考文献
后记
唐前“兵部”尚书研究是2018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作者张金龙。
得书感谢您对《唐前“兵部”尚书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