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图文并茂,主要介绍了中国和东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保护的总体情况。
内容简介
随着生物多样性减少和生态系统退化加剧,全球及本区域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日益关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保护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上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成为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的重点领域之一。中国与东盟一致认为,应积极开展中国—东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保护合作,加强交流与合作,互相借鉴成功经验,共同应对国家和区域层面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挑战。
作者简介
作者彭宾,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处长。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致谢
编著者
前言
缩略表
引言
第一章 东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恢复概况
1.1 东盟地区概况
1.2 东盟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1.3 东盟的生物多样性大国
1.3.1 文莱——黑湖之乡和绝美的湖滨步道
1.3.2 柬埔寨——洞里萨湖(大湖)和吴哥窟
1.3.3 印度尼西亚——拥有独特动植物群的17000个岛屿
1.3.4 老挝——拥有壮观景色的东南亚内陆国家
1.3.5 马来西亚——壮观的大石灰岩溶洞、高峰和世界上最古老的森林
1.3.6 缅甸——宝塔、圣地和茵达部落的土地
1.3.7 菲律宾——举世闻名的海龟产卵区
1.3.8 新加坡——无缝的绿色公园和街景
1.3.9 泰国——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文化使游客喜闻乐见
1.3.10 越南——全球植物育种中心之一
1.4 东盟生态系统:东盟生产力的引擎
1.4.1 森林和山地
1.4.2 湿地生态系统
1.4.3 海洋和沿海生态系统
1.4.4 农业生态系统
1.5 东盟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
1.6 东盟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驱动力
1.6.1 栖息地破坏和破碎化
1.6.2 气候变化
1.6.3 外来物种入侵
1.6.4 生物资源的不可持续利用和过度利用/偷猎
1.6.5 污染
1.7 东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保护措施
1.7.1 制定和实施生物多样性和生态保护政策、法律和法规
1.7.2 区域性倡议
1.7.3 跨境保护地
1.7.4 区域性机构
1.7.5 区域性网络
第二章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概述
2.1 中国经济、社会和自然条件
2.1.1 中国地理、经济与社会概况
2.1.2 中国的物种多样性
2.1.3 中国生态系统
2.2 中国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驱动因素
2.2.1 生境的破坏和丧失
2.2.2 生境破碎化
2.2.3 生境退化和污染
2.2.4 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
2.2.5 外来物种入侵
2.2.6 全球气候变化
2.3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机遇与挑战
2.4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
2.4.1 正在实施的项目及行动
2.4.2 未来战略与行动规划
第三章 中国和东盟生物多样性与生态保护的良好实践
3.1 基于社区的自然资源管理
3.1.1 案例研究:菲律宾伊富高省木咏(Muyong)林地的传统森林管理
3.1.2 案例研究:越南——种植红树林拯救生命和财产
3.1.3 案例研究:完善泰国的红树林管理
3.1.4 案例研究:成功的管理——马来西亚马当红树林保护区
3.1.5 案例研究:菲律宾八打雁卡拉塔根的社区推动红树林修复倡议
3.2 加强环境教育和环境意识的项目
3.2.1 案例研究: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利用交通工具推广自然旅游目的地
3.2.2 案例研究:新加坡双溪布洛湿地保护区中引入环境教育创新
3.2.3 案例研究:在泰国自然步道上竖立无脊椎动物解说牌
3.2.4 案例研究:文莱墨林本湖遗产公园——通过考古展览和自然解说步道开展自然教育
3.2.5 案例研究:菲律宾聚焦于民都洛水牛的环境意识提高活动
3.2.6 案例研究: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菲律宾重拾基于社区的河流和海岸资源保护的本地知识
3.2.7 案例研究:泰国塔廊省的河流和沿海生态系统的保护
3.2.8 案例研究:在文莱、柬埔寨、缅甸、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利用土著居民和地方社区的节日、庆典和实践保护生物多样性
3.3 动员社区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提高生计
3.3.1 案例研究:缅甸茵莱湖野生生物保护区的水上园林
3.3.2 案例研究:缅甸在区划原则及综合生态恢复和农耕方法的基础上,在茵莱湖整合各利益相关方的生态系统方法
3.3.3 案例研究:马来西亚的家庭住宿项目
3.3.4 案例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当地生计——印度尼西亚传统橡胶农林体系
3.3.5 案例研究:菲律宾国家绿化计划
3.3.6 案例研究:越南林同省的森林环境服务付费政策
3.4 在东盟遗产公园和其他保护地示范生态旅游
3.4.1 案例研究:马来西亚,让每一位游客欣赏自然美景和文化
3.4.2 案例研究:缅甸东盟遗产公园在生态旅游项目中凸显文化内涵
3.4.3 案例研究:老挝基于社区生态旅游的生态导游服务
3.4.4 案例研究:马来西亚东盟遗产公园生态旅游的导游系统
3.5 执法能力建设
3.5.1 案例研究:加强合作以强化印度尼西亚东盟遗产公园的管理和法律执行
3.5.2 案例研究:通过“亚洲地区应对濒危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行动”提高保护和执法人员的能力
3.6 示范良好管理
3.6.1 案例研究:柬埔寨东盟遗产公园保护的多方参与保护
3.6.2 案例研究:菲律宾保护地管理委员会将多方管理制度化
3.6.3 案例研究:菲律宾阿波山国家公园的共管与协作
3.6.4 案例研究:部落议会和志愿护卫队帮助保护菲律宾公园的生物多样性
3.7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发展的整合
3.7.1 案例研究:桂西南石灰岩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
3.7.2 主要活动内容
3.7.3 结果和产出
3.7.4 案例研究:广西来宾市“差别考核”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3.8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跨境合作
3.8.1 案例研究:云南省西双版纳生物多样性廊道示范
3.8.2 案例研究:中国-越南东黑冠长臂猿跨境保护
第四章 结论
(1) 基于社区的自然资源管理
(2) 环境教育和环境意识
(3) 动员社区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提高生计
(4) 遗产公园和其他保护地的生态旅游
(5) 执法能力建设
(6) 良好管理
(7)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发展的整合
(8)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跨境合作
参考文献
中国—东盟生物多样性保护案例研究是2014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彭宾。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东盟生物多样性保护案例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