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社理论为指导,研究了我国农业合作社问题。
内容简介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社理论为指导,研究我国农业合作社问题。书中介绍了合作社的有关概念,从内容、逻辑、原则等几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经济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对我国农业合作社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概括;对国外农业合作社的发展进行了梳理;运用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社理论,提出了我国现阶段农业合作社的发展策略,即生产合作、流通合作并重,以土地股份合作社为主、多种农村经济合作形式并存的建议。
作者简介
作者丁俊华,河南大学讲师,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序
前言
第一章 导论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成果述评
(一)国外农业合作社理论研究综述
(二)国内农业合作社理论研究综述
(三)国内外农业合作社理论研究述评
三 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框架
(二)研究方法
四 可能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一)可能的创新
(二)不足之处
第二章 农业合作社有关概念
一 合作社的定义
(一)合作社定义本身
(二)对合作社定义的诠释
二 合作社的基本原则
(一)1937年的罗虚代尔原则
(二)1966年修订的合作社原则
(三)1995年修订的合作社原则
三 合作社有关概念区分
(一)合作社与集体所有制企业
(二)合作社与股份公司
四 合作社的分类
(一)以合作社社员为标准进行划分
(二)以合作社功能为标准进行划分
(三)以合作社筹资方式为标准进行划分
五 本书关于农业合作社的概念界定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合作社的理论指导
一 马克思恩格斯以前的合作经济思想
(一)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合作经济思想
(二)罗虚代尔公平先锋社的创建及其原则
(三)合作社理论的发展与流派
二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合作经济的一般理论
(一)合作经济是生产社会化的产物
(二)合作社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中间环节
(三)生产合作是合作制的主要形式
(四)国家政权对合作社具有决定作用
三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农业合作社的基本理论
(一)关于农业合作社重要地位的理论
(二)关于农业合作社土地所有制形式的理论
(三)关于农业合作社主要类型的理论
(四)关于发展农业合作社基本原则的理论
四 列宁的农业合作社理论
(一)列宁农业合作社理论的形成
(二)列宁农业合作社理论的主要内容
五 毛泽东的农业合作社思想
(一)毛泽东农业合作社思想的发展脉络
(二)毛泽东农业合作社思想的主要内容
六 邓小平的农业合作社思想
(一)发展农业合作社要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
(二)主张让农民在自主经营的基础上开展合作
(三)提出了“两个飞跃”的战略思想
第四章 国外农业合作社的发展及其启示
一 发达国家农业合作社发展概况
(一)发达国家农业合作社的一般特征
(二)发达国家农业合作社的发展模式
二 发展中国家农业合作社发展概况
(一)发展中国家农业合作社的一般特征
(二)发展中国家农业合作社的主要类型
三 国外农业合作社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一)根据我国国情选择适宜的农业合作社发展模式
(二)正确处理农业合作社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三)尊重农民意愿
第五章 改革开放前我国农业合作社的发展历程
一 新中国成立前的农村合作社
(一)近代农业合作思想的传播与中国早期的农业合作运动
(二)国民政府领导的农业合作运动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的农村合作运动
二 合作化时期的农业合作社
(一)互助组
(二)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三)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四)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经验和教训
三 人民公社时期的农业集体化
(一)人民公社体制的建立
(二)人民公社受挫后的初步调整
(三)人民公社初步调整的中断
(四)继续调整——被迫退到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体制
(五)人民公社解体
(六)人民公社的教训
第六章 改革开放后我国农业合作社的新发展
一 现阶段我国发展农业合作社的必要性
(一)发展农业合作社是我国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要
(二)发展农业合作社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 新型农业合作社发展概况
(一)新型农业合作社的产生背景
(二)新型农业合作社的主要类型
三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
(一)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性质和特征
(二)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发展历程
(三)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发展现状
(四)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治理机制与发展态势
(五)典型案例——彭水县苗妹香香优质农产品股份合作社
四 农民专业合作社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历程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治理机制与发展态势
(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增收效应
(五)典型案例——新民市福德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
五 我国现行农业合作社的发展模式
(一)“能人”带动型发展模式
(二)龙头企业带动型发展模式
(三)农技服务部门带动型发展模式
(四)政府推动型发展模式
(五)四种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
六 国内典型发展模式案例介绍
(一)国内典型发展模式案例
(二)国内典型发展模式案例的启示和借鉴
第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策略
一 影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的因素
(一)资源禀赋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
(二)经济体制因素
(三)政治因素
(四)文化传统因素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合作社的发展模式
(一)要发展多种形式的合作经济
(二)以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为主要发展方向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合作社的发展策略
(一)进行理论创新以设计新型农业合作社的总体框架
(二)进行制度创新以搭建新型农业合作社的制度结构
(三)进行组织创新以完善新型农业合作社的治理结构
(四)加强政府支持以改善新型农业合作社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一 经典文献
二 研究著作
三 论文类
四 学位论文
五 外文资料
六 其他
后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合作社发展研究是2016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丁俊华。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合作社发展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