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了解中国鬼的观念与文化,从而深入洞察历史与人心。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有一个鬼的世界,它在广被接受的文化话语体系或宏大叙事中并不明显。然而,这个阴暗的鬼世界一直是中国过往的一部分。想要完整认识中国,洞察历史与人心,就不能不了解鬼。
在早期中国,人们认为鬼是从哪里来的?它们长什么样?人们如何认知和对待鬼,如何想象它们与生人的关系?鬼在信仰体系中的作用是什么?它们如何影响文学、艺术,并改变人们的世界观?是什么让鬼变得可怕?是什么让它们充满恶意?又是什么让它们也很脆弱?人们从什么时候开始以温和的方式谈论鬼,以及为什么?
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教授蒲慕州,采用跨学科的方法,从宗教、历史、社会理论、心理认知等多角度,追溯了从远古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所存在的鬼观念;并将中国的鬼与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和美索不达米亚的鬼进行比较,揭示每种文化的个体特征。
作者简介
作者蒲慕州,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教授。少数于古代埃及、古代中国社会与宗教、比较古代史研究三方面均有建树的学者,其中文著作主要有《追寻一己之福:中国古代的信仰世界》《墓葬与生死:中国古代宗教之省思》《法老的国度》《历史与宗教之间》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插图
序言
中译本序
第一章 鬼:人性的另一面
论鬼
鬼的跨文化类型
探索早期中国的鬼
本书章节说明
第二章 早期中国鬼的初迹
“鬼”的含义与起源
鬼的形象
鬼与人的关联
仪轨与驱鬼
墓葬仪式
日常生活中的驱鬼仪式
鬼概念的宗教与社会背景
第三章 帝国规制与在地变化
秦汉官方宗教的本质
秦汉时期的鬼信仰
傩:驱鬼之术
鬼与阴间
鬼形象的变化
第四章 启明幽暗的鬼故事
追寻志怪中的鬼
鬼的类型
直抒胸臆的鬼
容易受伤的鬼
女鬼
寻仇的鬼
善意的鬼
待助的鬼
任性的鬼
志怪文学的创作理念
正义
道德
诙谐与怀疑
鬼作为宗教信仰的传播媒介
志怪故事的宗教意涵
第五章 早期道教文化中的鬼
道教信仰中鬼的起源
鬼的形象
驱鬼仪式
新鬼,抑或旧鬼?
第六章 早期中国佛教对鬼的降伏
早期佛教文本中的“鬼”
早期佛教对鬼的降伏
诵佛号,唱佛经
使法器,办法会
僧为法身
与在地信仰系统的竞争
比较佛教中鬼的起源
第七章 比较研究视野下的中国鬼现象
参考文献
早期中国的鬼是2023年由新星出版社出版,作者蒲慕州。
得书感谢您对《早期中国的鬼》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