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内容简介
出没于古代器物与画像中的鸟兽草木,题材广泛,映现着人们与自然界生物丰富密切的关联,以及由此形成的文化含义和艺术脉络。
《中华文化新读丛书:文物中的鸟兽草木》通过描述这些图案、纹样的风格,剖析其意涵,来推想古人对自然资源的认识、改造与利用,复原彼时的生态环境与社会生活,追踪古族的征伐与迁徙,再现悠远的宗教礼仪与信仰,呈现出考古材料多方面的价值。
作者简介
刘敦愿(1918-1997),湖北汉阳人。山东大学历史系、中文系教授。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美术史学家。1939-1944年就读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科,毕业后曾在四川省图书馆等单位工作。1947年应聘于山东大学,先后在中文系、历史系执教。早年致力于山东地区田野考古调查,对建立山东早期考古学文化序列有重要贡献。晚年专注于美术考古研究,针对史前陶器艺术、商周青铜艺术、东周与汉代绘画艺术等问题撰写了一系列论文,在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著有《刘敦愿文集》。
郑岩,先后毕业于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曾在山东省博物馆、中央美术学院工作多年,现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著有《逝者的面具》《年方六千》《铁袈裟》等。
章节目录
卷一
古代动物画艺术中的细节
鹳鱼石斧图的艺术性及其他
甘肃黑山岩画狩猎图像中的飞鸟
西汉动物画中的杰作
卷二
饕餮(兽面)纹样的起源与含义
夜与梦之神——鸱鸮
含义复杂的虎崇拜
神圣的昆虫——蝉
卷三
山西石楼龙觥与鬼方
云梦泽与商周之际的民族迁徙
周穆王征犬戎“得四白狼、四白鹿”
聪明的蜻蜓与神异的蜈蚣
卷四
岳石文化陶器上的叶脉印痕
鸡卣与貘尊
战国铜鉴上的庭园植树与观赏鹤
文物中的“食物链”
铜鼓上的牛鸟纹样
古老的啄木鸟
导读
碎金屑玉的意义 郑岩——试说刘敦愿先生关于古代鸟兽草木的研究
出版说明
中华文化新读丛书:文物中的鸟兽草木是1970年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刘敦愿。
得书感谢您对《中华文化新读丛书:文物中的鸟兽草木》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